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文蘭
【摘 要】教材是教師和學生進行教學活動的主要媒介,吃透教材成了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基礎。和諧的氛圍是學生主動學習、自主學習、創造學習的搖籃,更是學生能力不斷提高的催化劑。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反思;認識
作為一名數學教師,在學習、實踐了幾年新課改之后,筆者深切的感受到課堂教學是應該有生命的。下面談談本人對課堂教學的一點反思和認識。
一、對當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反思
反思一:備課投入不足
目前,教師的日常備課不充分,想講什么就講什么,想怎么講就怎么講,形成上課的隨意性。本節課課堂教學的“三維”目標是什么,教學的重點難點是什么,為了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應該采取什么樣的教學手段等等,這些都是教師課前備課時要充分考慮的問題,如果考慮不全,教學效率、教學效果都會受到影響。
反思二:教學方法不靈活
《小學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引發學生思考;要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苯虒W方法的選擇應該是源于教學的需要,因教學內容、教學對象、教師個體等因素的不同而不同。“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反思三:忽視了學生的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讓我們去干一件不感興趣的事情,即使去做了,也不一定能做好。同樣,如果學生對你的課堂教學沒有興趣,那學生一定學不好。學生缺乏愉快的學習心境作支持,應該多多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
反思四:缺乏課后反思的習慣
名師是在不斷的課堂教學反思中成長起來的。當前,多數教師還沒有對教學反思引起足夠重視,無形之中限制了自己的專業化成長。因此,倡導并注重教學反思,改進教學工作,獲得教學專業成長,在反思中學習教與學的方法,在教學實踐中反思教與學經驗或教訓,不斷改進教學工作方式,實際是促進自身成長的最有效的途徑。蘇霍姆林斯基也說過:“誰在努力分析自己的課的優點和缺點,分析自己跟學生的相互關系中的問題,那他就已經取得了一半的成功”。
二、對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認識
認識一:吃透教材
首先,要吃透新課程的理念,新課程理念倡導“以生為本”的思想,就是讓學生在民主、和諧、愉快的課堂氛圍下積極主動地探索新知識,要認真研讀新課程標準,改變傳統教學觀念。其次,領悟教材意圖。新課標要求教師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師必須經過再加工重新創造,使教材“新鮮出爐”,更大程度上把知識的教學伴隨在培養態度、能力的過程之中。
認識二:制定科學的教學目標
首先,教師在教學內容上要合理地確定教學內容的廣度和深度,也就是要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所以應該合理安排一節課的信息量。其次,對教學內容中的重點和難點也要有所區分,這種從學生的認識差異出發來沒什么差異化的教學目標,能促進所有學生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應有的發展。
認識三:改進教學手段
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必須合理地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讓內容變得新穎有趣,給學生營造和諧、愉悅的課堂氣氛。比如:在教學統計時,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水果雨”的場景——讓不同類的水果以下雨的形式呈現在屏幕上。學生觀察后教師提問:“出現了哪幾種水果?各出現了幾個?誰有好的方法來幫助大家記清楚?”接著就很順利的引入了統計的內容,一方面教學內容更形象直觀了,另一方面學生也會覺得課堂更有情趣,從而提高了他的學習的積極性,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
認識四:注重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
小組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小組或團體中的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比如:在教五年級《應用題的練習》時,要求學生四人小組自主分工:一是把應用題拼組完整;二是讀題;三是寫出算式;四是說出解題思路。他們動手能力強的拼,朗讀水平高的讀,書寫能力強的寫,條理清晰的說。在反饋過程中,證明小組合作的實效性得以彰顯,使大家都得到了鍛煉,并發揮了自身的長處。
認識五:營造和諧氛圍
和諧的氛圍是學生主動學習、自主學習、創造學習的搖籃,更是學生能力不斷提高的催化劑。美國心理學家羅杰斯認為:心理安全、自由,心理愉快是學生主動學習的前提。
教學的有效性是教學的生命,在新一輪課改中,教師要不斷地更新教學觀念,提高業務水平,敢于創新,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提高課堂教學實效,那么數學課堂教學就一定能有效性實施。
參考文獻:
[1]《小學數學課程標準》.北京師范大學
[2]劉曉玫.《小學數學教學研究》.首都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