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雪瑤
【摘 要】本文旨在研究我國跨國企業采購風險管理與預防現狀,針對出現的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策略,為我國跨國企業在采購風險管理與預防方面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一些可行性的思路。
【關鍵詞】跨國企業;采購風險;應對策略
采購風險通常是指采購過程可能出現的一些意外情況,包括人為風險、經濟風險等。在跨國企業采購過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風險,采購風險貫穿于采購的全過程,只能控制并盡可能將其可能發生的損害降低到最低限度。研究風險的目的在于預防和控制并轉移風險。怎樣保障跨國企業的利益,如何防范跨國企業采購風險,是我們所關注的問題。
一、跨國企業采購風險分析
跨國企業采購風險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采購內部風險;二是采購外部風險,這兩方面是跨國企業采購風險的主要方面。采購內部風險主要是針對跨國企業自身而言的,包括基本的計劃風險、合同風險、驗收風險、責任風險等等,是跨國企業采購風險的關鍵點。例如,合同風險,如果跨國企業合同簽訂未能夠按照法律法規來進行,如果后期采購出現問題,會極容易使得跨國企業蒙受巨大的經濟損失。另一方面是采購外部風險,主要包括合同欺詐風險、價格風險、質量風險、技術風險以及其他意外風險。例如,以意外風險為例,物資采購過程中由于自然、經濟政策及價格變動等因素所造成的意外風險。如因交通意外事故等,不能正常供貨,遭受缺貨風險損失。
二、跨國企業采購風險應對策略探析
(1)提高采購人員風險意識。采購人員是跨國企業采購的關鍵和重點,因為跨國企業采購工作的主要執行者是采購人員,他們的素質水平與能力直接影響著跨國企業采購工作的質量與效益。因此,加強對于跨國企業采購工作人員的管理與培訓,對于加強跨國企業采購質量以及效益有著重要的作用。首先,跨國企業應該加強對于那些高素質水平與能力的采購人才的招聘。引進那些高素質采購人才,為跨國企業采購行業注入新鮮的血液,努力提高跨國企業采購風險防御能力。其次,建立完善的采購人才培訓體系,努力提高采購人員素質與水平。明確采購人員責任意識,讓采購人員掌握采購風險基本常識,保證跨國企業采購工作順利開展。(2)廣泛收集采購風險資料。要想做好跨國企業采購風險防范,搜集采購風險資料是極其重要的舉措,為此,跨國企業應該之前做好相應的采購風險資料搜集,包括國內行業風險、國外行業風險以及其他采購風險資料進行相應的整合,對這些采購風險資料進行分析、梳理以及反饋,從而提高跨國企業采購風險防御水平與能力。(3)強化供應商資格審查。供應商管理不僅僅是跨國企業控制供應風險的重要方面,而且也是物資供應管理的重點,供應商管理所存在的風險也是跨國企業采購風險防范的重要方面。通過建立供應商資格審查制度,強化對于供應商資格審查,可以將供應商方面的風險控制在一定的范圍內,降低由于供應商資格審查不科學不合理而出現風險問題。供應商資格審查工作主要由物資管理中心進行相應的審查,同時制定嚴格的風險審核標準,制定相應的供應商考評制度,每年對跨國企業的購物風險進行相應的評審,對企業的運行狀況、設備狀況、合同履行狀況進行相應的調整,強化供應商資格審查工作。(4)完善購物風險評價標準,實行購物風險信息化建設。建立采購風險評價標準有利于加強對跨國企業采購管理的監督,對一些違法亂紀行為進行有力的懲處,保證相關的法律法規有效的貫徹實施;這個評價標準主要對采購員工進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考核,使全體員工自覺執行的采購風險管理制度,同時,還要加大對采購人員違法操作的懲處力度,有效防止串通、舞弊現象的發生,保證采購管理監督機制的有效發揮。另一方面,加強采購風險信息化管理。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和科技的發展,跨國企業采購出現了新的風險,這是由于采購開始從制度化轉變為程序化。因此,必須加強對新技術的利用,不斷調整和改善跨國企業采購控制系統,增加跨國企業采購數據的可靠性和真實性。
當今社會市場經濟條件下,采購活動無處不在,采購風險貫穿始終。只要采取科學的風險管理方法,才能使得企業采購利益獲利最大。我國跨國企業在采購風險管理與預防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但是在實際的采購風險管理與預防過程中,很多問題的存在嚴重影響著跨國企業采購工作的順利開展。跨國企業采購部門應該深入研究自身采購風險管理與預防現狀,創新采購風險管理與預防策略,為我國跨國企業在采購風險管理與預防方面的進一步發展提供借鑒與參考。
參 考 文 獻
[1]譚穎.企業物資采購風險防范管理新探[J].法制與社會.2011(23)
[2]曹玉潔.基于風險矩陣的采購風險管理策略[J].企業導報.2011(16)
[3]賀斌.企業采購的風險控制探討[J].現代商貿工業.20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