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文艷
摘要:“新疆歷史與民族宗教理論政策教程”課是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專門研究新疆地方史,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與黨和國家的民族政策,馬克思主義宗教理論與黨和國家的宗教政策。本課程具有鮮明的政策性、豐富的思想性和較強的實用性,是新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一門核心課程。針對在課程教學過程中出現的一些矛盾和問題,適時進行專題化教學,這不僅是教學改革的要求,也是課程建設的必然要求。
關鍵詞:民族理論;專題化教學;課程建設
中圖分類號:G642.0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2)21-0268-02
專題化教學,是指在課堂教學時以專題為單位設計教材內容,并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和方式的教學。以專題的形式組織課程教學內容,可以不局限于教材內容的整體性、系統性限制,著重關注學生現實生活中存在的熱點、疑點、難點問題,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進而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本文論述了“新疆歷史與民族宗教理論政策教程”(以下簡稱“教程”)課專題化教學的實踐思考。
一、“教程”課實施專題化教學的依據
1.“教程”課實施專題化教學由其教學目標決定。“教程”課的教學目標是使新疆高校各族青年通過該課程的學習,運用馬克思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實事求是、正確地認識新疆歷史,全面系統地了解新疆區情,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五觀”(即國家觀、民族觀、宗教觀、歷史觀、文化觀),增強“四個認同”意識(即對祖國的認同、對中華民族的認同、對中華文化的認同、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認同)和中華民族的凝聚力,讓學生深刻認識新疆自古以來就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能自覺識破境內外敵對勢力任意篡改和故意歪曲新疆歷史的陰謀,增強學生維護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的責任感、使命感,從而自覺同三股勢力作斗爭,為建設穩定、繁榮、和諧的新疆奠定堅實的基礎。“教程”課的定位和性質應當說是十分明確的,但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我們發現,學生在學完課程后,對教材當中的三大塊內容仍然認識的不到位,往往出現不知從何談起的問題。還有根據“教程”課教材中所涉及的一些理論去解釋現實中的一些問題有時會有一些勉強,理論角度和邏輯性不夠強大,缺少說服力。這就說明,我們僅憑“教程”課的教材去開展教學,教學目的是不能完全達到的,必須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補充大量相關理論知識,實現“教程”課專題化教學的轉變。
2.“教程”課實施專題化教學由其教學內容的多學科特征決定。“教程”課是在“05方案”的原新疆高校地方課程“新疆地方史”、“科學無神論”、“民族理論和民族政策”三門課的基礎上整合而成的,內容涵蓋新疆地方史、新疆民族發展史、新疆宗教演變史,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與黨和國家的民族政策,馬克思主義宗教理論與黨和國家的宗教政策,涉及歷史學(中國古代史、近代史、地方史、專門史)、政治學、民族學、宗教學、人類學、民俗學、文化學、國際法學等多種學科。而授課教師學科背景一般不可能如此寬廣,調整和補充原有的知識結構也需要一個過程,只憑單個教師之力要想深入透徹地講解“教程”課具有很大難度。這就容易導致這樣的情況出現:授課教師對于擅長的章節大講特講,不熟悉的章節照本宣科或略講。通過集體備課及合作授課的形式,組建多學科背景和專長的教學團隊,圍繞課程教材,凝練教學重難點,實施專題化的教學不僅有利于教師對專題進行深入鉆研,精心準備,同時授課教師之間還可以形成競爭機制,博采眾長,提高教學質量,增進學術交流。而且還可以使學生對于重要問題形成系統的、完整的理論認識,培養縝密的思維方式,真正使思想政治教育取得入腦、入心的效果。
二、科學、合理設置專題是“教程”課專題化教學的關鍵
在“教程”課專題化教學過程中科學、合理地設置專題是其關鍵所在。一定要貫穿這么幾個原則:一是客觀性原則,根據專題教學內容進行設計,對教材講授內容進行取舍,抓住重點,抓住基本原理、基本知識、整合相關內容,構建客觀獨立、主題突出的專題。二是科學性原則,通過集體備課、共同制定教學專題,所運用理論觀點一定是學術界公認的經過實踐檢驗、唯物辯證的科學理論觀點。三是針對性原則,專題的確定一定要理論與現實相結合,以解決問題為中心而設計。
“教程”課共計48學時,課外7學時,經過不斷探索,吸取相關專家意見建議,筆者認為可以設置以下八個專題,二十四講。
第一專題:了解歷史,認識新疆。此專題包括中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新疆與祖國的關系、維護祖國統一,反對民族分裂等三講內容。
