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楊
【摘 要】新的歷史條件下,審計工作發生了很多變化,本文通過對審計工作在新時期的特點的分析,淺析了審計工作的作用、職能等問題。
【關鍵詞】審計;作用;職能;認識
經濟的快速發展,使得我國各個單位在組織和管理制度面更加趨于標準化和國際化。而對于審計管理的體制以及眾對審計認知的思想方面卻沒有做較大的改變,也就是說于審計這一職業參與到經濟抉擇和管理階層的意識沒有完覺醒。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提高與審計在經營管理方面加入有著無可厚非的作用,并且在經濟發展越迅速、市場爭越激烈的狀況下,會計參與經濟生活的作用就越發重要。
一、審計工作的作用
(1)審計工作是保障被審計對象機體健康的高效手段。(2)審計工作是保障被審計對象提高效能的得力方法。審計監督的加強是保證被審計對象提高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的基礎。被審計對象在社會經濟活動中,審計監督的作用體現有兩個方面,一是指被審計對象本身在社會經濟活動中以身作則、盡忠職守的基本監督;另一方面是指作為被審計對象在與其他機構咋社會經濟相關的活動上,是否爭取旅行職責、認真工作的一個有效監督。(3)審計工作是被審計對象工作進步的重要基礎。系統化的審計信息是社會經濟生活中維持被審計對象系統運營生存的基本組成,從宏觀上來說,國家對于整體社會各個部門的審計工作可以有效的促進各個部門廉潔自律,通過體系化、體統化、信息化的審計工作使國家得到一手準確的信息,從而有效的指定國民經濟計劃;從微觀上來說,對于被審計個體,由于審計工作的存在,其必須將完善財務信息等制度與實行落實到細節上,對主體國家在經濟效益的提高和重大目標的實現上都將起到有效的促進作用。
二、審計工作的職能
(1)準確信息的供給。審計存在的價值就是通過賬務確認、數學計算、數據記錄、果匯報等經濟環節對當代經濟活動的的準確性進行演算,保證經濟數據的準確性、經濟責任的損失最小化。(2)即時監督與糾責。監督是審計職能基本反映的延伸區域,也是審計職業規劃中潛存要求和目標。經濟活動既要符合國家規定的法紀法規,同時也要足企事業單位自身制定的各項規章制度。通過審計所反應的經濟信息可以看出被審計的企事業單位在財務制度上是否滿足國家相經濟法規,并對不符合的部分及時提出并有利于其糾正錯誤。
三、如何做好審計工作
(1)提高對審計工作重要性的認識。提高對審計工作的認識是做好審計工作的重要前提。從監督方面講,審計是審計機關對被審計對象及主要負責人任職期間資料所反映的各種活動的真實性、合法性和效益性進行的審計監督,是確定或解脫被審計對象及主要負責人責任的一項制度。從廉政建設方面講,是對領導干部實行有效監督,促進廉政建設,從嚴理政,反腐倡廉的好辦法。從審計機關自身建設方面講,做好審計工作是強化和提高審計機關作用和地位的需要,也是黨政領導和干部管理部門對審計隊伍自身政治和業務素質的檢驗。(2)突出審計的重點是做好審計工作的首要任務。審計工作涵概的內容較多,涉及的行業廣泛,被審計對象審計的重點主要是財務收支和成本(費用)核算的真實性、合法性;債權及債務的增減變化情況;任期內的工作目標和事業發展計劃的完成情況;任職期間或離任前財務問題;是否將國有財產轉讓給集體和違反規定購置專控商品等問題。(3)保證審計工作的質量是做好審計工作的客觀要求。第一,明確指導思想,加強組織領導,把好指導關。審計機關的主要領導要把黨政領導交辦的經濟責任審計工作列入重要工作日程,站在統攬經濟責任審計工作的高度,準確把握政策法規,精心組織實施審計。第二,建立同級互查制度,做好做好復核工作。在經濟責任審計實施階段,由審計機關內部同級單位(科室)相互進行檢查,發現問題,及時糾正,以保證各成的審計工作質量。第三,保證審計成效,做好公平工作。要做到審計出的問題事實清楚、處理恰當。(4)客觀公證地評價被審計對象是做好審計工作的必要條件。客觀公正的評價被審計人員要求審計人員應詳細了解和掌握被審計對象的情況,從而加大審計人員審計的信息量,擴展審計視野,有助于其深入細致地開展經濟責任審計。(5)凝聚合力是做好審計工作的重要方法。審計工作時效性較強,工作量大,單靠審計機關自身力量實施經濟責任審計是很難如期完成的,因此,要與紀檢、監察、財政等部門溝通情況,取得他們的支持,要充分利用紀檢、監察、財政等部門的有關工作成果,做到成果互用,提高工作效率。遇到重大問題要及時匯報,以便領導掌握情況,便于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