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子旗
【摘要】文化軟實力是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社會經濟發展中的作用舉足輕重;尤其在構建和諧社會的大背景下,文化軟實力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強勁推動力,深度把握先進文化的本質力量、全面構建核心價值理念、大力推進文化創新、發揚優秀思想文化血脈是提升文化軟實力的重要路徑。
【關鍵詞】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文化軟實力 提升路徑 核心價值 文化創新
文化軟實力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社會經濟發展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全面探討社會主義和諧視角下的文化軟實力建設,具有深遠的實際意義。
和諧社會視角下文化軟實力的基本含義
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文化主體力量。社會文化主流因素的全面進步,在構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上,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重視戰略理論,采取法制的手段營造公平正義的良好社會環境,同時建立各種促進文化發展的法律制度,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國家的發展,用文化凝聚力量,用道德塑造精神。形成以德化人,以德治政的良好氛圍。形成堅實的馬克思主義信仰,構建適應社會發展和文化主題力量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在正確的人生信仰和理想的指引下,形成有責任意識、服務意識、文化推進意識的思想,全面實現文化力量的整體作用。
文化軟實力的含義及其構成。文化軟實力是一個國家思想、觀念和文化創造力的整體性發揮,尤其是影響力的主流作用,通過文化的力量,并采取非強制的手段,形成整體的價值觀、人生觀,維護和拓展國家利益的能力。文化軟實力是一種精神狀態、意志品德和內在的凝聚力,尤其是當前新形勢下社會核心價值觀的構成。文化軟實力是一種精神風貌,主要體現在樹立堅強篤定的人生信仰和價值引導上,形成與政治、經濟、文化發展相和諧的整體效能,尤其是通過現代信息技術,采取先進的文化創造手段,凸顯出生命力和創造力,并賦予時代特征,提升基本價值觀,并促成對社會生活和政治制度的影響,形成具有國際吸引力的文化、可以真正實踐的政治價值觀、能被社會視為具有合法性和道德威信的外交政策,促進社會經濟的全面進步①。
提升文化軟實力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性
聚合民族精神的強勁推動力。文化軟實力對于一個國家的整體功能來說,是凝聚力量、形成合力的重要力量,也是一個國家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本素質和品格。文化的繁榮發展,可以作為民族的象征力量,是一個民族的靈魂和血脈,并時刻促進著整個社會文化經濟的發展,促使不同種族、民族、社群的同化,形成文化軟實力的支撐作用,給人民帶來安全感、責任感、榮譽感,因此,文化軟實力可以實現民族精神的凝聚,形成巨大的推動力。文化具有的認知、教化、溝通、凝聚、傳承、娛樂等功能,在推動國家發展和民族進步中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新世紀世界各國都對提升文化競爭力予以高度重視。文化功能的作用貫穿于人類歷史始終,國家發展、民族進步與文化功能發揮具有正相關的關系。
提升綜合國力的遠大戰略目標。綜合國力的提升,不單單是GDP的增長,同時牽涉到各個方面的因素。文化力量就是其中一個尤為重要的環節。文化軟實力的形成可以實現國家綜合能力的提升。當前我國文化交流和發展以及傳播日益增強,文化軟實力可以作為國家提升綜合國力的重要手段。主要表現在把經濟觸角延伸到每一個領域,采取各種形式實現文化的輸出,形成個性突出的整體文化功能,譬如批量出口電影、電視節目、音樂、書籍和電腦軟件等流行文化,制作具有文化效應的新聞以及娛樂產品,利用高技術的現代手段實現主流價值觀的推進,壯大企業的文化品牌,切實提高國家的文化軟實力,增強國家的綜合國力。尤其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形勢下,搶占文化發展的先機,借助與相關國家歷史相親、文化相通的優勢,形成文化自由貿易的局面,推動國家綜合國力整體提升。