第二專題:中華民族,共建家園。此專題包括中國是中華民族的共同家園、新疆是各民族共同居住和生活的地方、民族及民族與國家的關系等三講內容。
第三專題:正視現狀,認識問題。此專題包括民族問題是普遍存在的社會現象、民族問題是社會發展總問題的一部分、正確認識中國的民族問題等三講內容。
第四專題:平等團結,互助和諧。此專題包括馬克思主義是處理民族問題的根本原則、民族平等團結是中國共產黨處理民族問題的根本政策、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時期的新型民族關系等三講內容。
第五專題:依法自治,保障權利。此專題包括世界多民族國家處理民族問題的基本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中國解決民族問題的基本制度、正確認識民族自決和聯邦制問題等三講內容。
第六專題:認識宗教,崇尚科學。此專題包括當代宗教的現狀及特點、正確認識和處理宗教問題、崇尚科學精神是大學生的基本素質之一等三講內容。
第七專題:中華文化,兼收并蓄。此專題包括馬克思主義的文化觀、繁榮中華民族文化,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黨和國家保護并發展少數民族文化等三講內容。
第八專題:團結奮斗,繁榮發展。此專題包括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是社會主義本質要求、新疆經濟社會發展的歷史進程、共同團結奮斗,共建美好家園等三講內容。
課外的7個學時作為實踐教學課時,要求學生撰寫社會實踐報告和讀原著的讀后感,同時還要充分利用當地各種資源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以伊犁州為例,如:漢家公主紀念館、伊犁將軍府、伊犁州博物館、林則徐紀念館、三區革命紀念館、喬爾瑪烈士公墓等愛國主義文化教育基地都是非常有教育價值的優質資源,在“教程”課的專題化教學中應充分利用起來。
三、“教程”課開展專題化教學過程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綜上所述,專題化教學的優點是顯而易見的:重點突出、針對性強、信息容量大,有利于解決現實中學生思想認識中的困惑和誤解,從而對高校大學生的日常行為提出明確要求。但真正通過專題化教學,把“教程”課上成一門好課:創新優質的課,這還需要各方面本著建設性的態度和科學的教學方法,采取多種措施齊心協力,克服困難,彌補不足。
1.編寫學習指導資料,解決教學無參考書、自學無資料、鉆研無指引的問題。一本好的學習參考書可以彌補課堂教學的時空限制、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編寫“教程”課配套的教學和學習資料已是當前新疆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界一項迫在眉睫的任務。希望自治區能抽調相關學科專家及各高校同行盡快著手此項工作,給一線的“教程”課授課教師提供一本比較權威的教學輔助資料,共同搞好“教程”課的專題化教學工作。
2.授課教師自身要不斷更新知識,加強科研能力。“教程”課具有理論性、政策性難度較大,涉及面廣、特殊區情面對的復雜的斗爭形勢的現實性較強的特點。采用專題化教學后,由于針對性、時代感強,這就對授課教師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授課教師有相當的政治理論功底,有寬廣的知識結構,有很強的政治洞察力和責任感,有較高的鑒別分析能力。因此,這就要求授課教師一定要孜孜以求、刻苦鉆研,不斷更新知識,加強科研能力。
3.指導學生在課外自學教材內容及相關閱讀書目。專題化教學過程中“教程”課教材中的章節體系被打破,為了使學生的學習不受到影響,我們在進行專題化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將教程教材與專題教學內容結合起來,充分考慮不同專題內容的連貫性,盡量降低對學生學習的影響度。必要時,授課教師還要指導學生重點閱讀課堂上沒有直接涉及但又要求學生理解和掌握的基本知識和理論。使學生基本掌握學習教材的必要方法,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為了促進學生的學習,可以將教材中的知識重點納入考試考核的范圍。
4.“教程”課專題化教學方法需多樣化、豐富化。教學方法作為教學的外在形式,其多樣化、豐富化才能真正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進而促進學生對于教學內容的理解。專題化教學的根本目的是為了更好地調動學生學習思政理論課的主動性、積極性和自覺性,營造出良好的學習氛圍,取得令人滿意的教學效果。筆者發現,學生較喜愛的教學方法為課堂討論、分組辯論、演講比賽、社會調研與社會實踐、多媒體教學、撰寫心得體會或小論文等,應將這多種教學形式與“教程”課專題化教學結合起來,增強其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參考文獻:
[1]新疆歷史與民族宗教理論政策教程[M].烏魯木齊:新疆教育出版社,2007.
[2]吳恒同,陶小平.《新疆歷史與民族宗教理論政策教程》課程中的問題與對策[J].喀什師范學院學報,2011,(1).
[3]楊玲,張生輝.《新疆歷史與民族宗教理論政策教程》教學法探討[J].新疆職業大學學報,2010,(3).
[4]劉月華,柴中梅.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專題化教學模式調研分析[J].時代教育,2010,(8).[責任編輯 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