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華娟
摘 要:小學教育對于人生的成長具有非常重要的引導作用,是人類成長教育的基礎階段,在這一階段中必須注重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所以,必須改變原有的傳統授課方式,從教學理念、教學形式等方面突破創新。
關鍵詞:小學教育;創新思維;培養
一、緒論
何謂創新思維?它與我們平時常說的習慣性思維是相互對應的,它是指可以主動尋找新穎的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在小學的教育過程當中,小學生作為受教育者,無論在生理及心智方面都處于快速發展階段。這個階段受到的教育以及思維模式的培養對今后人生的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為了培養創新型人才,應從小學開始抓起,培養他們具有獨立的人格,獨立的思維分析能力。創新思維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創新思維以及創新精神的培養應在小學教育中占據著重要位置。
二、當前小學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長久以來,中國的教育體制形成了以考試分數決定升學及今后的就業現象。那么以考試為綜合評定指標的方式同樣存在兩面性。首先,考試的“公平,公開,公正性”對利益分配的爭議可以起到有效的控制,使之獲得了最大化的公平性;其次,為了“公正客觀性”的最大化實現,那么在考試方面就不得不選擇答案爭議小的試題。這樣無形之中就限制了學生的思維模式。以考試考核成績為主要指標的教學管理模式使得中小學生過早地走進了“應試教育”的沼澤地。小小年紀的學生就扛起照本宣科硬性記住大量客觀性知識的重任,漸漸就形成了“讀死書”現象。較多的教師為了追求所謂的高分,在課堂教學中不是用啟發的方式誘導學生去獨立思考,而是依靠機械式灌輸方式進行知識的傳授,對學生的學習承受力不考慮而是一味地橫加干涉,對學生獨立思考行為簡單粗暴地予以否定。這種教育的后果是,學生單純地認為世界是一個僵硬的整體,只要死記硬背教科書中的內容,未來就一定能夠一帆風順。如果這樣的現象逐漸形成共識,那么對整個民族未來的發展是極其不利的。
三、小學生創新思維培養方案研究
1.培養學生的多向思維能力
在小學教育過程中,由于小學生自身的特點,往往容易形成對課本、對教師十分崇拜的現象。一般來說,不敢或是根本就沒有提出問題的想法,因此無論何時都應積極鼓勵學生提出自己的質疑,這是在小學課程教學過程中培養孩子創新思維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另外,在教學環節中,教師還應盡最大限度創設有利于學生發散思維的環境,引導學生思考,質疑,繼而創新,探索。爭取形成一種“無疑”—“有疑”—“無疑”—“有疑”的循環,這樣不但對學生的創新能力方面可以提升,更可以加強他們刻苦鉆研精神的形成。
2.培養學生的獨立探索能力
在教學過程當中,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設計動畫,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鼓勵學生多思考,對不明白的地方提出自己的疑問。這對學生創造性思維及探索能力的提升也是較為有效的手段。例如,教師在講課之前,可以利用多媒體設計與這節課內容相關的動畫,畫幾只簡單的小鴨子,并告知學生題目名稱,引導學生展開想象,思考本節課主要講述的內容是什么?其次,還可以對學生實行分組討論的方式。這樣,在多媒體的協助下,學生不再只是單純地聽教師講授課本知識,而是自己參與到其中。因此,不但掌握了課文中的內容,而且又學習了認識事物的方式方法。
3.加強學生的思維創新能力
小學時期是學生思維活躍的最強期,教師進行有針對性的提問,再加上給予適當的鼓勵就有可能激起學生對問題進行探索的興趣。小學生在學習過程當中有些問題自認為已經理解,不知從何處再進行思考,故而常被忽略。而這些忽略不被注意的問題往往正是較為關鍵的問題,又或是極易被理解錯誤的問題,學生自己并不能看出其中的奧秘。對于這樣的問題,教師可進行有針對性地設計題目,以引導學生進行思考。這樣就可能引起學生思考到原本并不涉及的問題,更有可能提出一些創新的解決方法。相同的問題,每個學生的理解都各有不同,這樣就形成了多種見解,這種情況下,教師要注意聆聽,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看法。不可以隨便或盲目否定學生的想法。
4.鍛煉學生的意志磨煉能力
小學課程雖說相對簡單,但并不等同于無創新教育方式可求,最重要的是讓學生自己找到不同的方法進行解決問題。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將自己的身份轉變,不能單純地只將答案告知學生,而是要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探索出規律所在,讓學生在獲取知識的過程當中體味酸甜苦辣,這將對將來學生的進步有著重要的意義。每次授課過程,是激發學生自主創新的最佳契機,新課能帶給學生新鮮感,若能利用得當,勢必事半功倍。尤其要引起教師注意的是,發現學生錯誤時不能立刻給予指責,這樣的做法會打擊學生思考問題的積極性。尤其是小學生,心理還不完全成熟,容易形成較為偏激的想法。教師需要做的便是進行鼓勵及引導而非恥笑及懲罰。如果能在錯誤的基礎上進行適當的引導,學生很有可能在這其中獲得更多的啟發和經驗,更容易向成功邁進。我們必須要給學生犯錯的機會,只有允許學生出現錯誤,才能在錯誤中逐漸改進,在錯誤中獲取經驗,在失敗中走向成功。
5.營造和諧的教學氛圍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轉變身份,當學生的朋友。在思想中要認識到學生才是教學課堂的主體。注重創新能力的培養。在課堂教學中,結合自身學科教學的要求,在注重教學活動性質特點的前提下,放棄課堂中“唯我獨尊”的權威思想。在課堂教學之余精心備課,精心設計教學過程中能引發學生創新思維的教學情境。在課堂上將學生放到主導位置,使課堂形成一種良好的討論氛圍,而非教師講學生記的一言堂模式。當學生在課堂上出錯時,教師不能一味挖苦諷刺,而要以引導鼓勵為主,讓學生消除出現錯誤時的緊張、恐懼心理,激發學生鼓起勇氣探索知識的信心。
6.培養學生的創造性能力
創造性思維的形成并不是一朝一夕便可達到的,它要經過長時間的積累。創造性思維需要兩種能力的儲備:(1)敏銳的洞察力。這種能力是與生俱來的,但有些學生恰恰忽略了對日常生活的觀察,教師需要做的就是引導學生注意那些容易忽略的事情,并在觀察的基礎上展開豐富的想象,開展創造性思維。(2)多方位思維能力,在實踐過程中,多數學生會受到定式思維方式的影響,這就不利于全方位思考問題,碰到問題就只能想到一種解決問題的方法。追其原因便是缺乏多項思維的問題。因此這就要教師適時進行點撥,相同的題目依據不同的思路給出多種解決方法,繼而啟發學生多方位,多角度地思考問題,這樣就能在不知不覺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
在小學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方式是多式多樣的,本文只列舉出了幾個方面。由于小學生自身的特點以及當前的教學現狀,這都給教師在課堂教課提出了要求,課堂上教學氛圍一定要民主和諧,注重師生之間的平等對話。對學生多以鼓勵為主,引導他們主動思考,發現問題繼而解決問題。我們要清醒地看到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以及創新能力是時代的要求,所以我們必須要與時偕行,拒絕墨守成規,努力找到適合在課堂中利于學生創新思維培養的教學方法。
參考文獻:
[1]黃遠菲.有關農村小學義務教育的新思考[J].經營管理者,2011.
[2]隋娟.淺談小學課堂教育的“以學生為中心”的主動性培養[J].商業文化:學術版,2011.
(作者單位 江蘇省蘇州市黃橋實驗小學)
編輯 卞良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