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桂芬
【摘 要】近年來,南平市深入貫徹十七大精神,加快對高層次人才隊伍的建設,以促進閩北經濟快速發展,將南平建設為海西綠色腹地。課題組就相關情況進行調研,闡述了高層次人才在城市建設中的重要意義,分析了南平市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存在主要問題,并提出了對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的若干思考。
【關鍵詞】南平;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
加強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是應對經濟全球化和國內外人才競爭,推動科技創新,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重要舉措。南平市作為海峽西岸經濟區綠色腹地,如何建設一支高層次人才隊伍,促進閩北經濟平穩快速發展,是南平市人事人才工作的一個重要課題。2012年4月,南平市人事局成立課題組,赴南平市高層次人才密集的企事業單位和部分縣市,就南平市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的情況進行調研,本文是調研后的一些思考。
一、加強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對海西綠色腹地建設具有特殊的重要意義
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貫徹《國務院關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若干意見》,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綠色腹地,落實到人事人才工作,就是要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特別是要加強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從理論上說,人才是科學發展的基礎。首先,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是生產力,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人才資源是生產力的首要的能動性因素。第二,重視人才是“以人為本”的重要體現。第三,高素質的人才隊伍是實現統籌兼顧和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條件。黨的十七大報告明確提出,要“更好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可持續發展戰略”、“堅持黨管人才原則,統籌抓好以高層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為重點的各類人才隊伍建設”?!秶鴦赵宏P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若干意見》明確指出:“要以人才資源能力建設為核心,著力培養學術技術帶頭人、科技領軍人才和一線創新人才,抓緊培養先進制造和現代服務業所需的高技能應用型人才,為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提供堅強的人才保證和智力支持。”因此,深入學習貫徹十七大精神,重視和加強南平市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是南平市人事人才工作的當務之急。(1)加強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是加快南平市現代企業發展的需要。隨著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人才已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關鍵因素。南平市企業大多是傳統勞動密集型企業,產品科技含量底,產品更新換代慢,根本原因在于科技力量薄弱,缺乏高層次管理人才和科研人員。所以,加快培養高層次人才是加快南平市產業升級,推動企業科技創新,實現經濟跨越式發展的必然選擇。(2)加強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是加快南平市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需要。十七大強調“加強農業基礎地位,走中國特色的農業現代化道路,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南平是農業大市,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過程中,對掌握高、精、尖農業技術的高層次人才需求越來越大。所以,加強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是推動南平市農業科技進步,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保證。(3)加強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是推動南平市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需要。南平市文化、藝術、廣播等專業高層次人才缺乏,遠遠不能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所以,立足南平市人才需求實際,積極引進和培養緊缺行業的高層次人才,調整和優化人才結構,才能更好地推動南平市經濟社會全面發展。
