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佳
【摘 要】食堂工作直接關系到高校學生的身體健康,在社會上具有相當程度的關注力。因此,在面對物價上漲時,高校食堂在原材料上不能像無良商家那樣投機取巧,因其公益性不能隨意上調價格,更要保持價格的穩定,使得食堂工作處處受限,更處處小心,在這種情況下,建立高校食堂應對物價上漲的長效機制刻不容緩。
【關鍵詞】高校食堂;物價上漲;長效機制;矛盾
一、物價上漲形式下高校食堂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
(1)公益性與經濟性相沖突。教育的第一屬性是國家公益性事業,學生是無收入群體,對于高校食堂,必須穩定飯菜價格,使學生花最少的錢,吃到營養全面的飯菜;然而,高校食堂運作的是需要盈利的,這也是市場經濟的體現。由此,教育公益性和市場經濟性之間的矛盾越來越突出。(2)補貼措施的運作存在臨時性和滯后性。對于高校食堂經營的困境和難處,國家及地方政府陸續出臺了多種補貼政策和措施,如:對高校學生給予伙食補貼,對食堂在水費、電費、煤氣費上給予補貼,可是這些補貼措施基本是臨時性的,能否長期運作還是未知數,但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物價波動是正常的市場經濟規律,是長期存在的,且會隨著時間的推移擴大其影響范圍。另外,政府的補貼措施在時效上具有較大的滯后性,當物價上漲時,高校要先向政府申請補貼,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門接到申請,要進行若干調查驗證,申請通過后,要進行層層審批,這樣一系列的過程,使補貼遲遲不能到位,高校食堂的困境和問題仍然不能解決。
二、建立應對高校食堂物價上漲長效機制的對策
(1)加強同城高校聯合,降低經營成本。一是聯合采購,降低采購成本。眾所周知,批發與零售哪個在價格上更實惠。單個高校去采購就好像買“零售”的產品,而同城高校聯合采購,將會形成“批發”的形式,大大降低采購成本。同城高校聯合后,可成立采購協會,協會做好市場調研、詢價、比價和議價工作,然后組織專門采購人員對高校食堂的原材料、廚具設備等大宗物資進行集中招標采購,在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下,貨比三家、擇優采購,減少中間環節,從而降低采購價格,節約采購成本。另外,協會的專職人員及時關注市場行情,分析物價走勢,制定相應措施,提高抵御市場物價波動的能力。二是建立食品原料生產基地。高校可與食品公司和農戶合作,簽訂協議,以實現共贏為目的,建立食品原料生產基地,高校與農作物生產基地長期合作,以此穩定食品原料的供貨渠道,這既可以從源頭上節約采購成本,也能保證食品采購的數量和質量。(2)對內加強人力資源管理。對于高校食堂,物價上漲的壓力,不單單體現在食品價格的上漲上,工作人員最低工資標準的上調對高校食堂經營造成了一定的壓力。如何提高員工素質并做到“材盡其用”首當其沖。一是整合優化現有的資源設備、操作流程、技術和人員,促進生產規模化提高人員復用率。二是大力支持高校的勤工儉學政策,為貧困學生提供鐘點式非技術性的兼職工作,這樣既節約了人力資源成本,又幫助貧困學生緩解了經濟困難。三是推行技術創新和技術改造,實現自動化或半自動化作業,減少勞動力的使用,從而達到降低人力資源成本的目的。(3)對外做好監控工作,完善資料,第一時間爭取政府政策扶持。政府的相關政策或補貼措施聚有滯后性,針對這一特性,高校食堂應提前做好準備,平時做好監控工作,完善各種準備材料,一旦出現物價上漲,在第一時間內提交申請,爭取及時獲得政府政策扶持。(4)生產敢于創新,大力開發新品。隨著國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學生對飯菜的要求也不斷提高。高校食堂雖是為學生提供食物的主要部門,但同時也面對著大量的外界競爭壓力。高校食堂應加強食品加工制作環節的管理,在確保食品衛生安全的基礎上,在生產技術上敢于創新,做到“物盡其用”,提高原材料凈料率,增加菜式品種的開發力度,粗菜細做。對各類肉、禽、蛋類食品合理搭配,將重點放在調研新品種、尋找替代品上,及時調整伙食供應結構和銷售結構,盡量緩解物價上漲給食堂帶來的影響,做到飯菜價格不升、質量不降,吸引客源,提高收入。(5)降低能耗。一是采用節能灶、節能爐等新型節能產品,如取消鍋爐,采用新型直燃式節能灶,或引進空氣源熱泵熱水機組等新型節能產品。二是改用天熱氣作燃料。三是加強餐具管理,少用或不使用一次性木筷;使用不銹鋼餐具。四是對廚房設備定期維修保養,延長設備使用壽命。
參 考 文 獻
[1]陳雪燕,陳少婷,鄭林堅.高校食堂農產品采購應對物價上漲的策略[J].廣東農業科學.2011(10).
[2]劉香麗.高校食堂面對物價上漲的應對策略[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1(13)
[3]張曉春.通脹條件下高校食堂的盈利困境與對策研究[J].商業經濟.20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