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曉成
〔關鍵詞〕 數學教學;信息技術;潛力;優勢互補;教學設計
〔中圖分類號〕 G633.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2)20—0068—02
一、信息技術輔助數學教學的潛力
近兩年,乘著新課程改革的春風,我們看到信息技術和數學課程教學完美結合的優秀課件,對信息技術與數學有機結合也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在教學實踐中我們也看到了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有機結合產生的效果,增強了我們提高數學教學的信心。“幾何畫板”、“幾何專家”和“mathcad”等軟件的引進使我們認識到信息技術的確在數學教學中存在很大的潛力,但把潛力轉化為優勢還有待于教師的挖掘,即教師的二次開發。所謂教師的二次開發就是教師在教育軟件平臺上把計算機的數學技術、按鈕技術和窗口菜單技術等多種技術與數學概念教學、解題教學的要求結合并用于教學的過程。
現代教育理念、學科教學的經驗使信息技術在數學教學中發揮了特殊的功能。如在概念教學中,利用多媒體我們可以創設遠比傳統教學更有啟發性的教學情境,能設計讓學生動手做數學的數學實驗環境,能靈活自如地進行變式教學。在解題教學中,利用多媒體能更有效地使學生領悟數學思想和方法,啟發學生積極的思維活動,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和探索,同時還能把班級交流、小組討論與“一對一”的個別化教學有機結合起來。這時的數學教學已與傳統的數學教學有了很大的不同,學生把“聽講”、“記筆記”的學習方式變為觀察、實驗和主動思考,他們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突出了。計算機成了數學教學中不可缺少的工具,沒有它數學教師會感到不方便、不習慣。一個“按鈕”可以設計成“隱藏”、“顯示”鍵,這中間留給學生思考的空間;也可以設計成“拆分”和“復原”鍵,讓學生從圖形對比中受到啟發;還可以設計成“提示”、“分析”、“反思”鍵,學生利用這些按鈕能得到不同的幫助。一個動畫或鼠標拖動在數學教學中能生動地表現出一般和特殊、運動和變化的規律。只有信息技術在數學教學中真正顯示出特有的優勢,教育技術才能更好地促進和深化數學課程改革。
二、信息技術輔助教學和傳統教學的優勢互補
對于信息技術輔助教學和傳統教學有兩種極端的意見:一種是過分夸大信息技術的輔助作用,有人提出信息時代的教學應該跟粉筆與黑板說聲“再見”了。持相反意見的人則認為傳統教學培養了一代又一代人,實踐已經證明了這種教學是成功的,為什么要否定行之有效的傳統教學模式呢?特別是數學教學是訓練人的抽象思維和邏輯思維能力的,他們擔心信息技術的引入會帶來負面的影響。
其實以上兩種意見都有一定的片面性,一方面教育需要技術,信息時代的數學教育需要信息技術,但是任何先進的技術都不能取代教師。為什么不能來個優勢互補呢?
實踐表明,在把信息技術引入數學教學的過程中,青年教師對學習計算機軟件技術表現出很大的熱情,但很快他們把關注的焦點轉移到數學教學上來。原因是使用同樣的軟件可能產生完全不同的效果,這里教師的數學修養、教學經驗、教育理論水平起重要的作用。不同的教師會有不同的創意和教學設計,信息技術與教師比起來,后者顯然是更關鍵的。同時,在影響教學效果的多種因素中,教師對學生的關愛、高度的責任感、良好的師生關系又是任何先進的計算機無法代替的。
當然,也不能低估信息技術在數學教學中的作用,它的輔助功能要勝過以往的任何技術手段。信息技術或許能引發數學教育的一場革命,它將極大改變數學教師的教學方法、工作方式、教學模式乃至教學觀念。
在信息技術引入數學教學之后,多媒體與傳統教學模式完美的結合顯得十分重要。理想的教學應該是把教師與信息技術的優勢同時充分發揮出來,把多媒體輔助教學與傳統教學完美地結合在一起。
三、關于信息技術和數學課程整合的教學設計
信息技術在數學課上該怎么用?這是每一個數學教育工作者面臨的問題,是教育技術的發展給我們提出的新問題。是在計算機教室每人面對一臺計算機,還是在計算機演示教室全班面對大屏幕,是以教師講解為主,把計算機的作用體現在輔助教師的講呢,還是以學生活動為主,用計算機提供學生活動的環境呢?
我們認為應該遵循優勢互補的原則,既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又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的活動不必全堂上機,不應忽視書面表達和口頭交流,不應忽視閱讀、計算和證明,同時學生的活動不應是學生的自由活動,一節課過去了,學生敲了半天計算機,卻收獲不大。一句話能說明白的、一個教具能演示清楚的不一定非要計算機。總之要講究實效,最好的教師加最好的教育技術,為什么不要粉筆與黑板、不要課本和筆記了呢?為什么非要把計算機和它們對立起來呢?全新的教學設計并不是另起爐灶,而是把幾方面的優勢更好地結合起來。這里絕不是提倡用先進的教育技術強化傳統的教學模式,我們在數學教學中引進數學實驗就是證明,但我們堅持認為對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的整合應采取積極和謹慎的科學態度。
關于教學設計的內容我認為應該包括以下內容:1.教學目的(知識、能力、態度);2.教學活動(教師的組織和引導、學生的活動安排、節目的編制);3.技術手段(傳統手段如教具、投影儀等、計算機軟件和硬件設備)。當然,對不同的內容如概念課、習題課、練習課、復習課、實驗課可以有不同的教學設計,不同條件的學校也應有不同的教學設計,同時不能奢望每節課都能有信息技術的支持,所以應有對某一單元的總體設計,什么時候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什么時候發揮傳統教學的優勢,兩者如何更好配合。
信息技術和數學教學的整合才剛剛開始,后面的路還很長,也很艱難,但只要我們有獻身教育事業的決心,重視信息技術與數學學科的整合,重視自己信息素養的不斷提高,就一定能使它們兩者結合得更完美,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編輯:張 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