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永
摘 要:在提倡素質教育的現在,初中幾何教學對于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基本技能極為重要。本文從注意培養學生學習幾何知識的興趣;多組織交際性活動來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關注學生思想,消除實驗教學課堂沉悶死角;活用多媒體,化繁為易等方面就如何提高初中幾何教學水平進行了深入的探討,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議,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初中幾何 教學水平 質疑能力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3(c)-0111-01
在提倡素質教育的現在,初中幾何教學對于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基本技能極為重要。無數的教學經驗告訴我們,教師的教學水平和專業素質往往就是全面提高初中數學教學質量的關鍵所在。初中數學最難理解,也最容易出現學生成績兩極分化現象的部分就是幾何教學中。不同的教學水平,往往就會有不同的教學效果,本文就如何提高初中幾何教學水平進行探討。
1 注意培養學生學習幾何知識的興趣
興趣是學生學習最好的老師,初學幾何的學生之所以對幾何學習望而卻步,最重要的原因還是在于覺得幾何枯燥乏味,沒有實用價值,因此,應該在初中幾何教學中注意培養學生學習幾何知識的興趣。
第一,對于初中幾何教材的實質內容要善于挖掘,為了有效地將學生的求知欲激發出來,應該讓抽象的幾何知識和學生感興趣的生活原型相互聯系起來,使幾何變得具體形象起來。
第二,對于幾何導言課的教學設計應該做好充分的準備,高度重視,將導言課備好、講好,為培養學生學習幾何知識的興趣打下堅實的基礎。
第三,結合初中幾何教材的教學內容來給學生講解有關的數學史知識,介紹在幾何方面中外數學家的卓越成就,將崇高的理想與幾何學習相互結合起來,使得學生有主動學習的內驅力。
2 多組織交際性活動來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
交際性活動可以更加充分地發揮學生在學習初中幾何的創造性,能夠在活動中排除過去那種呆板、機械的“注入”,形成學生“自組織”,可以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教師在交際性活動可以完全放開對學生的控制,是活動的參與者,同時也可以是裁判者,要最大程度地發展學生創造性思維。判定的模式為:教師啟動—學生自學—小組討論—組際交流—練習評定。可以圍繞一些學生感興趣的數學問題來與學生展開了互動交流,讓他們自己圍繞這些問題來提出新的問題,然后通過查詢資料來回答問題。當學生有困難時,教師不要輕易地給他(她)“標準答案”,而是設法引導,讓他(她)自己做出正確或接近正確的答案。對于回答錯誤的學生,也應該盡量地予以支持和鼓勵。“交流—互動”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而在于鼓舞、呼喚和激勵。
3 關注學生思想,消除實驗教學課堂沉悶死角
由于初中幾何的教學課程內容有些較為枯燥,且難度較大,因此,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有相當的耐心,而且教起來不能太快,必要的時候,速度要適中,等他們過渡到一定的時間了,才能按照正常的速度來教,尤其對于對后進生,更是要非常的耐心,而且決不能輕言放棄,不放棄任何一個學生。按照現代教育心理學的觀點,后進生依然有著強烈的進取心和榮譽感,教師應該付出更多的鼓勵和關愛,盡量地去滿足他們的成功欲,多給他們具體的幫助指導和表現的機會,讓他們在課堂上能夠有表現自己的機會,提高他們學習初中幾何知識的興趣。筆者在教學中,經常把簡單的話題和簡單的題目都讓這些后進生來回答,他們都能很好地完成,老師的贊許和同學們的掌聲會讓他們獲得成就感,信心倍增。
4 活用多媒體,化繁為易
眾所周知,初中幾何知識具有應用的廣泛性、嚴密的邏輯性和高度的抽象性,我們通過多媒體的方式將原本枯燥的幾何知識用直觀的方式傳遞給學生,讓這些知識變得更加易理解、直觀、具體,從而讓學生主動發現新的規律。可以優化學生認知過程,化繁瑣的新知為簡明易懂的學習內容。如空間幾何部分涉及到很多的空間知識,單憑教師在黑板上繪制平面圖形,學生是很難理解的。在這種情況下,有必要借助現代教育技術軟件來模擬生活中很難見到或者僅憑想象很難理解的幾何圖形,用動畫的方式來模擬立體圖形、空間曲面、空間曲線的生成過程、空間圖形的位置變化、曲線曲面的形成等,將原本較為虛幻的空間關系變得具體形象,實現由點到線、再由線到面,最后生成空間立體圖形的全部過程。總之,多媒體技術給初中幾何教學提供了無限廣闊的天空,為初中幾何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恰當地運用多媒體來輔助教學,能輕松解決教學難點,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真正達到提高教學的效率。
參考文獻
[1] 朱國誠.歷史教學中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J].山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6(1):55-56.
[2] 尚志斌.在平面幾何教學中培養創造思維的體會[J].天津教育,1986(6):31-33.
[3] 趙買穩.談數學課堂教學中的“引思”[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3):99-100.
[4] 劉承敏.新課程教學中的“主體性”與“主導性”[J].科教新報(教育科研),2011(11).
[5] 單素莉.例談新課程中立體幾何的以簡馭繁[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1(19):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