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劍
【內容摘要】實行課改以來,教育工作者都在不斷的更新教學觀念,改革教學實踐和教學方法,本著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發展教育事業。信息技術課程在小學的開展效果顯著,更好地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自主學習的能力,通過豐富靈活的教育方式引導學生主動地參與到課堂中來。
【關鍵詞】生本教育理念 小學信息技術 教學方法
隨著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和不斷革新,信息技術的應用范圍愈加廣泛,想要適應社會發展需求,就要掌握好信息技術使用技能。小學生對信息技術的學習,僅限于基礎性知識的普及,提高學生的信息技術認知度,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針對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通過對小學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的不斷實踐和嘗試,對于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應用做如下探討:
一、激發學習興趣、發揮主觀能動性
在課堂教學環節中,老師主要起到引導作用。拋磚引玉后讓學生主動學習,成為學習的主人。只有這樣,才會更好的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在興趣作用和自愿意識的帶動下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教學環節對老師的創新性有很大挑戰,可以叫學生運用學習過的軟件進行任意的動畫設計,來表達他們對這堂課的感受,鍛煉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情景教學法適用于很多學科的課堂教學,要求老師必須結合教材的內容和學生自身特點設計情景,引導學生進入情境中探討問題。在不斷分析、探討、操作的過程中鍛煉學生的分析問題和處理問題的能力。情景教學的最大特點就是虛擬場景,激發學生的興趣。在新鮮好奇的促使下自愿參與課堂教學,與老師形成積極的互動交流。在教學過程中,老師要找好教學切入點,對教學環節的設計要難易結合,照顧到理論基礎或動手能力較差的學生。
二、根據教材內容,創新教學方法
教學效果的好壞受教學過程中操控方法的直接影響,我們要抓住小學生的學習特點,因材施教,發揮學生的主體意識,培養自主學習觀念。上面提到的情景教學法就是方法之一。由于小學生們剛接觸信息技術課程,沒有理論基礎做鋪墊,老師對課堂學習小組組員之間進行合理的生源搭配,保證每個小組的學習能力相當,在小組成員互相配合下完成課堂學習任務。這樣既照顧到了基礎差的學生,又增強了學生的團隊意識,增進了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培養了小學生與人交往的能力。
老師要充分考慮學科的特性要求。信息技術這門學科注重理論知識與實踐動手能力的結合,信息技術分開來說就是信息和技術,在二者之間技術所占比重較高。對小學生而言,單純的進行理論教學而不參與課堂實踐操作,教學效果便不會很好。由于小學的技術課程設計較為簡單,所示實踐起來也相對容易,老師可以叫同學們進行一些簡單的繪畫制作,作為自己對課堂感受的反饋。在操作過程中老師盡量制造一對一指導學生的機會,讓學生在心理上感覺到學習輕松無壓力。還可以教會學生進行簡單的操作。如:控制面板、換桌面、發郵件等,使學生感受到信息技術的新鮮和快捷,激發學生對信息技術高科技的追尋欲望。
三、評價體系
進行科學的教學評價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無意間的一句鼓勵或批評,也許就會影響孩子未來的發展方向。在技術操作中,學生的突發奇想可能偏離了課堂內容,千萬不要批評指責,要正確地進行引導。小學生這個群體逆反心理較強,對于老師的評價非常在意,為此,我們要對學生進行評分管理。針對每個實際操作的檢查,老師都寫有評語,評語內容多為鼓勵,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從而提高學習效率。通過各種課堂小組活動和實際操作作業對學生進行學分管理,平時表現積極的同學在期末考試時有加分,這樣基礎較差的學生就會注重于實踐課上的學習,在實際操作中更加積極努力。還可以展開互相評價制度,同學之間互相對信息課上的作品進行評價,要學生明白評價結果只是形式,重在評價過程中給予的意見建議,使自己的操作水平更加優秀。
總結
綜上所述,通過對學生的引導,使同學愛上信息技術的實際操作,注重小學生對知識的歸納總結能力的培養,確保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高效率、高質量。信息技術掌握時代命脈,引領世界向前發展,我們要從小學生的信息技術教育開始著手,從簡單的理論知識培養到進行興趣引導,在注重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下,為我國培養出更多的信息技術高水準人才做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 王偉. 改進小學信息技術教學途徑初探[J]. 現代教育科學(小學教師),2010,(03).
[2] 李云華. 小學信息技術教學創新模式研究[J]. 吉林教育,2009,(35).
[3] 王應密. 正確認識我國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J]. 電化教育研究,2001,(10).
(作者單位:江蘇省東臺市梁垛鎮臺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