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承
(南寧市衛生學校,廣西 南寧 530031)
臨床檢驗是中職衛生學校醫學檢驗專業的一門核心課程,主要包括血液一般檢驗、骨髓檢驗、尿液檢驗、糞便以及其他體液、分泌物和脫落細胞檢驗等。雖然這些檢驗的檢驗標本和目的不同,但是通常都需要借助顯微鏡來進行觀察。因此,運用顯微鏡觀察被檢標本一直是必不可少的技術手段。
(1)師生無法做到圖像共享,即時互動。醫學檢驗實驗教學通常是教師講解示教、學生動手實踐、教師指導三步走,但是這一模式應用于臨床檢驗實驗教學就遇到了問題。臨床檢驗大部分實驗項目最后的一個操作步驟就是在顯微鏡下觀察有形成分。由于普通顯微鏡的功能單一,教師一般只能通過口頭講解來講授觀察的內容和方法,無法親自示教。學生往往對觀察內容和方法一知半解,在后續的動手實踐過程中即使出現了問題,教師也無從得知,無法做出正確指導。
(2)費時費力。傳統教學中,通常是學生人手一臺普通光學顯微鏡,學生在觀察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教師必須親自觀察學生所用的顯微鏡來判斷、分析問題,并作出正確指導。往往學生遇到的都是一些共性問題,卻沒有辦法集中展示出來統一講解和指導,不但浪費了教學時間,還增加了教師的勞動強度。如果學生在觀察時找到一些稀少的有形成分,教師一般會叫大家前往觀察,更是影響了整個實驗進度。
(3)無法保存稀少的形態影像資料。傳統實驗教學中,大部分經典且稀少的有形成分只能通過多媒體示教,或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在課前準備。由于學生實際動手制備的標本和示教片有較大的技術差距,學生觀察到的標本并不會像多媒體和課本所展示的圖片那樣具有典型的形態和特點,學生一般對其印象不深,容易造成錯認或漏過,教師也無法把學生制備的標本形態準確記錄下來,為大家講解分析,教學效果十分不理想。
由于這些問題的存在,長期以來,學生一直感覺臨床檢驗這門課程非常難學,不但學習內容多、抽象,而且顯微鏡下有形成分形態難掌握。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數字網絡顯微互動系統的出現,給教師解決臨床檢驗傳統實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供了新的手段。我校投資建成了具有國內先進水平的顯微數碼互動實驗室,使臨床檢驗實驗教學設備和方法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
數字網絡顯微互動系統主要由教師顯微圖像處理單元、學生顯微圖像處理單元和網絡單元3部分組成。教師顯微圖像處理單元由一臺高檔三目顯微鏡、一臺數字攝像機、一臺微型計算機和一套圖形處理軟件組成。學生顯微圖像處理單元共24個,每個處理單元由一臺普通三目顯微鏡、一臺數字攝像機、一臺微型計算機和一套圖形處理軟件組成。網絡單元由100M網絡交換機、綜合網線布局和網絡教學軟件組成。教師端和學生端不僅可以實現顯微鏡下圖形的顯示、保存、測量、對比、分析、處理等功能,教師還可以通過網絡教學軟件實現教師屏幕轉播、學生屏幕轉播、學生儀器的監視和控制、語音教學等功能。
(1)運用數字網絡顯微互動系統,真正實現了學生與教師之間的雙向互動。通過數字攝像機的捕捉,顯微鏡下的圖像可以在計算機顯示器上完全呈現。當學生在實驗過程中遇到問題時,可通過顯示器顯示顯微鏡中的任意位置,師生間的討論交流變得直接有效。
(2)教師示教簡單明了。教師可以把顯微鏡下示教標本的圖像投影到多媒體屏幕上,或通過屏幕轉播功能把教師的屏幕傳輸到學生計算機顯示器上,使學生都能看到教師的操作方法、顯微鏡視野的移動方向等,教學內容直觀有效,消除了學生因為個人理解偏差造成的認識誤差和錯誤。同時,針對學生在實驗過程中遇到的共性問題,可以統一進行講解示教,避免教師重復勞動,降低了勞動強度,避免了學生因提問共性問題而浪費大量時間,使學生在有限的實驗學時內掌握更多的知識。
(3)輕松方便地收集信息。利用系統的拍照和圖片處理功能,學生和教師能輕松地保存、收集觀察到的有價值的標本,方便課后學習和教學。由于顯微鏡觀察的偶然性誤差,在傳統實驗教學中,偶遇到的一些特殊形態往往無法保存,數字網絡顯微互動系統的拍照功能則可以實現圖像的長期保存和隨時再現。
(4)有效監督和約束學生行為。傳統實驗教學中,學生人手一臺顯微鏡,單獨進行觀察。由于教師無法看到學生觀察的畫面,無法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少數學生在缺乏教師的有效監督下,學習積極性不高。利用數字網絡顯微互動系統的監控功能,教師可以清楚地了解每一位學生顯微鏡下的狀態,發現學生實驗中存在的問題,避免學生做出的一些非課堂行為,更好地督促學生進行實驗學習。
(5)全新形式的技能操作考核。臨床檢驗操作技能考核的重點內容主要有顯微鏡下技術操作和形態辨認兩個方面,過去教師只能根據學生的實驗結果推斷學生的顯微鏡下操作技術是否正確科學。利用數字網絡顯微互動系統,教師不僅能清楚地看到學生的操作情況,還能在平時的實驗過程中采集、保存大量圖片,用于制作符合操作實際情況的形態辨認考試,真正體現了考試的規范化,不僅節省了大量的準備時間,也有效杜絕了學生的作弊行為。
學生對將數字網絡顯微互動系統應用于臨床檢驗實驗教學給予了積極的肯定和支持。在對2010級醫學檢驗專業1班50名學生的問卷調查中,該班學生都贊成在臨床檢驗實驗教學中應用該系統,同時,大部分學生認為應用該系統后,教學內容比抽象的教材更具體,更易理解。
(1)學生對系統的掌握程度不一,給學習帶來一些負面影響,如影響師生間的互動、耽誤實驗時間等。由于是初次投入使用,學生一般只通過教師簡單的講解來操作系統,對系統的大部分功能并不了解,限制了學生自主學習。在今后的實驗教學中,教師應針對這一新系統開設專門的課程,編寫相應的教材、課件。
(2)系統還需進一步升級完善。目前整個系統處于試運行階段,在使用過程中還存在不少問題,如圖像顯示問題,顯微鏡下的清晰圖像與顯示器上的圖像存在色差,在進行細微結構觀察時,還是需要把討論平臺轉到顯微鏡視野中,影響了師生間的互動交流。部分學生端軟件容易出故障,在每次使用時都需要重新安裝,浪費時間。學校沒有為實驗室配備輔助的空調系統,在夏天長時間使用時,導致儀器溫度過高,故障頻發。由于教師并不具備相應儀器軟件的維修技術,出現問題只能與廠家的技術人員取得聯系,浪費了時間。
數字網絡顯微互動系統是目前主流的形態學教學設備,學校引進這一系統對臨床檢驗實驗教學是個重大的改革和突破。教師應采用更多的手段和方法豐富臨床檢驗實驗教學課堂,解決過去一直困擾臨床檢驗實驗教學的難題,利用系統的強大功能,設計模擬實驗,增加實驗教學內容,提高學生的各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