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蕊
摘要:教學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學思想或教學理論指導下,在某種教學環境中形成的教與學各要素(教師、學生、教材、媒體)之間的穩定關系及教學過程的結構形式。教學模式既是教學理論的具體化,又是教學經驗的一種系統概括。而“應景”教學模式則是在一般、常用的教學模式上所產生的“應現代社會環境,適用于現代大學生”的一種全新的、“與時俱進”的教學模式。文章對產生“應景”教學模式的原因和“應景”教學模式理念進行了研究探討。
關鍵詞:“應景”教學;以學生為中心;大學英語教學;模式;創新
在現代社會這種紛繁復雜的環境下,以往被稱為“天之驕子”的大學生們所處的形勢是不容樂觀,甚至是“四面楚歌”的。當然,擺在他們面前的也有他們之前的幾代大學生所沒有遇到的機遇。然而,機遇和挑戰總是結伴而行的,在巨大機遇的面前,更巨大的挑戰也紛至沓來。因此,現代大學生們如何把握好在校學習的大好時光,為以后踏入社會做好準備就顯得尤為重要了。也正是因為這種重要性和現代社會造就出的現代大學生的特殊性,使得我們高校教師不得不對故有的教學模式進行深入的探討和革新。總結而言,傳統的教學模式強調“教師教為主,學生學為輔”,這樣的做法已經快要被淘汰掉了;更新的啟發式教學模式強化“以學生為中心、教師起引導作用”的教學理念。可以肯定地說,它確實具有其先進性和能動性。作為一名高校英語專業教師,根據多年教授英語專業課的經驗和實踐,我認為,啟發式教學更能在中小學英語教學中發揮重大作用。而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作用就不那么明顯了,甚至在多次的課堂教學中,啟發式教學模式根本實施不了。究其原因,有以下幾點:
1.大學生基本都為成人,他們的思維方式和小孩子不同;2.大學生們已經形成了自己的性格和興趣,一旦形成,很難改變;3.大學生們不愿再被視為“孩子”,他們大都有強烈的自尊心。4.由于年齡特點,他們不愿將自己的問題向別人傾訴,甚至對他們的父母也不愿啟齒。因此,啟發式教學中所要求的積極參與、努力配合、主動答題等環節是很難做到的。在這種情況下,“應景”教學就顯示出在調動大學生自主性、創新性學習方面的優越性了。
“應景”教學即是以語言學習的目的為目的,以建立興趣為基礎而產生的。在現代漢語詞典中,“應景”一詞的定義為“順應當時的場景”。很顯然,本文所說的“應景”就要從廣義的角度來分析了。“應景”教學模式中的“應景”應理解為“順應現代社會的環境”,“順應時代潮流”等意義。“應景”教學的提出是順應高校教學改革,努力實踐“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學有所成”的根本宗旨。“應景”教學模式在現代大學英語教學中的作用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從教學特點來看,“應景”教學同樣是“以學生為中心”,但有別于啟發式教學
“應景”教學與啟發式教學的不同在于啟發式教學中的“以學生為中心”是要積極創設大學生的有效學習環境和氛圍,重視對大學生學習生活的指導與幫助。讓學生能夠自主學習,培養他們的研究性學習和合作學習的能力。“應景”教學中的“以學生為中心”是指教師在講解課文、分析材料、組織教學、布置任務等方面要以學生的興趣、認知、意愿和情感為參考與指向,圍繞大學生們所關心的話題、形勢展開與課文有關的討論,讓他們自己將以往題材的課文放到新形勢下(也就是他們所處的時代背景下)加以分析,做出比較。這樣,他們既能加深對所要求習得的課文的學習,又能產生出自己的獨特見解。久而久之,他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就會不知不覺地提高。
2.從教學形式來看,“應景”教學以傳統的提問方式為基礎,又添加了很多其他能夠體現主動性和靈活性的課堂互動形式,如小組討論、師生互問互答、話題辯論、運用多媒體觀賞外文電影、寫觀后感及相關作文等。
提問是最常用和有效的啟發手段。在講授新材料之前提問可以幫助大學生去預習了解新材料的內容和重點等。在講授新課程過程中,提問可保持大學生高度注意,了解學習理解情況,從而提高講授效果。但單單靠教師提問會產生很多“后遺癥”——學生的惰性增加、主動參與性減少。因此,我們要采取多種手段和形式提供學生的主動性,讓他們愿意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不再認為提問是很可怕的事情,消除他們害怕被老師提問到的“恐怖”心理。那么,成組練習(pair work)、課堂討論就成為比較理想的課堂教學形式。通過對所學材料的有關內容設定話題,組織大學生討論,可使他們在小組中談出自己的看法同時又吸取到別人的見解,促使他們積極思考,認真準備,這樣既鍛煉了思維及口語能力,又可不在老師及同學們面前因為倉促而“露怯”,久而久之就可樹立起一定的信心形成自己比較完善的想法并把它毫不猶豫地用英語表達出來。
3.從教育過程來看,“應景”教學因為“及學生之所想,及學生之所需,及學生之所愛”所以最大限度地培養和激發學生對學習的愛好和興趣是毫無疑問的。
