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飛
摘 要:創設合理的教學情境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一個重要途徑,對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課堂的參與度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結合教師的教學實踐,分析當前信息科技課堂教學中情境創設環節存在的問題,重點探討合理創設信息科技課堂教學情境的策略,目的是為信息科技課堂教學提供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信息科技;課堂教學;教學情境;興趣;問題;積極性
為了滿足素質教育發展的要求,各個學校加強了對信息科技課堂教學的重視,教學質量取得了顯著的提高。在信息科技課堂教學中,教學情境的創設是一個核心環節,因此教師要抓住這一特殊教學環境的特點,結合學生的實際需求和學科的特點,有目的、有針對性地創設教學情境。在生動具體的課堂情境中,將實際生活與信息科技進行有效的聯系,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為學生學習和應用信息技術創造良好的條件。
一、信息科技課堂教學情境創設的現狀
在素質教育和課程改革的不斷推動下,信息科技課堂教學雖然獲得了一定的進步,但是由于受到各個因素的影響,在教學情境創設方面還存在著諸多問題,嚴重阻礙了教學質量的提高,影響了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
1.情境多且雜
教學情境創設的目的是調動學生學習信息科技的興趣,其方法是多種多樣的,但是在實際的信息科技課堂教學中,情境創設成為必備的環節,脫離了信息科技教學的實際要求。部分教師為了突出課堂設計的精彩,在課堂教學情境創設環節花費了過多的精力,但教學效果一般,浪費了學生的時間。其實,很多信息科技課堂教學是可以直接導入的,沒有必要花費過多的精力進行教學情境的創設。
2.缺乏趣味性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積極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這是信息科技課堂教學情境創設的主要目的,但是部分教師在情境創設時,根本不考慮時間的推移,采用一些老套的教學情境,難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興趣。例如,在小學學習動畫制作時,大部分教師是用世博會的海寶作為制作對象,而學生已經對其耳熟能詳了,因此難以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教學情境的創設缺乏趣味性,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與實際生活脫離聯系,致使學生缺乏情境的真實感,難以喚起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進而為快速的融入學習造成了障礙。
3.情境無效
在信息科技課堂教學中創設教學情境是為了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其自覺的參與到課堂學習中,因此教學情境的創設不能偏離教學的主題。但是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部分教師過多地強調教學情境的創設,追求新花樣和新形式,但是對教學內容與教學情境的研究不多,導致出現教學情境與教學內容不符的現象,
難以達到借助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這種無效的教學情境,不僅浪費了學生的時間,還對教學活動的開展起到了一定的阻礙作用。
4.缺乏真實教學情境
在教學情境的創設中,經常用到兩種情境,即真實教學情境和虛擬教學情境,兩者有著各自的價值和特點,但是一旦真實的教學情境在創設的過程中,由于教師的失誤導致出現虛擬感覺,就會影響到學生的心理,使其出現排斥現象。同時,如果創設的虛擬情境沒有必要虛擬,就會給學生產生一種虛假的感覺,也難以促使學生參與到信息科技的學習中來。
二、信息科技課堂教學中情境創設的策略
在小學信息科技課堂教學中,教學情境的創設是教育活動的一個關鍵環節,教師要綜合考慮課程的特點和學生的認知結構等多方面的因素,積極創設合理有效的教學情境,不僅要為學生建設一個和諧的課堂氛圍,還要積極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發揮學生在信息科技課堂教學中的主體作用。為了創設合理有效的教學情境,需要教師采用一定的教學情境創設策略:
1.在教材的基礎上創設教學情境
教學情境創設的目的是為了激發學生學習信息科技的興趣,提高課堂參與度,因此教學情境的創設要以信息科技教材為依據。即從教材的實際出發,結合學生的心理需求,創設教學情境。教材本身就是豐富的資源,其中蘊含著大量的教學情境,教師要加強對教材的研究,努力挖掘其中的情境因素,加強教材內容與教學情境的聯系。在小學的信息科技教材中,采用的是彩色圖畫,并且編排也符合學生的好奇和好動的特點。例如,第一課就是《我們的好朋友—計算機》,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等現代教育手段,向學生展示優美的圖畫和視頻影像,讓學生真切地體會到信息科技對我們現代生活的重要性,進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自主學習。
此外,教學情境的創設要以教學目標為指導,避免出現教學情境與教學目標不符的現象。將教學的內容融入教學情境的創設中,在教學情境的引導下,使學生形成大體的思路,不斷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進而完成學習任務。
2.巧設問題情境,引起懸念
小學生具有較強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這就需要信息科技教師抓住學生的這一特點,巧設問題情境,引起其探索未知的興趣,進而主動的融入信息科技的學習中。在設置問題時,教師一定要結合學生的心理特點,設置難易適當的問題,既要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又要具備一定的深度。同時教師要加強對實際生活的觀察,將學生日常生活中的問題引入課堂,創設為教學情境,不僅提高了情境創設的真實性,還讓學生體驗到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難題的樂趣。例如,我們在講授《隨心所欲畫圖形》時,可以借助多媒體等先進的教學手段,向學生展示天宮一號的發射影像資料,然后獲取天宮一號的圖片,指出其中的多邊形,進而引導學生了解多邊形是如何拼起來的,這樣就將學生引入到了多邊形工具使用的學習中來。這樣的教學情境設置自然流暢,直接引出了本節課要學習的知識,調動了起了學生的探索興趣,從而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
