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文敏
摘要:執行功能是指有機體對思想和行動進行有意識控制的心理過程,是目前認知心理學和發展心理學研究的一個重要內容。執行功能是兒童認知發展的重要方面,對兒童的執行功能進行訓練可以促進兒童的認知發展,對兒童未來的學習活動有著重要的意義。介紹了國內外對兒童執行功能進行訓練的研究開展狀況。
關鍵詞:兒童執行功能;抑制控制;訓練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2)30-0316-02
一、執行功能的定義
當前對執行功能的概念界定,不同學者有不同的觀點,執行功能是指在完成復雜的認知任務時,對各種認知過程進行協調,以保證認知系統以靈活、優化的方式實行特定目標的一般性控制機制;它的本質就是對其它認知過程進行控制和調節,而它的根本目的就是產生協調有序的、具有目的性的行為。簡單來說,執行功能是指有機體對思想和行動進行有意識控制的心理過程。
周曉林整理了Smith和Jonides對執行功能五種過程的闡述:(1)注意和抑制,即將注意力集中于相關的信息和加工過程,抑制無關的信息和過程;(2)任務管理,即復雜的任務的切割和安排,在幾個任務之間轉換注意力;(3)做計劃,即為實現某一目標,對一些子任務的完成做時間或空間上的安排;(4)監控,即更新和檢查工作記憶中的內容,以決定在序列任務中的下一步;(5)編碼,即在工作記憶中對事件出現的時間和地點進行編碼組織。另外,也歸納了Rabbitt對執行控制七個特征的描述:1)為完成新異任務所必須;2)不僅僅關注當前的內在和外在環境,以構造對過去的解釋,而且試圖對將來產生主動的控制;3)為啟動新的行為系列、中斷正在執行的反應所必需;4)為阻止不恰當的行為反應所必須;5)執行控制能夠從一項任務迅速轉向另一項任務;6)為監控自己的表現、糾正錯誤、改變計劃、或意識到新的機會和可能性所必需;7)執行控制使得注意能夠長時間地保持。綜上可見,執行功能作為認知的重要方面,可能與人類許多高級心理功能有密切關系,其在個體能力的發展和對環境適應的協調方面起重要作用。
隨著研究的深入,更多研究者通過對執行功能進行探索性因素分析發現,執行功能這個復雜的認知結構包含一系列可分離的獨立成分。2000年,美國心理學家Miyake等首次使用潛變量分析方法,以大學生為研究對象,發現了注意轉換能力、記憶刷新能力和抑制優勢反應能力三種相對獨立的執行功能。在此基礎上,2005年,中國心理學家陳天勇、李德明運用同樣的方法,以142名18~85歲的健康成年人為被試,對其九項執行功能任務的成績進行驗證性因素分析發現,九項任務與對應執行功能間的因子負荷較高(匯聚性效度好),而不同執行功能間的相關較低(鑒別性效度好)。2006年,英國心理學家Helen等以51名小學生為被試進行的任務轉換、刷新和抑制三種執行功能的可分離性實驗也表明,年齡為11~12歲的小學生中存在抑制功能和刷新功能的可分離性。當前,文獻中提及最多的是三種執行功能的成分:抑制控制、轉換和刷新。
二、執行功能的測量
執行功能研究中所采用的測驗任務與執行功能概念的界定密切相關。早期把執行功能作為一個單一整體的研究范式時,主要采用比較寬泛的認知實驗模式,如威斯康星卡片分類,THO、隨機數字生成、OTA等。但隨著執行功能的可分離性得到驗證,為了滿足針對更具體的認知過程的測量,當前對不同執行功能成分所使用的測查方法也不一樣,且趨向于更敏感、更簡單的測量方式。再者,不同的研究者常根據其具體的研究目的而選擇不同的實驗方法,或修改相應的刺激材料及實驗參數去測量不同群體的同一執行功能成分,由此而產生了豐富多樣的執行功能測試方式。執行功能的各種測量方法主要是以被試的反應時、正確率為指標,因此,常借助于各種計算機軟件編制實驗程序,如Visual Basic、Visual C++、Delphi、E-prime等軟件。計算機通過被試的按鍵反應或麥克風語音記錄被試的反應時及正確率,可以實現更為精確的數據收集。
當前對于執行功能的測量任務,很多研究者都關注任務的純度問題,即所使用的任務所測查的是否只是某一種執行功能,換言之,即所能測出某種執行功能的效度問題。因此,很多研究者還致力于實驗范式的改進,如對不同年齡階段經常使用的任務范式也有所不同。下面簡單闡述抑制控制及轉換功能的任務范式。
抑制控制作為執行功能的核心成分,當前研究者更為關注對它的考察,因此,抑制控制研究的任務有很多,如較為經典的是Stroop范式,其次還有信號抑制任務、反向線索任務、白天黑夜任務、Go-No go任務、返回抑制任務、漢諾塔任務、負啟動范式等。
轉換功能的具體體現是當兩項任務競爭同一認知資源時,對這兩項任務相互轉換的控制過程,這是一種在指導語指引下的、內源性的注意控制機制,因此,通常采用任務轉換范式來研究轉換加工,如數字-字母任務、加-減法任務、詞類轉換任務、局部-整體任務等。
刷新體現了人們不斷對記憶中內容進行修正的能力,對于刷新功能的研究常采用活動記憶范式(Running Memory Paradigm)、N-Back(n-back paradigm)范式、Palladino記憶刷新任務和知識刷新任務等。記憶刷新功能是工作記憶中央執行系統的重要功能之一,是根據任務的目標,對工作記憶中的內容進行持續修正,以便納入新信息的能力。
三、國外對兒童執行功能進行訓練的研究概況
