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健平 宋宏杰
【摘 要】提高本科生的理論聯系實際、創新和科研的綜合素質是實現本科生培養目標的重要環節。環境評價是環境工程、城市規劃、給排水和生態等專業主干課,本文就環境影響評價課程以綜合能力培養為目標的教學改革進行探討和研究。
【關鍵詞】環境評價;綜合能力;服務社會;教學改革
環境影響評價(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EIA)制度是我國環境保護的一項重要法律制度,其對于有效預防和控制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促進社會、經濟、環境的協調可持續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該制度落實過程中,環境影響評價的技術和方法不斷得以完善。環境評價工作進一步向內容和要求的規范性、技術和方法的可操作性方向發展。《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的實施后我國環境影響評價工作邁向了新的臺階。這對我國環境影響評價的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環境評價課程教學需要從傳統理論教學向以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教學改革。首先從教材的選擇入手,再從課程教學方法的改進和學生綜合能力和素養的培養層層深入,將環境影響評價課程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傳授給學生,使學生工作后很快適應社會需求,做到學以致用。
一、精心挑選教材
EIA課程具有內容綜合、技術特色突出、時代特征明顯、實踐性強等特點。好教材的特色應體現在:緊扣EIA最新的技術導則、法律法規、標準和政策,涵蓋最新研究成果和知識,體現其與時俱進的時代特征;能夠詳解相關的技術方法的難點和要點,以豐富的實例加深對相關技術方法的理解,凸顯其技術特色;同時考慮了EIA的上崗培訓和注冊EIA工程師考試以及實際EIA工作的需要,通過相關練習題、EIA案例分析等突出其實踐性和實用性。教材應盡可能選擇國家一級出版社最新的規劃教材,除了編者的精心構思和編寫,引入教學改革的理念,還有經驗豐富專業的責任編輯、文字編輯、責任校對的層層把關,教材質量更有保證。
二、課程教學方法的改革
1.理論和應用相結合的能力
EIA是一門理論與實踐并重、多學科交叉的綜合性課程。在講課時,需要注重理論聯系實際。對于大專和高職高專的學生,可以更側重應用。對于大學本科的學生應適當具備基本理論知識。在講授大氣環境影響評價時,講解了氣象、大氣擴散基本原理,我國能源結構導致大氣污染的特點,結合當前北方地區嚴重的霧霾天氣講解污染的成因和時間空間(地域)分布,播放實地拍攝的煙囪煙羽擴散形狀,解釋不同氣候條件下污染物擴散的方式,引出大氣污染物預測模型高斯模型,便于學生加深理解和記憶。結合大氣環境影響評價新導則的要求,講解預測模式的種類和適用條件,在課堂現場演示估算模式(SCREEN3)的計算過程和大氣分級的計算方法和分級原則,注重實際應用能力。
2.培養觀察和創新的能力
作為該課程一名主講教師,長期觀察到在講授完大氣環境影響評價的很長一段時期內,學生們也觀察起了學校周邊工地的施工揚塵和學校鍋爐房的煙囪,他們經常饒有興趣地講起今天的煙羽是什么形狀,哪一天又變了,作為老師順勢問他們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他們也開始用風速、大氣穩定度、貼地逆溫等氣象原理來分析。然后培養他們用數學模型來分析和量化污染物的遷移轉化規律。引導他們在進一步學習時要注重實驗結果的機理分析,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在同樣是流體的地表水環境影響評價涉及到了示蹤實驗,分析了示蹤實驗的設想到示蹤劑的選取對水污染物的模型重要參數的確定作用。引出瑞典科學家赫維西首先試用同位素示蹤技術,并陸續作了許多工作。由于其開創性貢獻,赫維西于1943年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鼓勵學生要養成善于觀察現象,洞察原理、勤于思考勇于創新的良好習慣。
3.培養理解式學習的能力
在教學中和課后交流中,很多同學感覺EIA比較難學,知識要點多、涉及的專業基礎知識廣,知識點容易混也容易忘。本人在教學中強調理解式的學習和記憶是掌握該門課程知識的關鍵。實際上所有的EIA技術導則的規定都是有一定的理論依據。理解了一些具體規定蘊含的理論,起到了撥開現象看清本質作用,就容易掌握技術復雜的EIA技術導則的有關規定。聲環境影響評價范圍一般以建設項目邊界向外200m為評價范圍,在課程中用噪聲幾何發散(距離)衰減公式解釋為什么一般的情況下200m可以滿足要求,這主要是點聲源經200m幾何發散衰減可減少46dB(A),即使是90 dB(A)的鍋爐風機經過距離衰減也降低到44dB(A),對200m以外的聲環境幾乎沒有影響,這樣授課講解使得學生對環境評價一些基本理論和規定有了較深刻地理解。
4.案例和互動教學的導入
在教學中根據自己二十多年的環評工作經驗,備課時準備了大量的案例,在合適內容和機會融入進去,以便于學生的理解。在講工程分析的時候,備課時準備了多個案列,根據教學時學生聽課情況及課堂氛圍有機的加入。在一次課程中,當堂課介紹家鄉情況的同學來自安陽市龍安區,講起了家鄉地表水和空氣環境現狀,當地屬于海河流域,氨氮是地表水中的主要污染物,含氨廢水主要來自當地化肥企業和生活污水。那堂課就把合成氨的生產工藝、產污環節、污染物核算和氨平衡計算作為案例進行工程分析教學,學生非常感興趣,教學效果好,本人深刻感受到只有豐富的相關工作經驗和課前認真備課才能真正做好課內師生良好的互動。
三、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EIA工作程序中有兩次評審和多次工作匯報,需要把EIA報告的主要內容在短時間內匯報并回答專家詢問和質疑,同時還需要與企業、環保、水利、規劃等部門溝通,和專家、公眾交流,在現場踏勘和資料收集的過程中,良好的表達和溝通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學中增加互動,利用每天上課最初的5分鐘時間,安排學生自我介紹家鄉的環境情況,河流的流域、工業企業種類、布局及排污情況,講述親身經歷的家鄉環境的變化,引導他們利用所學的知識分析導致環境變化的因素和改善環境可采取的措施。在課后布置作業把學生分成小組,以學校及周邊環境為例,分析附近的冷庫、陳寨菜市場、家樂福超市和奧克啤酒廠、北環高架路修建對環境的影響。學生們積極地在校內外調研,甚至去各個部門溝通交流查找資料,同時利用學校的圖書館資源和網絡資源,積極在環保部網站、環評網、環境標準網等官方網站下載資料和查找標準,還在環評愛好者、環評論壇、環評俱樂部等網站與環評專業人員交流學習,更好地做到書本與實踐的有機結合,提高了學生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結語
本研究重點從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方面,對環境影響評價進行教學改革的嘗試和初探。教授學生在較短的課程期間獲得最大的教學收益。
參考文獻:
[]黃健平,宋新山. 環境影響評價[M]. 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13
[2]梁婕,李曉東,曾光明等. 基于應用實踐能力培養的環境影響評價課程教學探討[J]. 課程教育研究,2013,6下旬:194-195
[3]郭春梅,趙立軍,詹亞力,等. 環境影響評價教學方法研究[J]. 廣東化工,2012,39(3):116-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