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吉斌 郭紅萍
〔關鍵詞〕 高效課堂;思考;對策;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 G63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2)22—0054—01
一、制約高效課堂建設的幾個因素
1.教師的教學理念還受到教學舊理念舊習慣的影響,先進的教學理念還沒有真正地深入人心。
2.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舊思路方法和管理行為,遏制了學生學習興趣和積極性的發揮,課堂氣氛沉悶,學生思維凝滯,學用脫節已然成為低效課堂的共同癥狀。
3.學校教學評價往往只重顯性的結果,不重視對教師教學過程的引導和調控,致使提高教學質量的重點發生偏差,部分教師的眼睛緊盯在了擠占課外時間、大搞題海戰術等“拼消耗”上。
二、高效課堂創建的策略
如何解決讓學生想學,讓學生能學,讓學生會學,讓學生學好等一系列的問題。教師必須掌握導入新課的有效性、內容復習的有效性、教師講授的有效性、課堂提問的有效性、多媒體課件的有效性、學生激勵的有效性等關鍵教學行為。
導入新課的有效性。“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語文教材中的每篇文章,內容都非常豐富,字、詞、句、篇、語法修辭、邏輯、文風無所不及。如果找準了每篇課文的切入點,就有了語文教學的良好開端,整個教學過程便會環環相扣,緊緊銜接,精彩紛呈。
內容復習的有效性。如何才能提高新課程下的復習課的有效性?無非就是解決兩個問題:“復習什么”,“怎么復習”。這兩個問題如果不認識清楚,就無法提高復習的有效性。要提高復習的效率,解決“復習什么”的問題是第一位,其次才是“怎么復習”的問題。要正確把握和使用教材。一堂好的語文課更應該讓學生明白人生的道理,得到啟迪,獲得美的享受,讓其身心在美的熏陶下愉悅地、健康地發展。必須從整體把握入手——尋找課文的支點,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二要完善課堂教學形式。要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選擇靈活的教學方式,設計富有情趣的教學環節,激發學生的興趣,讓他們積極主動地進入學習狀態。提高學習效率。
教師講授的有效性。一個好老師總是善于“講授”。好的“講授”是適時的,“不憤不啟,不悱不發”。好的“講授”總是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教師的語言要精確,富有節奏感,做到主次分明。詳處潑墨如水,略處惜墨如金。循序漸進,張弛有度,過渡自然。
課堂提問的有效性。有效教學是對話式的、互動式的。教學是否出現和維持這種對話式的、互動式的狀態,取決于教師是否能夠有效地“提問”。 怎樣才能使提問更容易獲得成功?一是尊重學生,營造民主的課堂教學氣氛,要求教師帶頭打破“一言堂”,拋棄傳統的“師道尊嚴”。教師真正承認“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弟子不必不如師”。教師應為學生超過自己而欣慰,教師應該是學生攀登科學高峰的階梯,而不是凌駕于真理之上的圣人。二要講究技巧,追求提問的及時適當務實 。孔子云:“不憤不啟,不悱不發”。最佳提問時機,就是在學生的“憤”、“悱”之時。這時提問定能促使他們積極思維,上下求索。提問要適當,就是說要注意分寸,根據前蘇聯心理學家維果茨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要讓學生“跳一跳把果子摘下來”。提問要務實,要從實際出發,從效果出發,有助于學生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所有的提問實際上應該是緊緊圍繞教材的重點。《學記》上說:“善問者如攻堅木,其先易難,后其節目。”講的正是這個道理。
多媒體課件的有效性。“一張嘴,一支粉筆、一本教科書”的傳統教學模式已難以適應現代化信息需求,注重演示與講解結合,提高學科利用媒體輔助教學的實效,積極探索網絡教學模式,嘗試將信息技術作為課堂教學獲取素材、討論交流、表達成果的平臺,這是新課程標準下,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課題。
學生激勵的有效性。教學中,教師應不斷給每一位學生創造成功的機會,對學生探究過程中的點滴成績,給予及時地表揚鼓勵,要正視學生之間的差異,實施有針對性的分層評價。這樣使每個學生都能體驗到探究成功的喜悅,增添面對挫折、失敗的勇氣,從而激發更強烈更主動的學習欲望。當然,偶爾地批評錯誤,及時糾正也是應該的。
課堂是教師生活的主要地方,也是教師生命價值實現的重要陣地。多年的教學實踐讓教師形成了各自的教學理念和教學個性,要打造高效課堂,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畢其功于一役。隨著人們認識的深入和社會的發展進步,高效課堂將會被不斷地賦予新的時代內涵。讓我們不斷努力,在探索高效課堂的征程中攜手共進。
?? 編輯:劉於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