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明
【摘要】在語文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有利于學生了解作品的背景和作者的生平,有利于學生快速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有利于學生全面概括課文內容,有利于學生準確抓住課文的中心,有利于學生更深層次的理解文學作品。
【關鍵詞】多媒體;語文教學;有機整合;體會
多媒體在語文教學中的運用,改變了傳統語文教學模式,優化了語文教學結構,轉換了教師的角色定位,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豐富了語文學習情景,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了學生的學習動機,加大了課堂的教學容量,開發了學生的潛能,強化了學生的思維訓練,提高了創新能力;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培養了學生高尚的審美情趣,提升了學生的文化品位;凸顯了語文課堂的人文性,使語文課堂變得多元、立體、生動、活潑、高效,更好的提高了語文教學質量和效率,有效的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下面就多媒體在《智取生辰綱》一課教學中的運用談幾點體會。
一、多媒體的運用有利于學生了解作品的背景和作者的生平
《智取生辰綱》是中國古典名著《水滸傳》的節選(《水滸傳》第十六回:“楊志押送金銀擔吳用智取生辰綱”),是《水滸傳》中最精彩的片段之一。本文故事發生時間久遠,學生雖從影視中了解了不少情節,但對事件的背景、作者的生平以及作者的其他作品不是很清楚。互聯網信息量大,操作方便簡潔,教學前,讓學生通過校園網搜尋相關的信息,并按預習指導提綱有針對性的詳細了解有關作品的演變傳承、藝術手法,作者的生平簡介以及作品的時代背景,初步了解作品中楊志、兩虞侯、老都管、白勝、七個賣酒的商人晁蓋、吳用等人物的一些特點。為進一步理清故事的情節,學習掌握課文的內容,了解把握人物的形象塑造手法奠定了基礎。
二、多媒體的運用有利于學生快速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
導入時,運用多媒體播放電視劇《水滸傳》的主題曲《好漢歌》,同時在屏幕上顯示水滸傳中108位英雄人物的圖片,營造一種“水滸”氛圍。然后播放畫外音:“替天行道是梁山好漢在水泊梁山豎起的大旗,及時雨宋江、豹子頭林沖、托塔天王晁蓋、智多星吳用、青面獸楊志、行者武松、花和尚魯智深等都是我們津津樂道的英雄。在《水滸傳》中,既有令人眼花繚亂的刀光劍影,也有讓人扼腕屏息的搏斗場面,更有智慧與智慧的較量。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智取生辰綱》(大屏幕出字幕)一文,讓我們一起來欣賞水滸英雄是如何‘智取生辰綱的”。此時,無論是運用多媒體播放《好漢歌》,還是大屏幕展現水滸英雄,都很好的營造了學習氛圍,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多媒體的運用有利于學生全面概括課文內容
一般情況下,通讀課文后基本能夠掌握課文的主要內容;而對于閱讀能力較差和概括能力較弱的學生來說,只平平淡淡的閱讀課文內容一般是不能較全面的概括課文內容的,特別是人物眾多、線索隱藏、沖突矛盾錯綜復雜、故事情節跌宕起伏的課文,就更顯得捉襟見肘了。這時,運用多媒體呈現課文內容的視頻片段輔之閱讀,就會輕而易舉的較全面的概括課文內容。如在教學《智取生辰綱》一課時,課文中人物眾多,故事情節波瀾起伏,作者構思巧妙,初讀課文后,及時播放《水滸傳》中“智取生辰綱”的片段,學生錯綜復雜的沖突矛盾中很清晰的梳理故事情節,快速實現有效閱讀。
四、多媒體的運用有利于學生準確抓住課文的中心
學習課文首先要理清作者的思路,順著作者的思路去理解課文的內容,體會課文內容所要表現的情感,進而深刻理解作品的主題和內涵。如教學《智取生辰綱》這篇小說時,抓住“智”字理清故事情節是教學這一課的重點。楊志的“智送”表現在:一是起止時辰的變更,出城后“五七日”的安排,“五七日后”的安排;二是“逼趕要行”,不敢懈怠;三是斥責兩虞侯;四是堅持趕路,不怕得罪老都管;五是審察販棗客商;六是對賣酒漢子高度警惕。吳用“智取”表現在:一是智用天時——酷熱的天氣;二是智用地利——山岡樹林;三是智用矛盾——楊志的內部矛盾;四是智用計謀:喬裝打扮(消除楊志的戒心)、酒為誘餌(難以抗拒的誘惑)、巧妙賣酒(天衣無縫的計策:賣而不賣酒—喝酒買酒—饒酒奪酒酒—巧下蒙汗藥)。教學時如果只干巴巴的講課文是不會有好的教學效果。因此,教學時,運用多媒體適時播放智取生辰綱的視頻片段,不僅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充分運用多媒體慢放、回放等功能,有重點的,有選擇的觀看,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勢必會幫助學生理清故事情節。
五、多媒體的運用有利于學生更深層次的理解文學作品
在《智取生辰綱》這篇小說中,分析楊志的人物性格是學習本課的難點。教學時教師不禁要問:既然楊志是“智送”,吳用等人是“智取”,那么為什么生辰綱被劫了呀?既然楊志謹慎小心,為什么最終還是失敗?楊志為什么最終輸給了吳用等人呢?這就要在理清課文思路的基礎上分析楊志的性格特點。分析楊志的性格特點,單從本文中的描寫分析,學生很難更深層次的理解和掌握。這時,我們不妨運用多媒體手段播放“楊志殺牛二充軍”、“楊志比武受重用”、“楊志初上梁山”的視頻片段,從中分析楊志“光宗耀祖,封妻蔭子,熱衷功名,急功近利”的性格弱點,從而表現出性格粗暴蠻橫,心理上急功近利,押送生辰綱人員內部矛盾難以協調,導致生辰綱被劫。同時回放吳用等八位好漢足智多謀、隨機應變、團結應戰的視頻片段,分析說明楊志一人的“智”比不上吳用等八人的“智”,以不團結的集體對團結的集體,從而導致楊志最終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