國外率先開展了對執行功能障礙兒童的干預研究,并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來自臨床治療的證據,對注意障礙多動綜合癥(ADHD,Attention 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兒童的認知訓練表明,通過訓練可以提高兒童的自我控制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是用指導語訓練兒童控制并指導自己的行為,如訓練兒童完成作業,訓練程序是:首先讓兒童觀察父母或老師大聲自言自語的作業,然后在兒童作業時,在旁述說指導語指導兒童做作業,進而讓兒童自己邊說指導語邊做作業。事實證明,這種方法能大大減少兒童的多動或沖動行為。
Marlowe等(2000)認為,兒童執行功能障礙往往伴隨著高級語言功能障礙,兒童高級內部語言缺失更容易導致執行功能缺陷,根據這一理論,他們假設通過訓練和強化兒童內部語言,可以提高對復雜任務和自我調控行為的語言中介調節作用,于是,他們采用認知——行為方式,對執行功能障礙兒童進行訓練,訓練兒童的內部語言監控這樣一種元認知策略。結果表明,訓練對改善兒童的執行功能障礙,提高兒童的執行能力是有效的。
此外,Kerns和他的同事對學齡期的ADHD兒童進行了注意力訓練,結果顯示能有效改善持續性注意能力和抑制控制能力,但沒有改善工作記憶(Kerns, Eso & Thomson, 1999)。Klingberg和他的同事對7~12歲的ADHD兒童進行了為期五周的密集訓練,結果顯示能改善兒童的工作記憶、抑制控制能力和推理能力(Klingberg, Forssberg & Westerberg, 2002;Klingberg, Fernell, Olesen, Johnson, Gustafsson,Dahlstr?m, Gillberg, Forssberg & Westerberg, 2005)。Thorell和他的同事對65名4~5歲的正常兒童開展了工作記憶訓練和抑制控制訓練,結果顯示訓練沒有提高抑制控制能力,但顯著改善了工作記憶(Thorell LB,Lindqvist S,Bergman S,Bohlin G & Klingberg T,2008)。
國外的訓練研究大多集中在多動癥兒童(ADHD)、學習障礙兒童、孤獨癥兒童等發展有缺陷的人身上,對正常兒童中執行功能發展相對滯后的兒童的訓練研究很少。
四、國內對兒童執行功能進行訓練的研究概況
國內對執行功能的訓練研究開展得很少,僅有四項,但針對的都是正常兒童中執行功能發展相對滯后的兒童,與國外的訓練研究形成了互補。
丁芳(2004)考察了幼兒的心理理論和抑制控制訓練效應,他們使用卡片分類任務、日/夜stroop和熊/龍stroop任務對3~4歲的幼兒進行抑制控制訓練,結果表明,抑制控制任務訓練影響了幼兒在所有抑制控制任務上的表現,證明了訓練的有效性。
文萍(2007)考察了36名8~9歲的正常兒童的抑制控制訓練效應,使用日/夜stroop任務和聽句子廣度任務進行抑制控制訓練,研究結果發現,兩個抑制控制訓練組在三種執行功能任務上的后測得分都顯著高于控制組,說明抑制控制訓練對執行功能產生了影響,抑制控制能力的訓練促進了兒童在執行功能任務上的表現成績。
李凌云(2007)對36名正常兒童進行應用題解題策略訓練,考察訓練前后執行功能是否有變化,結果發現策略訓練后刷新功能有顯著提高,轉換功能有較大提高但未達到顯著水平,抑制控制無明顯變化。
陳英和等(2009)考察了40名二、四、六年級兒童的抑制控制、工作記憶和認知靈活性訓練效應,使用改編的Stroop任務、改編的類別—顏色轉換任務和改編的cossi模塊任務進行訓練,結果顯示對工作記憶表現水平較低的兒童較難通過記憶訓練得到顯著的提高;而對抑制或認知靈活性表現水平較低的兒童進行相應的訓練,可以顯著提高他們在這些任務上的表現,研究進一步證實了有效的訓練對提高小學兒童執行功能具有積極作用。
縱觀國內外的研究,發現執行功能的訓練研究關注執行功能發展相對滯后的正常兒童還是太少;訓練多是對某個子功能進行訓練,帶來的是某個子功能上的提高;而且訓練內容多是具體任務式,即如果要訓練轉換功能,就用轉換任務范式中的一種來進行訓練。
參考文獻:
[1]文萍.兒童的執行功能發展與教育[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2]文萍,李紅,等.6~11歲兒童執行功能發展研究[J].心理學探新,2007,(3):38-43.
[3]Kerns, K.A., Eso, K., & Thomson, J. Investigation of a direct intervention for improving attention in young children with ADHD[J].
Developmental Neuropsychology, 1999,(16),273-295.
[4]Marlowe W B, Washington S. An Intervention for Children With Disorders of Executive Functions[J]. Developmental Neuropsy-
chology, 2000, 18 (3): 445-454.[責任編輯 魏 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