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霞
摘 要:親子互動主要是指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溝通行為,是家庭教育的一種重要方式,是現代心理學研究的重要課題。家庭教育中,親子關系的和諧與否對兒童的成長具有重要的意義,它不僅影響著兒童的性格以及心理健康,同時它還影響著兒童人格的塑造。主要對親子互動關系對兒童成長的影響進行了分析,并對如何促進親子和諧互動關系形成的策略進行了探討,希望能為相關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關鍵詞:親子互動;家庭教育;親子和諧互動關系
親子互動也叫親子溝通,指父母與子女在觀念、情感和行為上的交流與溝通。具有血緣性、親情性、長期性等特點。[1]家庭是兒童成長的重要場所,父母是小孩人生中最重要的啟蒙教育老師。親子關系是家庭中最重要的一種關系,家庭教育對小孩的階段性成長具有重要的作用,對孩子早期的社會認知、情感取向和社會行為的發展具有決定性的影響。在過去的研究中,多數學者對于家庭教育的研究都主要是從父母對孩子的單向行為的影響出發,而很少關注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雙向交流與溝通。本文將從父母與兒童和諧互動的雙向角度來研究父母與孩子的交往,從而有利于突破傳統研究的片面性。
一、家庭教育中親子和諧互動的重要意義探究
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長中具有重要的意義,是孩子與父母情感溝通的重要橋梁,其意義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有助于孩子與周圍的人建立良好的社會關系
兒童在小的時候,其心理較為敏感,性格的穩定性較弱,親子關系的和諧程度與否將直接影響到兒童與周圍人關系的建立。在親子關系的互動中,如果兒童感受到的是自己被喜歡、被關愛、被認可,那么他們將有可能表現出較為主動地與周圍的人建立良好的關系,相反的,如果兒童在家庭教育的和諧互動中,兒童總是被排斥、被否定,那么他們就將很有可能進行自我封閉,不愿意信任別人,不愿與身邊人(包括同齡小朋友、教師等)建立友好的關系。
2.有助于兒童的自我認知與社會認知
自我認知主要是指對自我價值以及自我能力的一種看法。兒童在早期并沒有明確的自我認知概念,其自我認知概念的形成基本上是在與他人的社會化交往中慢慢形成的。和諧互動的家庭教育有助于兒童良好的社會關系的形成,也有助于兒童在社會的交往中獲得正面的肯定,促進其良好的自我認知的形成。[2]社會認知主要是指人對社會以及其相互關系的相關社會事件的認知。家庭教育中,親子關系的和諧互動有助于兒童自信、積極主動性的培養,也有助于其形成正面的社會認知。
3.促進兒童健康心理的形成
根據相關的調查研究顯示,5~6歲是一個人性格形成的最主要的階段,在和諧的親子關系中,兒童更容易健康成長。因為在和諧的關系中,兒童容易形成信賴他人、自信等性格,在不和諧的家庭關系中,兒童則會比較容易產生不安全感,容易對周圍的人與事物產生抗拒之心,甚至形成以自我為中心的性格。另外,和諧的互動關系也有助于塑造孩子健康的人格,日本學者詫摩武俊說:“不管你立足什么理論,在從嬰兒期到兒童期、青春期的孩子的人格形成過程中,父母子女之間的關系是一個極其重要的構成因素。”可見,兒童時期是一個孩子人格形成的重要階段。
二、家庭教育中親子和諧互動的策略探討
從上面的分析中,我們可以知道,良好的和諧的親子關系對兒童的成長具有重要的作用,筆者認為,在家庭教育中,要促進親子關系的和諧互動,可以采取的策略主要有以下幾種:
1.父母應該不斷提高自己的綜合素養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起著主導的作用,因此,父母素養的高低是親子和諧互動形成的重要前提。[3]父母是孩子人生中最重要的啟蒙老師,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健康地成長,希望自己的孩子在長大之后能夠成為有用之人,但是每個父母卻找不到與孩子溝通的正確的方法。在中國傳統的家庭教育中,很多的父母由于文化素養不高,因此,他們就片面地認為,只要嚴格地要求自己的孩子就是為孩子好,卻忽視了與孩子之間的溝通交流,這不僅沒有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反而引發了孩子的叛逆之心。
2.要為孩子的成長創設一個良好的家庭氛圍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家庭氛圍既是進行家庭教育的前提條件,它本身也是一種有效的教育方式。”可見氛圍的重要性。根據相關的調查顯示,家庭比較溫暖、家庭成員之間關系比較和諧的親子之間的互動關系一般會呈現出比較良好的狀態,相反,一個家庭當中,如果父母不和,同時父母又總是按自己的意愿隨心所欲的話,親子之間的關系一般會呈現出比較緊張的狀態,兒童的性格也會比較偏激。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知道,家庭教育中,親子之間和諧互動關系的形成對兒童的性格、人格、心理健康的形成具有重大的影響。在當代快節奏的生活當中,如何促進家庭教育中親子關系的和諧是一個值得研究的重要課題。
參考文獻:
[1]鄧云輝.當前家庭教育中存在的誤區與防治[J].大理學院學報,2011(5):76-79.
[2]李萍.親子關系與兒童行為關系的研究綜述[J].重慶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1):134-136.
[3]陳立民,張霞,夏榮.青少年親子關系與攻擊性行為的關系研究[J].心理與行為研究,2011(3).
(作者單位 甘肅省景泰縣第五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