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朗德吉
摘 要:教書育人是教育的主旋律,教育工作者應該肩負著“教書育人”的雙重任務: 在新時期的教學工作中,“育人”更顯得尤為重要。不僅傳授知識,而且要教會學生如何做人。中學階段學生的形象思維及抽象思維都處在最佳發展時期,所以在藏語文教學中教師完全可以利用這一點激發學生的情感,或者通過邏輯思維提高學生的理性認識,從而把德育的諸多內容有機地滲透于藏語文教學之中。
關鍵詞:藏語文教學;德育教育 ;提高素質
教師——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天底下最光輝的職業,肩負著如何造就千萬個有德有才之人的重任。我是一名長期在教育第一線工作的普通藏語文老師,在基層工作了近19年,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讓我深知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應該但得起即教書又育人的雙重任務,不僅給下一代傳授知識,還要教會學生如何做人。俗話說的好“教書難,育人更難”,“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便形象地說明了育人的艱巨性與長期性,任重而道遠。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除了幾節班會課和思想政治課外,在我看來,在學科教學中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滲透,也是條重要渠道。可是近年來,許多家長和教師都把目光集中在了學生的學業成績上,忽視了學生良好個性和健全人格的形成。也有許多人錯誤的理解為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思品教師的事,與自己所教學科無關。這也是教育陷入誤區的重要原因之一。其實,每個教育工作者都肩負著教書育人的雙重任責任。我們應該結合自己所教學科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方法將德育融入教學活動中。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下面我談一下在藏語文教學過程中德育教學的幾點做法:
一、通過教材 加強德育教育
教材是我們教學的憑借,在進行知識傳授的同時,必須通過對教材的深入挖掘,準確地把握德育內容,現代青少年大都是獨生子女,在農牧區也是優越的生活條件和父母的精心照顧、培養教育使他們有聰慧能干等優點,但同時也滋生著個性強、突出自我和嬌縱任性等缺點,尤以自我為中心表現特別嚴重。在教學中,怎樣讓學生懂得個人服從集體的協作關系,有團結合作、互幫互助的集體主義觀念呢?教師可通過藏語文教材中的詩錦、格言、教言等教學中,讓學生寫心得、寫體會、聯系實際對自己的德行進行評估,擬定奮斗目標和要求等。教師在講授藏語文知識的同時,同作者的心、教師的情去感染、激發學生,使學生在思想深處產生共鳴,在接受知識的同時,受到美好情操的熏陶,并進而迸發出更為高尚、更為健康的情感的一種滲透方式。中學階段學生的形象思維及抽象思維都處在最佳發展時期,所以在藏語文教學中教師完全可以利用這一點激發學生的情感,或者通過邏輯思維提高學生的理性認識,從而把德育的諸多內容有機地滲透于藏語文教學之中。沒有藏語文,德育像是沒有綠葉的光桿;沒有德育,藏語文也只是剩下河床的枯河。正視藏語文和德育的關系,在藏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應該是有利于我們藏語文教育事業的。
二、激發情趣 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愛國主義教育作為精神文明建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學校德育的永恒主題。語文學科蘊涵著生動、豐富的愛國主義教育因素,因此,教師應在語文教學中進行愛國主義思想滲透,使愛國主義教育與語文學科教學有機地統一起來。藏語文教學更是讓本民族的學生容易滲透,例如在學習初一課本中《母子功勛》這一課時,可讓學生了解到中國共產黨是如何誕生的,經歷了何等的艱難歷程,共產黨人把自己的滿腔愛國熱情表現在對祖國真摯的情感上。其情節給學生以啟示,教育學生我們的國家、我們的幸福來之不易,要珍惜、要維護護國家的安定團結等。如有的課文介紹祖國的大好河山,就應借此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有的課文贊頌革命先烈的光輝業績,就教育學生繼承、發揚革命傳統;有的課文描寫舊社會兒童的悲慘命運,就借此教育學生熱愛新中國…… 還有現在的藏語文課本有好多從漢語課本譯過來的文章中激發在和平年代的今天,我們還需不需要這樣那樣的愛國情操和精神呢?該如何去做才是愛國呢?并讓學生結合自己的親身體會談一談自己的感受,從而培養學生的愛國意識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
三、在歷史的薈萃中得到情感教育
在人類歷史上,曾留下過許多晶瑩璀璨、光芒四射的格言,這些格言使許許多多青少年走上成功之路,取得令人矚目的業績。許多古今中外、歷久不衰的格言或名言,是人們從文學作品中挖掘、摘引、精選出來。現在藏語文課本所選的許多文學作品,不論詩詞、散文或小說,都是古今中外的名篇,不僅有著豐富的思想內容和出類拔萃的文學特色,而且往往含有一些文情并茂、短小精悍、意味雋永的名言名句。有些課文的思想內容,有時就是通過其中的一段話來體現的。對于這些閃爍著思想光芒的句子,我們應緊緊抓住,圍繞課文提供的語言材料和中心,加以重點分析和講解。
四、在文章的每字每句中滲透品德教育
作者每寫一篇文章,都有自己的創作動機,或闡明某種觀點,或抒發某種情感,或說明某個道理,不過這些內容不是像畫家和演員那樣直接用形象表現出來的,而是以語言文字為中介、蘊含在語言文字之中。因此,我們讓學生理解文章的思想內容、接受品德教育,必須在“有機滲透”.上下功夫,要把思想教育貫穿于教學的全過程,貫穿于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理解中,從引導學生“讀文”入手,進而達到“悟道”的目的,決不能在知識講完以后,來一段“課后語”,另搞一套政治說教。換句話說,藏語文教學滲透德育,要做到水乳交融,而不是油水分離。
五、藏語文教學中滲透環保意識教育
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環保已經成為與人類休戚相關的熱門話題。實踐表明,搞好環境保護既要靠管理,靠科學技術,更要靠不斷提高全民族的環保意識。而學校教育首當其沖要承擔起培養下一代人環保意識的任務,因此在藏語文教學中,有必要結合教材滲透環保教育。如在學習《向沙漠進軍》一文時,首先讓學生了解沙漠對人類的危害以及想要戰勝沙漠必須付出巨大代價。其次,啟發學生,土地沙化的原因是什么呢?原來是我們人類人為造成的,那我們人類就得自食其果。再聯系實際,談談近幾年來西北地區發生的“沙塵暴”給人類造成的巨大危害,然后再啟發學生為了我們人類以后不再遭受土地沙化之苦,應從我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用自己的言行去影響和帶動身邊的人,來共同保護我們的生存環境。
總之,藏語文教學的品德教育要以情動人,激發學生情感是影響學生道德認識和道德行為的一種,我相信只要在教學中,結合學生思想實際和知識的接受能力,點點滴滴,有機滲透,潛移默化,以達到德育、智育的雙重教育目的。教育貴在以人為本,讓學生在快樂創造中學習藏語文,更應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滲透德育教育,從而為新形勢下譜寫出嶄新的一頁。
參考文獻:
[1]《德育原理》.
[2]《管理創新與學校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