陳萬青
[摘要]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各個行業、領域出現會計舞弊現象,由此對財務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從表面上看,會計舞弊與會計從業人員業務水平及其職業道德關系密切。實際上,公司治理在企業制度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因此,深入公司的內外部治理機制,結合公司實際經濟現狀,提出合理的公司治理對策,從而維護經濟活動中各方參與者的利益,防范會計舞弊的頻繁發生。
[關鍵詞]公司治理 會計舞弊 財務信息質量
縱觀世界范圍內的會計舞弊案例,無論是國內企業中瓊民源、億安科技,還是美國著名能源交易商安然等公司的會計舞弊丑聞層出不窮。作為一種管理舞弊行為,公司治理有隨著現代公司制度中所有權和控制權的分離而出現。通過完善公司治理機制,有助于企業防范會計舞弊的發生,提高財務信息質量,從而保障社會經濟秩序的正常運行。
一、公司治理的主體與內容
公司治理,簡單說來就是通過一套正式及非正式的制度來協調公司與所有者利益相關者之間的利益關系,以保證公司決策的科學化,從而最終維護公司各方面的利益。
通常情況下,公司治理的主體主要是股東和董事。股東負責對董事的治理,董事負責對經理人的治理。公司治理的目標是維護股東為核心的社會公共利益相關者的利益,為實現這一目標必須通過完善公司的管理,激勵管理層,制約他們的行為,有效運用科學決策,降低公司存在的風險分析,加強公司運營能力。
公司治理包括內部治理和外部治理兩大模式。每個模式要根據治理對象與目標建立相應的治理結構,并通過治理結構形成特定的治理機制,來發揮公司治理的職能與作用。
二、會計舞弊的原因與特點
會計舞弊是指財務人員以偽造、變造記錄或憑證,有目的,有預謀,有針對性的侵占資產,使用不當的會計政策等手段進行財務造假和欺詐行為。
1.會計舞弊的原因
(1)會計舞弊的主觀原因。會計人員職業道德薄弱。由于個別會計人員缺乏正確的價值觀,在金錢的誘惑下,將會計信息真實性原則拋之腦后,違背了起碼的職業道德,他們通過篡改經濟數據、編造虛假會計信息,來掩蓋自己監守自盜、挪用公款的犯罪行為。
會計人員從業能力水平不高。會計工作是一項專業性、原則性很強的工作,需要會計從業人員熟練掌握會計專業技術知識,熟悉國家財經方面的法律、法規,但是,我國目前部分中小企業因管理不完善,制度不健全,雇傭的會計人員未接受過專業正規的職業培訓,綜合素質和業務素質都不高,容易導致他們常常在記賬、報賬等環節出現失誤,導致會計信息失真。
企業經營管理層指使篡改財務信息。一些企業負責人為了謀取私利,授意或指使會計人員編造、篡改會計數據。例如在生產設備升級改造時,會計人員將其費用分攤到幾年的財務報表中,使得每年所攤費用很少,增加當年收益,提高經營業績。
(2)會計舞弊的客觀原因。首先,公司內部控制制度不完善。首先,目前我國部分公司沒有形成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很多企業對內控機制不夠重視,缺乏自我約束機制。內部控制制度形同虛設,無法真正發揮作用,導致費用支出失控、財務收支混亂,違法亂紀現象時常發生。其次,大多數公司建立較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但執行力度不足,監管能力不夠,企業即使發生會計信息失真的情況,也缺少外部監督機制對其采取懲治措施。
其次,缺乏嚴格的社會監督機制。目前,我國經濟發展中缺乏嚴格的社會監督機制,相關刑法法律制定對會計舞弊的懲罰力度不夠,縱使會計人員的舞弊行為;行政機關對會計舞弊沒有進行有效的監督,在很多案例中,通常是公司受到相應罰款,卻沒有對舞弊人員進行處罰。
2.會計舞弊的特點。舞弊人員高素質化。近些年查處的案件來看,會計舞弊人員的素質越來越高,不管是學歷、職位、還是權力,都呈上升趨勢。但是高素質的會計人員沒有把相關財務管理技能服務于公司,而是將其轉化為高超的舞弊手段,損害公司和相關利益者的利益。
舞弊技術高科技化。隨著科學技術的日益發達,給會計舞弊帶來了便利。很多會計人員利用電子計算機進行加密和程序篡改進行作假。還有人利用仿真技術,私刻公章編造虛假購銷合同、造假發票進行報銷,可以達到以假亂真的程度,不經過縝密的審查,很難辨清真偽。
舞弊手段多樣化。利用內部控制制度缺陷進行舞弊的手段有多種,例如虛開發票、不開發票、空頭支票、多頭開戶、盜用支票、模仿簽字、私刻公章、套取現金、私吞公款、無證做賬等;隱匿或者篡改票據進行舞弊又分為造假發票、偽造單據等、計算機程序篡改等;公司虛構業務進行舞弊的手段通常是私吞公款、套取現金等。
