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全中
〔關鍵詞〕 教育事業;人才;開發;培養
〔中圖分類號〕 G520.1〔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2)15—0016—01
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和《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提出:我國要從人口資源大國轉為人才資源強國,建設創新型國家。作為教育部門,要充分發揮教育在實施科教興省、人才強省戰略中的基礎性、戰略性和全局性作用,在加大加快全省教育事業、各級各類人才培養開發力度的同時,充分發揮各級各類教育特別是高等教育的優勢,大力培養全省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所需要的創新型科技人才、緊缺人才和其他各類人才。
人力資源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第一資源,教育是開發人力資源的主要途徑。首先要培養和發展搞好教育事業的人才。因為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所需高級人才的培養,主要依靠本省的教育事業特別是高等教育和中等職業教育。因此,要認清楚我省教育事業各類人才培養的現狀和存在的突出問題,根據現狀和存在的問題,制訂可行的實施方案,有針對性地開發和培養所需應用型、創新型人才。
我省教育事業人才培養目前存在的突出問題是:基礎教育專任教師數量總體不足,學科、學歷結構不夠合理,學科領軍人才、優秀管理人才不足;中等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數量短缺,人才培養模式和課程體系建設還不能完全適應高素質、高技能人才培養的需要;高等院校對人才的吸引力不足,人才流失嚴重,拔尖創新人才較為匱乏;在高層次人才任用方面缺乏科學的規劃,科研條件差,高層次人才難以發揮領軍作用;職業院校的高素質技能性人才培養和普通高校高層次領軍人才培養與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對各類人才的需求還不適應等等。為此,我省教育事業要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加快推進教育事業人才開發工作,大力培養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急需人才
依托高校辦學優勢,推進幼兒園、中小學教師隊伍的培養培訓工作,改善學科結構,提高學歷層次和專業化水平,造就一批學科專家和引領教育發展的名師;深化中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推動體制機制創新,建設一支結構合理、素質精良的“雙師型”師資隊伍;推進高校高水平教師隊伍建設,通過定位學科方向、匯聚學科隊伍、構筑學科基地,使人才隊伍建設與重點學科、新興交叉學科、科研基地建設、重大科研項目緊密結合,形成創新團隊;依托國家重大科研項目、工程等,加強高等院校與科研院所、廠礦企業的產學研結合,培養創新型科技人才和重點區域、重點領域發展的緊缺人才;適應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和工業強省戰略需要,加大企業經營管理人才隊伍的培養開發力度;圍繞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城鄉一體化建設,加大農村發展急需的農技、農教、農醫等方面人才的培養支持和農村實用人才的培養。
二、通過一些重點項目、建設工程來開發和培養人才, 把開發和培養人才工作落到實處
通過實施基礎教育、中等職業教育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建設工程、高校高層次領軍人才建設工程、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高層次人才培養工程、高層次人才培養培訓基地建設、高層次人才培養學科建設支撐工程的建設,提供培養培訓平臺和基礎保障,通過各種途經、方法開發和培養人才,加快我省人才開發和培養的步伐。
三、加快和推進人才開發培養,強化保障,完善人才工作機制
要建立健全領導機制,加強教育事業人才開發培養的組織領導,健全人才管理的決策機制、協調機制和督促落實機制,形成統分結合、上下聯動、協調高效、整體推進的工作運行機制;要完善投入保障機制,樹立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的理念,確立人才投入優先的觀念,優先保證對人才發展的投入,盡最大努力加大對人才建設的投入;構建開發培養人才的培訓機制,以區域發展需要和社會需求為導向,以提高創新能力為核心,注重在實踐中發現、培養和造就各級各類高素質人才,構建人人成才、人人發展的機制;要改革和完善人才評價標準和任用機制,克服唯學歷、唯論文和求全責備的傾向,要注重以實踐和貢獻評價人才,科學合理使用人才,促進人崗相適、人盡其才、才盡其用;要完善激勵保障制度,激發人才活力,體現人才價值。努力改善全省教育系統人才配套環境,營造人才開發培養氛圍,堅持用良好的環境和必要的工作條件留住人才。
編輯:陳富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