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玉良
[摘要]在新會計準則下探討會計核算與會計信息質量的關系非常有意義。眾所周知,會計核算是在四大前提之下的核算,四大前提相互依存、相互補充,涵蓋了空間范圍、時間范圍及必要手段,會計核算過程是會計信息質量的“直接制造”過程,因此會計核算的質量直接決定了會計信息的質量。
[關鍵詞]會計核算 會計信息 新會計準則 會計確認 四大
會計信息質量要求會計核算過程提供的會計信息具有:真實性、相關性、明晣性、可比性、重要性、謹慎性、及時性、實質重于形式性。應該看到會計核算方法的選擇對會計信息質量有著決定性的影響。而會計信息從某種程度上又對領導者的決策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
一、會計確認的核算方法與會計信息質量
1.會計確認的核算方法有點類似哲學問題,解決的是交易或事項的“是否應在財務上反映,在哪項科目上反映,如何進行反映,反映的數量是多少”等問題。在會計實踐中要注意以下幾點:①抓住本質,確定科目。判斷該交易項應該記入哪一會計科目。②量化交易,才能記入。會計記入科目的交易或事項必須是能夠量化的。否則不能記入。③相關信息,方能記入。不相關信息應予排除以后方能記入科目。④真實信息,方可記入。會計核算人員要對業務有基本的了解能夠判斷信息的真實性。真實信息才能記入科目。
2.會計核算確認對會計信息質量的影響。會計核算確認的正確與否直接影響會計信息的正確與否。
①確認時間對會計信息質量的影響。交易項的發生時間的確認會影響現代財務會計的權責發生制以及收入與成本配比,因此如果確認依據選擇不當,將會直接影響會計信息質量。②入賬的科目對會計信息質量的影響。該記入哪種科目就要記入哪種科目,有意或無意的記錯或記反 借貸方向等必然會嚴重影響會計信息的質量。
二、會計計量的核算方法與會計信息質量
會計工作本身就是一個量化的過程。因此記入科目的內容必須能夠量化。計量是會計的核心,計量過程不允許出現失真、失誤。簡言之,會計工作就是計量、記錄、報告的過程。計量的數字的準確性直接影響會計信息的質量。會計計量由計量單位與計量屬性構成。
1.計量單位指的是計量尺度和量度單位即名義貨幣單位與固定貨幣單位。在通常情況下可以選擇名義貨幣單位,但是在通膨的情況下,名義貨幣單位已經名存實亡,這時就需要選擇固定貨幣單位。固定貨幣單位的好處是保證了會計信息的可比性、一致性。
2.計量屬性是指計量成本,包括歷史成本、重量成本、公共價值、可變化凈值等。
①歷史成本是取得資源的原始交易價格,具有可靠性,能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可靠,但物價變動時,其可比性、相關性下降,非貨幣性資產和負債會出現低估現象,收入與費用的配比缺乏統一性,難以揭示企業的真實財務狀況。②重置成本能反映真實財務狀況,但確定重置成本困難,無法與原持有資本完全吻合。③可實現凈值能反映預期變現能力,保證了會計信息的可靠性,但它不適用所有資產。④公共價值能評價企業的財務應變能力。新會計準則為了使公司提供的會計信息能夠更真實的反映企業的經濟實質,并對決策更加有用,全面引入了公共價值計量屬性,規定在投資性房地產、非共同控制下的企業合并、債務重組中以公共價值計量并允許債務人確認重組收益,非貨幣性交易中以公共價值確認置換資產并確認置換收益等。但確定公共價值的主觀隨意性大,增大了經營成果的不穩定性,“公共價值”極有可能成為調節利潤的工具。
三、會計記錄的核算方法與會計信息質量
在會計記錄過程中,經常采用的核算方法有賬戶設置、編制會計分錄、復式記賬、編制會計報表等,通過這些核算方法,形成會計信息,達到全面反映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管理的目的。會計記錄的核算方法,對會計信息質量的真實性、客觀性和可靠性會產生巨大的影響。新會計準則在會計記錄方面規定:
1.企業對固定資產、無形資產、股權投資、商譽、生產性生物資產、礦區權益、對子公司、聯營公司和合營公司的投資等只要符合規定,都可以計提減值準備。新準則還明確了若干項資產減值跡象以及計量依據,即資產減值的價值是可收回金額的協議銷售價格減去處置成本后的凈額或者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現值兩者中的較高者,由于未來現金流量的不確定性,從而使資產減值準備的確定更多地依賴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和確認,存在著較多的主觀因素。而會計人員主觀判斷和評估準確程度的高低必然影響到企業會計信息的質量,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企業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和客觀性。新準則規定各項資產減值準備不予轉回,雖然堵塞了上市公司操縱利潤的途徑,但隨著經濟活動的變化,企業原計提的減值存在轉回的實際,使資產的賬面價值不能真實地反映經濟活動的過程,降低了會計信息質量。
2.債務重組要以債務人發生財務危機為前提,債務重組收益計入營業外收入,不再計入資本公積。對于實物抵債業務,債務重組利得作為非經常性損益計入當期損益,給上市公司帶來利潤,因此,那些負債金額較高又有可能獲得債務豁免的公司,其每股收益在新準則實施后,將出現大幅上漲。
3.企業無形資產的攤銷不再僅限于直線法,并且攤銷年限也不再固定,給予企業更多的選擇機會。因此,企業可能會通過減少攤銷年限和加速攤銷來提高公司的業績,或者以相反的手法來降低業績,達到贏余管理的目的。
四、結語
嚴格按照新會計準則的規定,對實際發生的交易及事項進行準確計量、如實報告,提供真實、可靠的會計信息,認真核算是新時期對會計工作的一項基本要求。與此同時,企業的管理者們也應該適時轉變傳統的管理思路,對企業實施更有效的監督,使會計工作能夠如實核算,向企業決策者及全社會提供高質量的會計信息。
參考文獻:
[1]《企業會計準則》.2006財政部會計司編寫組.經濟科學出版社.
[2]《企業會計準則應用指南》.2006財政部會計司編寫組.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
[3]《企業會計準則講解》.2006財政部會計司編寫組.人民出版社.
[4]新會計準則對上市公司財務信息分析影響.會計碩士考試輔導.
[5]《企業財務會計》第五版.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