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桂莉
摘 要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加強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設關不僅關乎每個家庭的利益,而且還關乎國家的前途和命運。家庭教育是對青少年進行教育的基礎和補充,因此要提高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水平必須加強家庭教育中的道德品行教育。
關鍵詞 青少年 家庭教育 思想道德教育 和諧社會
青少年是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接班人,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他們的思想道德狀況直接關乎中華民族的前途和命運,同時也關系著每個家庭的切實利益。由于家庭是青少年成長的先決之地,在青少年成長的進程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家庭教育便是哺育青少年形成良好道德品質的基礎和搖籃。所以要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加強青少年家庭教育中的思想道德教育意義重大。
一、青少年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1、現代家庭教育中存在重智輕德現象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由此帶來的競爭也日益激烈,為了能讓孩子在激烈的競爭中穩住陣腳,智力教育被父母看作是對孩子進行教育的重點。有些家長甚至從小就注重孩子的智力開發,他們為孩子聘請家庭教師、購買各種智力玩具等,然而卻忽視了孩子優秀道德品質的培養。其結果確實使孩子的智力得到了開發,但卻使孩子在性格上出現了問題。智力教育與德育教育的失衡,為他們的未來發展與整個社會道德素質水平的提高埋下隱患。我們培養孩子的目的不光是要提高孩子的智力水平、同時還要把孩子培養成一個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全面型人才,讓他們真正成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
2、現代獨生子女家庭缺乏道德品質教育
當前中國獨生子女家庭普遍增多,因此針對獨生子女的教育問題也越來越被重視。在獨生子女家庭中,家長一切以孩子為中心,凡事都給予孩子過多的關愛、過多的呵護。然而就是在這種過分的溺愛下,致使許多孩子對良好道德品行的認知匱乏,道德情感默然,不懂得與人分享的快樂。作為社會主義事業的承接人,對青少年教育是否到位,不僅關系到他們自身的發展,而且還關系到中華民族的榮辱興衰。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其教育是塑造孩子形成良好道德品質和人格的起點,因此對孩子進行道德重塑與靈魂美化對于構建和諧社會至關重要。
二、如何加強青少年家庭教育中的思想道德教育
1、努力創設良好的家庭環境
良好的家庭環境是孩子健康快樂成長的沃土,對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在健康的家庭中成長起來的孩子明顯會更加樂于助人,心智也更加健全。父母應努力為孩子創設一個溫馨、和諧、愉快的家庭環境,讓孩子在良好的家庭環境中提高自身的道德素養。尤其是獨生子女家庭,為孩子提供一個舒適的生活環境是一方面,父母更要積極為孩子提供一個充滿“友善”與“關愛”的和諧氛圍,讓孩子在這樣的家庭中品德得到完善,情操得到陶冶。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庭環境的和諧是整個社會和諧的基礎,因此社會要和諧發展,為孩子創設一個文明、和諧、友善的家庭環境就變得尤為重要。
2、父母要發揮好示范作用
父母是子女的啟蒙老師,亦是是孩子的一面鏡子,其言行將會對子女產生重大影響。孩子一出生與父母接觸的時間最多,他們的是非觀念、為人處事的準則都是從父母那里得來的,父母的身教對孩子會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大凡具備如為人友善、待人誠懇、有社會責任心等優秀道德品質的父母,其孩子也具備此品質。尤其當今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其負面影響已經波及到了青少年,因此家庭教育中要注意從小就陪養孩子的仁愛意識和奉獻精神,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父母只有發揮好言傳身教的作用,把孩子培養成具備高尚道德品質和完美人格的接班人才算真正的完成社會所賦予的使命。
3、以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為依托
當前國際競爭日趨激烈,而且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我國傳統的思想道德體系受到了巨大的沖擊,其規范作用逐漸被削弱,傳統的道德價值觀教育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所以我們要重塑傳統道德體系的規范作用,重新確立優秀傳統文化在現代社會中的重要地位,使傳統的道德素質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底蘊為基礎,以中華民族的歷史文化為依托。因此在家庭教育中,家長應把中華民族中的優秀文化精髓與社會所倡導的道德品質相結合,以優秀傳統文化作為加強對孩子進行德育教育的切入點。努力為孩子創設一個既有中國傳統文化精髓要義,又有充滿時代文明氣息的良好氛圍,讓孩子在領略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的同時去實際體驗和感受蘊育其中的高尚品德。
積極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鼓已經敲響。在這樣一個充滿機遇與挑戰的世紀,在這樣一個變幻莫測的大環境中要積極構建一個充滿友善與關愛的和諧社會,打造堅實的中國脊梁,作為家庭教育主體的父母要充分發揮好對青少年的指路人作用。家長要把教育人、引導人、關愛人有機結合起來,把孩子真正培養成德才兼備、品質高尚的合格社會主義接班人和建設者,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和諧、穩定、繁榮、昌盛發揮最大效力。
參考文獻:
[1]戚萬學,唐漢衛. 現代道德教育專題研究[M]. 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 2005.
[2]趙忠心. 家庭教育學[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作者單位:西北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