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忠
〔關鍵詞〕 體育教學;結束部分;組織策略;放松活動;課后評價
〔中圖分類號〕 G633.96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2)20—0053—01
體育教學不但需要充分的準備活動,而且結束部分同樣不可忽視。結束部分教學策略運用的好壞,將直接影響著教學的效果。下面,筆者結合教學實踐談一談體育教學結束部分的組織策略。
一、放松活動的組織策略
1.放松活動的基本要求。(1)學生的參與形式。教師應根據不同年級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合理采用不同的方式來組織放松活動。低年級的學生要以教師組織為主,高年級的學生可在教師指導下進行自主活動。(2)隊形的調整狀況。學生放松活動一般需要2分鐘—3分鐘時間,其要求教師要盡量減少隊形的調整,必須抓住有限的時間,合理地安排每一項放松內容,避免因頻繁的隊形調整而造成時間上的浪費。如,基本練習時采用的是體操隊形,那么在放松部分就可以直接采用體操隊形。所選用的隊形要簡單實用,隊形可以是圓形、體操隊形或隨意站立隊形等,不一定要求隊形多么整齊。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放松活動的需要,選擇適合的、簡單的隊形。(3)教師的指導示范。在指導學生進行身心放松活動時,教師不但要認真加以組織,而且要積極參與,特別是學生自主組織放松活動時,教師應積極參與到學生的放松活動中,要以優美的動作示范來調動學生放松的積極性,不斷提醒學生各身體部位放松的要領,讓他們的身心盡快趨于平穩狀態。(4)放松的相關要求。放松活動不宜采用大強度且練習部位相同的動作或繁瑣的組織形式,否則會使學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引起其身心的再次緊張;不宜要求學生在劇烈運動后采用 “坐姿”放松,這會造成學生身體血液回心緩慢,血壓降低,出現腦部暫時性缺血,進而引發心慌氣短、頭暈眼花甚至休克等癥狀;教師要確保放松活動的時間,以使學生的身心得到充分的放松。
2.放松活動的內容選擇。(1)根據教學內容特點選擇。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所具有的特點有選擇性地安排放松活動內容,要針對授課內容對學生身體部位和心理造成的不同影響組織專門的放松活動。(2)根據負荷遞減規律安排。教師可根據運動負荷(生理負荷和心理負荷)遞減規律,安排一些逐步降低運動負荷,由動到靜、由快到慢、由劇烈到平緩的放松練習。如,先快后慢的徒手操放松,節拍漸緩的音樂舞蹈放松,動作劇烈度和心理影響力遞減的身體活動等,以使學生身體由運動狀態逐步進入到相對安靜狀態。(3)根據學生動作掌握情況選擇。教師要結合學生已掌握的,較為熟悉的動作和尚未接觸過的新動作組織放松活動。因為學生已掌握動作一般不需要教師的再次講解示范,可以大大節省練習時間,但是每堂課都重復使用,學生會因厭倦心理而敷衍了事,影響放松效果,而新動作往往會引發學生極大的練習興趣,但卻需要教師更多的示范指導,也不宜過多采用。把二者結合起來,既能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又能增強放松效果。(4)根據學生學段特點選擇。放松內容要符合不同學習階段學生的發展要求,針對性要強。如,邊唱邊做的幼兒操適合低年級的學生,瑜伽、太極放松操則適合高年級的學生。
二、課后評價的組織策略
1.課后評價的基本要求。(1)課后評價的形式。課后評價的形式主要包括教師點評、學生自評、學生互評等。其間,最為常用的是師生互動式評價,即師生共同參與對教學過程的評價。教師要通過科學的引導,使學生能夠主動地評價自身學習情況和同學的學習表現。(2)教師評價的原則。教師的評價應體現公平、公正的原則,對課堂表現好的,特別是進步明顯的學生要給予表揚鼓勵,對學生中存在著的一些不良現象和行為要提出批評。(3)課后評價的延伸。當堂課的評價時間一般都比較短,為了充分發揮評價的作用,教師可將每堂課的課后評價適當延伸,在每周或每單元教學結束后進行總結評價。
2.課后評價的內容選擇。課后評價的內容要根據學生的學習和行為表現情況而定,切忌面面俱到。教師除了簡要地歸納教學要點和重點外,應對學習進步明顯且學習態度積極的學生提出表揚,以使他們樹立起學習的自信心,并鼓勵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引導其大膽地提出改進教學的建議等。
編輯:孟 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