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鳳梓
摘 要:在新課程背景下,教師要積極探索如何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從四個方面進行了探索:轉變觀念,形成自主學習的氛圍;激發興趣,培養自主學習的意識;指導學法,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搭建平臺,促進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
關鍵詞:語文教學;自主學習;主體意識;學習能力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提出“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強調了學生學習的主體性。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地探索如何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如何能夠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培養探究習慣。基于此,筆者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自己的一些嘗試。
一、轉變觀念,營造自主學習的氛圍
1.教師要轉變教育教學觀念
傳統的教學觀念過分強調接受和掌握,冷落和忽視發現與探索,學生學習成了被動的接受,抑制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和熱情,這不僅不能促進學生的發展,反而成為學生自主學習的阻力。因此,轉變教學觀念就是要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把學習過程中的發現、探究、認識活動體現出來,使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更多地成為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從而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探究精神。
2.要營造民主平等的氛圍
民主平等是現代師生倫理關系的核心要求,民主平等教學氛圍的形成,有利于學生創造力、學習主動性的培養。因此,教師在組織教學時,應先考慮如何去營造一個民主平等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受到激勵、鼓舞、感化,形成積極、豐富的人生態度與情感體驗。點燃學生求知的火花,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創造能力才能得到培養和發展。
二、激發興趣,培養自主學習的意識
現代認知心理學家皮亞杰認為:一切有成效的活動必須是以某種興趣為先決條件的。學生學習語文也必須以興趣為基礎,有了這樣的心理條件才能使學生進入積極的思維狀態。所以,我們在教學中要抓住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及認識規律,結合語文學科的特點,誘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欲,促使其主動地參與學習,化被動接受為主動思考。如,我在教學《一厘米》時,引導學生速讀課文后,拋出問題:陶影為何經常不買票?她買票不買票跟“一厘米”又有什么關系呢?一石激起千層浪,激發了學生的思維,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參與意識,既增加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又在不知不覺中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
當然,語文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很多,如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利用語文課的學習內容,借助靈活多樣的教法和及時有效的評價等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但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
三、指導學法,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
達爾文說過:“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于方法的知識。”可見,學生學習語文不但要有興趣,更要掌握自主學習的方法,具備自主學習的能力,才能成為學習的主人。因而,語文教學還必須適時讓學生掌握自主學習的方法,才能不斷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
1.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把握學生自主學習的各個環節,積極加以引導
(1)引導確定目標。每個教學內容都有既定的教學目標,教師可引導學生在自我感知的基礎上確定自我學習目標。
(2)選擇學習方式。學習方式因人而異,教師應引導學生自主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從而提高學習能力。
(3)養成學習好習慣。好習慣讓人受益終生,教師要適時引導學生養成課前預習,課上勤思考、善提問、善歸納,課后勤復習、善總結等良好習慣。
(4)學會總結學習方法。教師要引導學生探索總結學習方法,面對不同的課文,都能找到相應的學習方法。
2.營造課堂合作、互動的學習環境
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在合作、互動中學會取長補短,讓學生有更多的表達自己觀點和傾聽他人觀點的機會,提高學習能力。在教學中,我采用小組合作式教學,按座位就近四人一組,按學習能力有機組合,指定小組長負責本組學習討論活動的開展,發揮集體智慧的作用。交流時,各小組之間可以互相補充,也可以互相質疑,共同解決問題,共同促進。
這樣,教師能引導學生歸納一些方法,學生可以舉一反三地去實踐運用,無形之中就促進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
四、搭建平臺,促進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
新課程理念強調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在語文教學中,教師除了指導學法外,更要善于創設條件,為學生搭建自主學習的平臺,給學生提供更多相互合作、共同參與學習活動的機會,讓學生在合作的氛圍中,自主地探索、獲得知識,促進發展。如,開展制作手抄報和讀書筆記展評、故事會、詩歌朗誦、詞語接龍、口語交際課等語文實踐活動,同時指導學生進行廣泛的課外閱讀,擴大知識面。這樣,有了親力親為、增長知識、開闊視野的平臺,學生展示才能的機會多了,就找到了成功的感覺,體會到了成功的喜悅,進一步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
總之,教師在教育教學工作中,要不斷學習、吸收新理念,營造民主平等的教育氛圍,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才能使學生從教學過程中感知學法、領悟學法、運用學法,學會學習,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使學生的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得到全面提高和發展。
(作者單位 福建省泉州市德化縣三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