釋放外向影響的優越性體現。文化的價值是無窮之大的,尤其是在文化呈現百花齊放的大好形勢下,文化軟實力的凝聚,可以提升國家的整體形象,在與時俱進的大背景下,社會主義和諧文化作為一種先進的文化理念,不僅能夠內向聚合,而且在社會內部形成共有觀念,形成整體的外向輻射功能,在國際地位上贏得主動權。隨著改革開放的逐步深入,社會經濟的不斷繁榮,文化軟實力的功能日益凸顯出來,人民對精神生活的要求逐漸增強,對精神文化生活也有了新的認識,加大文化軟實力的構建,是為了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追求,同時,一個國家只有把文化軟實力的釋放作為一種傳播政策,才能在國際中樹立正確的文化價值觀。當前,由于受到社會制度、文化傳統、實力消長等諸多因素的影響,我國文化傳播的力度不夠,因此,積極探求文化軟實力的外向釋放顯得尤為重要,并將作為必要的手段來強勢推進。
文化軟實力的提升路徑
深度把握先進文化的本質力量。民族既是文化的創造者,又是文化力量的產物,文化是推動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手段,也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目標,把文化的現代化納入實現國家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具體奮斗目標之中,把提高文化軟實力作為重要的發展戰略。實踐證明,要想實現思想文化的新覺醒,領導文化建設不斷取得新成就,就要始終把文化建設的地位和作用,放到黨和人民事業發展的戰略高度來強調,并且不斷賦予新的判斷、新的角度、新的認識。從民族文化的獨特性、地域性等多種因素考慮,凝聚民族發展的自然特點,風俗習慣、價值觀念等綜合要素,在全面把握整個民族的文化特征和文化底蘊的基礎上,形成民族的、大眾的、科學的,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同時兼備三種精神,即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形成文化軟實力的的先進代表力量。
全面構建核心價值理念。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構建中國精神文化的重要載體形式,也是社會意識形態的本質再現,是構建社會主義思想體系的前提和基礎,尤其是形成全社會共同的理性信仰和道德情操等規范的道德動力,更是社會文化建設的首要任務。因此,全面增強文化的凝聚力,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作為一種精神操守,具體實施在每一項工作之中,成為引領時代道德風尚的重要手段,大力弘揚“德行天下、和諧奮進”的道德精神,加強全民思想道德素質,形成文化建設的亮點,打造文化服務品牌,并進行深度提煉總結,抓好宣傳、推廣和應用,力爭實現社會核心價值體系理念的全面深入。
大力推進文化創新。創新是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文化的創新更是必不可少,要從圍繞群眾最喜愛的文化力量著手,構建新的文化發展理念。文化創新的著力點應該體現在生活實際中,將目光更多地投向平凡崗位中默默工作、默默奉獻的廣大勞動人民,從而破除急功近利的道德教育思想,關注底層的聲音。在今日社會,許多人總是喜歡關注那些成功人士,比如企業家、明星等社會上流階層,而對處于基層一線的最直接的呼聲往往忽略不計,很少有人關注在平凡崗位上默默工作的廣大勞動人民。對當代民眾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培養對人民的感激之情,懂得感恩之道,破除一些急功近利的道德教育思想。在工作上講貢獻、講境界、講風格;在名利地位上,不爭名、不攬功、不圖利,不為物喜,不以己悲,寵辱不驚,去留無意,始終把服務人民作為第一宗旨,努力培養自己的為民思想。
弘揚優秀思想文化血脈。中華民族一直有著優良的文化傳統,幾千年的文化發展,使我國有著豐富的文化底蘊,在這點上,要繼續發揚文化軟實力的優秀思想,將文化血脈一代一代傳承下去,尤其是幾千年來形成的獨特文化品位,獨特的文化和精神風貌必須一如既往地傳揚下去,在加強對外文化交流的基礎上,保留文化的獨有個性,推進文化工程的力量發揮。共產主義是中國共產黨的最高理想追求,表現在學習、工作、生活的每一個細節之處。把學習當成一種內在需要、一種人生追求、一種生活習慣,有決心和毅力,耐住清冷和寂寞,讓學習從重“帽子”到重“腦子”,從“要我學”到“我要學”,舍得下真工夫、苦工夫、細工夫,磨練出為民干實事、敢于擔當的能力。充分發揮文化的影響力、感召力,進一步把思想和認識更好地統一起來,智慧和力量更好地凝聚起來,調動方方面面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為實現國家經濟飛速發展、社會和諧進步提供思想保證、輿論支持、精神動力和文化條件。
結語
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離不開文化軟實力全面構建的整體推進,尤其是在“以人為本”科學發展觀的思想指導下,和諧社會的文化精神更是必不可少,將文化軟實力應用到每一個具體的工作環節之中,形成文化魅力的整體合力,全面推行為民服務的理念,形成文化建設百花齊放、活力無窮的發展方向,發揮文化在引領道德風尚、服務社會、推動經濟發展中的巨大作用。
(作者單位:云南大學馬克思主義研究院)
注釋
①孫蘭英,“我國文化軟實力的思想基礎與提升路徑”,《高校理論戰線》,2011年04期,第40~4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