此外,在問題情境的創設中,要堅持以下幾個原則:首先要圍繞信息科技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創設問題情境;其次,要關注教學情境與信息科技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引導學生在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加強對新舊知識的聯系,形成清晰的知識框架。問題情境的創設要融入學生的經驗和興趣,幫助學生解決實際生活中的真實問題,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
3.優化教學情境
為了避免出現教學情境復雜繁瑣的現象,需要教師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對教學情境的創設進行優化,真正的發揮教學情境對提高教學質量的促進作用。首先,教師要加強觀察,一方面要觀察生活,發現生活中蘊含著的信息科技教學情境,另一方面要善于觀察學生,了解學生的實際需求以及心理特點,以此為依據進行教學情境的創設與優化。此外,教師要加強對信息科技教學情境創設的認識,一方面要認識到教學情境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要明確教學情境不是逢課必有的,不合理的教學情境不僅浪費了學生的時間,同時也給學生造成了認知困難,不利于信息科技學習的開展。
4.活化教學情境,提升其趣味性
小學生的心理特點決定了其對新奇、生動的事物感興趣,這就需要教師結合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對教學情境設置進行靈活的處理,提高其趣味性,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1)要借助事件生成教學情境。如果能在真實的學習情緒中,把學習行動化為在優化的情景中產生動機,主動探究,那么,學生也就自然地由外部刺激的被動接受者、知識的灌輸對象轉變為信息加工的主體、知識的主動建構者。例如,在學習《歡樂演播廳》時,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營造一個外星人拜訪地球的情境,引導學生向外星人介紹自己,然后設置問題。教師提示利用卡片,借助幻燈片,將卡片制作的更加美麗。這樣就順其自然地引入到了幻燈片的學習與制作中,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更加培養了學生對運用所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樣的情境創設在對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上更加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引起師生共鳴,便于師生交流、溝通。
(2)教師可以借助故事進行教學情境的創設。在課堂教學中,根據授課內容,教師穿插講述一些生動有趣的名人軼事、歷史故事,展示一些科學家的照片或插圖,能夠使學生留下較深的印象。例如,在講授《插入圖片》時,由于涉及的知識點較多,包括圖片的翻轉、扭曲和移動等,但是在練習中我們經常用到的是圖片的水平移動和大小變化,為了使學生對所學知識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可以結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創設《孫悟空七十二變》的故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在學生最終的作品展示中,出現了各式圖形,教學效果得到了明顯提高。
5.反思評價中不斷提升
在小學信息科技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對教學情境創設效果進行評價和反思,不僅要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還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及時發現教學情境創設過程中的問題,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為后期教學情境創設提供參考和依據,做一名反思型的信息科技教師。
總之,創設教學情境是信息科技課堂教學的一個關鍵環節,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以及學習質量的提升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教師要結合學科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需求,合理創設教學情境充分考慮教學條件、學生生活實際,情境創設要樸實、恰如其分,當有則有,該舍即舍,靈活運用,讓學生親身參與,感受學習探究的全過程,形成學生積極的探究態度,提高探究能力。如何讓學生高質量地參與學習,真正發揮情境的價值,是我們今后在課堂教學中應當深入思考的問題。
參考文獻:
[1]陳旭域.談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如何進行情境創設[J].信息科技與發展,2011(07).
[2]王榮良,高淑印.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案例發展點評[M].教育科學出版社,2011-09.
[3]鐘柏昌.例談信息技術教學情境的創設[J].信息技術教育,2009(05).
[4]吳亞群.信息技術課堂有效教學策略探[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1(12).
(作者單位 上海市閔行區七寶明強小學)
編輯 代躍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