二、南平市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
幾年來,通過各種努力,南平市人才環境進一步優化,人才層次不斷提升。南平市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取得了一定成績,但仍然存在著不適應加快海峽西岸經濟區綠色腹地建設要求的突出問題:(1)高層次人才總量不足。截止2008年底,南平市機關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具有中專以上學歷和初級以上專業技術職稱的專門人才總量已達6.85萬人,但具有研究生以上學歷或副高以上職稱的高層次人才僅占人才總量的7.35%。南平市受地域環境、經濟基礎、文化生活設施、工作條件等多方面因素影響,形成了人才引進難的突出矛盾。(2)高層次人才連帶效應也沒有明顯發揮,政、企、學、研沒有有機融合?,F有的高層次人才連帶效應沒有明顯發揮,政府、企業、學校、科研沒有有機融合。一方面,政府與駐區高校和科研機構聯系渠道還不夠暢通;另一方面,企業與高校和科研機構缺乏有機合作,研究成果不能又快又好地物化為生產力,導致南平市高層次人才沒能更好地發揮作用。(3)人才專業結構和分布不合理。從專業結構看,全市具有高級職稱的人員,教育、衛生系統占86.01%以上,企業高級管理人才、工程技術人才、科研人才等缺口較大,特別是經濟發展急需加強的八大支柱產業專業人才明顯不足。從地域分布看,城區高層次人才相對集中,而經濟相對落后的縣、鄉兩級高層次人才匱乏。(4)人才外流現象突出。與發達地區相比,南平市人均工資水平總體偏低,吸引人才的優惠政策和配套服務方面存在較大差距,導致引進高層次人才方面缺乏競爭優勢,高層次人才大多流向經濟發達地區,經濟弱勢與人才輸出大市的矛盾非常突出。(5)人才開發投入不足。南平市各級財政安排的人才開發資金與周邊地區相比差距較大,各級各類人才投資主體積極性不高,人才發展后勁不足。很多企業經營者對高層次人才重視不夠,只看近期投入和成本,對人才需求缺乏足夠的緊迫感。(6)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統一、完善的人才引留的優惠政策體系和激勵機制。首先,已有的人才政策不統一?,F有的人才政策對南平市具有學位的人才補貼額度較高,而對正高職稱、國務院特殊津貼、國家省“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等高層次人才補貼較少,差別太大。其次,引進高層次人才的配套政策措施不夠完善?,F有政策側重于引進人才的經濟補貼,缺乏對人才引進后的子女就學、家屬就業、醫療保健等人才較為關注的生活保障方面的配套措施,沒有針對高層次人才的醫療保障優惠政策。(7)培養人才的意識不強、觀念不新。調查表明,部分企業在用人上存在著輕培養,重貢獻的思想觀念,只關心企業的生產,而不注重人才的培養。企業一怕投入了沒有產出,好的科研項目,引進了人才,投入了經費后,不一定能出成果。二怕技術骨干半途出走。技術骨干一旦被“撬”走,企業損失慘重。三怕業務骨干泄露商業秘密,怕人才流失后利用掌握的核心技術和用戶信息“另起爐灶”,削弱自身的競爭力。
三、關于加強南平市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的幾點思考
(1)拓寬渠道,加快高層次人才培養力度。充分利用武夷學院和各類培訓機構,推行繼續教育工程。加強現有的企業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協助進站人員和企業申報高新技術產業和技術創新項目。加快高層次領軍人才培養,有計劃選派優秀中青年人才到一流科研機構進修,參加學術技術交流。完善享受政府特貼、省市優秀人才、學科帶頭人選拔辦法,逐步形成競爭開發、動態管理的高層次人才培養選拔體系。(2)創新方式,加大高層次人才引進力度。堅持按需引才,圍繞南平市主導產業,適應高新技術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升級需要,通過外出招聘、網上招聘、招商引才等多種方式,引進真正擁有創新科技成果和專利的高層次人才。堅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采取科研、技術合作、技術入股、投資興辦實體、講學等多種形式,柔性引進國內外高層次人才。(3)創優環境,完善高層次人才使用機制。根據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和高層次人才隊伍特點,建立以能力、業績為導向,重在社會、業內認可的高層次人才評價體系。完善人才激勵機制,建立高層次人才表彰獎勵制度,形成以政府獎勵為引導、用人單位獎勵為主體、社會力量獎勵為補充的多元化人才獎勵機制,探索建立方便高層次人才就醫、體檢、出行、區內旅游景點等特別通行卡或“一卡通”服務。(4)立足實際,積極構建高層次人才服務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特色平臺。結合南平市經濟社會發展實際,制定鼓勵高層次人才創業創新相關政策,通過分行業組建專家咨詢委員會、開設專家論壇等載體,引導高層次人才針對南平市經濟和社會發展中帶有全局性、戰略性的重大問題進行研討。(5)加強領導,營造重視高層次人才的良好社會氛圍。倡導尊重與支持高層次人才,把對高層次人才工作上關心、生活上關心、政治上愛護結合起來,進一步激發高層次人才的創造熱情。切實加強對高層次人才工作的領導,形成政府和社會共同推動、分層次、多渠道、良性發展的高層次人才工作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