三、格林柯爾公司舞弊典型案例分析
1.格林柯爾舞弊案例簡介。格林柯爾公司創始人顧雛軍于1988年9月發明格林柯爾制冷劑,之后,陸續在北京、上海、深圳、海南等地成立分公司。2001年,顧雛軍先從廣東科龍電器劃撥1.87億元,通過反復對倒、反復劃賬的手段注冊順德格林柯爾,成為顧雛軍的私人企業,之后,與容聲集團的買賣協議中,顧雛軍以5.6億元獲得科龍電器20.64%的股權。經過股東大會選任新一屆董事會的9名董事中,有5名執行董事來自格林柯爾。然而,顧雛軍僅支付1.5億元,另20%的股權只作為質押并沒有過戶。2002年4月,原容聲集團股票貶值,向格林柯爾出售20.64%的股權總價由5.6億元降到3.84億元人民幣。顧雛軍帶領管理團隊進駐科龍電器,并出臺2001年報中15億的虧損,致使購買科龍股價順勢下降到2.12億元。2004年前三季度科龍電器贏利達2億元,但2005年科龍電器公布2004年報竟然虧損6000多萬元,與2億元的業績形成巨大差異。5月,中國證監會經過調查表明,科龍電器與格林柯爾系公司或與之相關公司之間存在不正常的現金流入流出總額達75億元,給科龍電器帶來近6億元的損失。
2.從會計舞弊角度分析格林柯爾案件
(1)從財務指標發現舞弊。格林柯爾報表存在一些異常數據。例如資產結構中,賬目上的現金額巨大,占總資產的64%,占凈資產的74%,而到2004年底,從交易公司購入制冷劑的存貨價值達1.18億元。賬目上還顯示出10多億元現金及銀行存款,格林柯爾把一部分存款抵押在銀行,并取得年息5%的短期貸款。把存單抵押給銀行所得的貸款比率近似于100%,格林柯爾的貸款金額還不到抵押存款的60%,這一行為讓人懷疑。
(2)從財務報表中察覺舞弊。格林柯爾侵占了科龍的大部分資金,2003與2004年科龍母公司報表中其他應收款分別是16億、17億,而該兩年的合并報表中該科目只有1.3億和1.2億。從財務報表中反映出,科龍公司與格林柯爾公司在沒有任何交易的情況下,帳內帳外卻存在資金劃撥的記錄,現金流入流出總額達75億元。
(3)縱觀年報發現舞弊。格林柯爾的公開財務報表看出,1998年公司收入為11萬元,利潤為-800萬元,到2000年其收入達到3.64億元,短短3年增長3300倍。并且從2000年公司上市之后,格林柯爾的業績不斷高升,數據如下表:
另外,從2002年~2004年科龍電器收到客戶的商業承兌匯票后,便封存了大量庫存商品,待到商業票據到期時,會原樣退還給客戶,期間沒有發生相關的現金收入。銷量全部發生在每年年底,達到虛增收入的目的。
四、完善的公司治理是解決會計舞弊的有效手段
1. 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優化股權結構。在科龍新一屆董事會選舉的9名董事中,有5名董事來自格林柯爾,這樣形成了對科龍的“獨裁”,同時也缺乏對會計工作的監管。因此,應該針對性的改變這種“獨裁”的股權結構,形成互相制衡,以便于監督和約束管理層的治理作用。
2.完善公司治理結構,設立審計委員會。會計舞弊手段越來越高明,現金流信息也會有欺騙性,格林柯爾在對業績偽造的同時,也偽造了巨額的現金流。公司利用存單質押給銀行,獲取貸款,從表面上看實現資金的實質轉移,但從形式上看,企業資金仍在賬上。為此,應建立由董事會和總經理雙重領導有獨立董事組成的審計委員會,增強董事會的獨立性。審計師要詳細審查貨幣資金余額的合理性與真實存在性,認真審閱銀行函證,對交易金額較大的業務要看清實質。從財務分析的角度上來說,應結合投資和籌資活動對現金流量指標進行考察,不能只關注經營現金流量信息。
3.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加強公司擔保監管。從我國公司會計舞弊出現問題來看,這類公司在擔保中都存在嚴重違規。為此,監管部門應加強對公司的擔保管理,披露正確的擔保信息。審計師應當注重公司擔保情況并及時評估風險大小,增加公司財務信息的透明度。
會計舞弊是一個長期以來經濟領域關注的重點。本文通過對會計舞弊出現的原因及特點進行分析,提出解決問題最重要的方式是加強公司治理,提出內部審計有助于公司治理的完善。最后結合格林柯爾公司的實際情況提出了公司治理結構模式化建議。
參考文獻:
[1]呂洪雁.《上市公司財務治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04
[2]劉靜靜.《公司內部治理的監督與激勵機制》[N].市場論壇,2006年11期
[3]梁艷.《內部審計在公司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D].山西財經大學,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