“應景”教學就是要積極創設大學生的有效學習環境和氛圍,重視對大學生學習生活的指導與幫助。調動大學生自主性學習、創新性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大學生研究性學習和合作學習的能力。“以學生為中心”就是在教學過程中體現三大基本原則,一是“以學生為中心”。重在培養大學生的語言綜合應用能力。二是課內課外有機結合,重在培養大學生的自學能力。三是課堂教學的設計,重在滿足大學生的要求,以大學生的參與為衡量標準。使大學生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勇于展示自己、勤于思考、善于參與。讓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享受到學習的樂趣和其內在的價值。提高大學生的學習能力,使大學生通過自身的努力獲得所需的知識從而提升自己的生命價值。
4.從師生關系來看,“應景”教學完全是從學生的角度出發,體現了教師對學生學習的關切與理解。
“應景”教學的原則即是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輔助。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起引導作用。這就決定了在“應景”教學模式下的師生關系已不再是傳統的師生模式----教師高高在上,在講臺上一味地講;學生悶頭在下,在課桌前一味地聽。“應景”教學高度強調學生的主動參與,整個教學過程都要圍繞學生的所思所想來進行,“代溝”問題形同無影。有時學生的具有時代活力的奇思妙想也會讓教師大吃一驚,教師也能從中獲得一定的知識,因此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消除師生之間的距離感是非常容易的。在生活中師生關系應該是平等的、民主的、相互關愛的。在學習過程中,他們更應該是相互交流、合作的。
5.從教學相長來看,“應景”教學對教師的要求很高。因此教師要了解很多緊跟時代潮流的信息以獲得相關知識。
如果教師單靠“吃老本”來完成教學過程是不可能的。“應景”就是要求教師不但要認真仔細地備好課本知識,而且要不斷了解這個社會在這個時代所發生的方方面面,緊跟時代潮流,適應日新月異的現代社會環境。正如達爾文所說“適者生存”,教師職業也不是“一勞永逸”的。如果你不能時常更新自己,遲早是要被淘汰的。因此,“應景”教學過程也是教師不斷充實自身知識、完善自身修養、提高自身能力的過程。
6.從教學效果來看,“應景”教學能夠最大限度地開發學生的潛能,從而使學生獲得各種專業技術能力,效果顯著。
“應景”教學過程中所采取的形式種類繁多,例如課上可以運用啟發大學生心智,幫助大學生進行創新性思考的正反雙方互辯、小組討論預習問題、提高詞匯量的頭腦風暴等等;課下可采取學生自己上網查詢相關資料、根據課文情景撰寫論文等方式。這些形式既可以活躍課堂氣氛,避免大學生出現疲倦的狀況,又可豐富大學生的知識,提高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和應變思維能力。這些能力的習得都會在今后大學生們所從事的工作中發揮作用,增強他們的綜合表達能力。
綜上所述,“應景”教學模式是順應時代發展的產物,是適應現代大學生課堂學習的最有效方式。外語學習具有其特殊性。因為學習者都不是以英語為母語,在各高校中創設英語語言環境也不是經常的、容易的事情,要想引起學生對英語課文學習的興趣,一開始的情景導入是十分重要的。要從一開始就抓住學生的心,使他們愿意聽下去從而引起他們的興趣才能開展以后的一系列教學。“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風趣的開場白,生動的故事,再配以投影片、錄音機等所承載的視聽材料、影視歌曲、電影錄音剪輯等,都會不由自主地引起學生的無意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大學英語專業課教學中,由于所學內容較難、專業性較強,教師必須讓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不但學到專業知識,而且視野得到開拓,使他們能在將來踏入社會時,真正感到學到了有用的東西,課本上所學的并不是與實踐相脫離的。因此,“應景”教學的實施迫在眉睫。古語說的好“活到老,學到老”。這也正是對“應景”教學的印證。
參考文獻:
[1]Jorden R R. 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M].Cambridge?University Press,2005.
[2]王春蕾.協作學習教學初探[J]中國電化教育,2002(8).
[3]Maclntyre P&R Gardner. The subtle effects of language anxiety on cognitivepricessing in the second language[J].language Learning,2006.
[4]吳承義.基于建構主義教學理論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J].中美英語教學,2005.
(作者簡介:陳蕊,女,滄州師范學院英語系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