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宏
〔關鍵詞〕 創新意識;興趣;質疑;想象;評價
〔中圖分類號〕 G633.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2)23—0035—01
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越來越受到有識之士的重視。作為基礎工具課的語文教學,具有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獨特優勢?,F筆者結合教學實踐,談談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一、激發興趣,喚醒創新意識
教師創設有趣、生動、新穎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興趣,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真正體會到語文的無窮魅力,對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可以起到積極的作用。初中學生活潑好動,對歌曲有很大興趣,在語文教學中恰當地選擇一些相關的歌曲,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筆者在教《黃河頌》一課時,把《黃河大合唱》中的有關曲目引進課堂,既創設了相關的情境,又激發起了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課堂上要注意知行結合,講練并用,讀演互動,營造興趣氛圍,激發創新意識,也是培養創造型思維的有效途徑。
二、鼓勵質疑,迸發創新火花
“學源于思,思源于疑?!薄耙伞笔翘角笮轮拈_始,也是創新的動力。學生的創新意識首先來自質疑,有質疑有問題,才會有思路有創新。“學貴知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痹谡Z文教學中,教師應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敢于批判,善于發現,勇于探索。哪怕只是一點創新的火花,教師都應該予以肯定與表揚,以提高他們的創新積極性。
如在《愚公移山》一文的教學中,筆者有意識鼓勵學生對愚公移山的做法發表看法。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有的提出愚公移山破壞了生態環境,造成水土流失;有的提出移山浪費人力資源,不如搬家好;有的提出移山不如鉆洞好,鉆洞比移山省勁等不同觀點;有的學生則更深入地指出作者是以“人定勝天”的固定思維來分析現實問題的,“愚公移山”的做法在現實生活中是絕對行不通的。通過一題多問、一問多答等方式,不僅使學生觸類旁通,學會自主解決各種疑難問題,還激活了他們的創造性思維。這就是鼓勵質疑的益處,它激活了學生的創新靈感,使學生的思維更嚴密、更深刻、更靈活。推而廣之,學生在分析任何事物時,就能自覺地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探究,不斷地發現新知。
三、啟發想象,開拓創新之路
想象是創新的翅膀,是創新思維中最具活力的因素之一。在語文教學中,引導學生馳騁想象,透過文字看到圖畫,透過語言看到生活,讓學生置身于作品之中,以獲得人生的感悟和美的享受,是教師必須做的事情。如在李白的《望天門山》一詩中,全詩所寫的就是山、水、帆、日這四個景物,這些景物各有特色。筆者啟發學生大膽想象,使學生從詩人構造的情境中得到更多的體會和感悟。將天門山那“中間斷開”,“相對矗立”的險峻姿態,楚江水奔騰而出,與天相接,江水延伸與遠方天日相交相容以及見帆不見船的浩瀚氣勢匯入胸中,構筑一幅雄偉奇麗、生機盎然的藝術畫面,使其閉目凝神,感受詩人那氣勢浩蕩的胸襟和激昂熾熱的情懷。
四、多元評價,增強創新信心
現代教育提倡賞識,激勵,學生需要體驗成就感。因此,教師要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待學生,應采取多元的、激勵的評價機制,做到賞識學生、尊重學生、鼓勵學生。在課堂上,注意保護和充分調動每一位學生創新的主動性、積極性,哪怕學生僅有一點優點,也要讓它發揚光大。教師肯定地評價,對促進學生創新意識,增強創新信心,培養創新習慣,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在教學評價中,必須克服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只看結果不看過程,只問分數不問成長的取向。這樣,教師對學生的賞識和激勵,有利于他們再度創新,如此良性循環,學生的創新意識和精神定能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不僅能為學生營造一種和諧而愉悅的課堂氣氛,而且能使學生在精神上得到快樂,從而在快樂中學習和成長,在學習和成長中創新、發展。
總之,每一個人都有創新的潛能,關鍵是看我們是否抓住了學生創新的契機。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改變觀念,發揮學科優勢,盡可能地創造機會,讓學生參與實踐,注重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要能形成有利于發展學生創新思維的教學方法,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精神,才能把學生培養成為學習的主人,使我們的語文課堂成為創新的樂園,為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新型人才奠定基礎。
?? 編輯:劉於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