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坤英
摘要:初中歷史教學是傳承德育教育的主要陣地。因此,對歷史教學有機融入德育教育有利于學生形成理性的思考、健全的人格以及健康的心理。本文首先闡述了在歷史教學中融入德育的現實價值,隨后分析了歷史教學中德育的現狀,最后提出相應措施,希望為歷史教學合理融入德育教育起到積極的作用。
關鍵詞:歷史教學;德育;策略
一、初中歷史教學融入德育教育的現實價值
初中歷史教學是提高學生自身情操,完善學生自身素質的重要途徑。同時,加強對學生的德育教育,能夠為學校的健康發展減少不必要的麻煩,使學校實現合理化規范化發展,使學校的整體運行呈現出良好的態勢。
(一)有助于學生提升辨別是非的能力,為形成優質道德行為打下基礎
在歷史教學中融入德育教育,能夠促使學生形成較強的道德觀念,能夠辨明是非,在學習生活中具備較好的理性思維。思想道德教育正是注重學生正常情感觀念的培養和樹立,注重學生良好的道德意志和理念,最終為學生形成優質的道德行為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有助于適應我國人才培養的趨勢,提升學生的自身素質
全面發展的人才不僅要具備過硬的專業素質,還應當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初中歷史教學融入德育教育能夠使學生摒除那些不良的思想,脫離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觀念,也為學生將來的職業道德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使他們在今后的學習工作中具備高尚的職業操守,盡情地施展自己的才華。
(三)有助于與法制建設保持一致性,促進精神文明建設與法制建設的共同發展
精神文明建設應當與法制建設保持高度的一致性,步調一致,才能贏得兩者的共同發展。在歷史教學中融入德育教育,學生的道德水準才能得以提升,學生的法制觀念和法律意識才能得以樹立和穩固,使法制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朝著健康有序的方向發展。
二、初中歷史教學的德育現狀
盡管歷史學科具備重要的作用,但是很多人認為歷史的德育教育作用已經逐漸淡化。這是因為,很多不良因素充斥在歷史教學過程中,使歷史學科的德育教育功能不能正常發揮,處于一種非常尷尬的處境。
(一)教學目標有所偏離,成績分數占據主導地位
目前,很多學校在安排歷史教學時,主要考慮初升高的升學率,把學生的分數成績看成是設置歷史學科的唯一目的。借助歷史教學進行有效的德育教育已經沒有人談及,仿佛這個人文學科已經完全喪失了德育教育功能。
(二)不注重學科之間的區分,德育教育成為說教課
很多歷史教師在進行歷史教學時,沒有注意學科之間的合理劃分,往往把歷史知識牽強附會的德育化,最終把德育教育的融入變成了無休止的說教課,使學生產生了厭倦情緒,反而不利于在歷史教學中對他們進行德育教育。
(三)歷史教學與學生生活脫軌,喪失德育教育時機
很多時候,教師可以將歷史內容與學生的現實生活很好的聯系起來,但是,教師往往對學生身邊的事情充耳不聞,視而不見,不懂得從生活中尋找契機,尋找現實生活和歷史內容的契合點,去教育學生。他們只知道一味地將知識機械地灌輸給學生,對學生的成長和思想卻熟視無睹,忽略了學生心中的真實想法,不利于德育教育的良性開展。
(四)評價方式不合理,教學中尚未營造出平等氛圍
很多教師,過分關注成績優秀的學生,對他們進行必要的鼓勵和支持,而對于成績稍差的學生則不聞不問,使那部分學生產生嚴重的自卑心理,不利于健康心理的形成,不利于健全人格的形成。因此,在歷史教學過程中尚未營造出和諧平等的學習氛圍,歷史德育教育的作用便無從發揮。
三、初中歷史教學有效融入德育教育的策略
目前,我國初中學校在歷史教學中融入德育教育的過程中并未收到預想的效果,反而存在某些問題。我們應當有針對性地采取有效措施,確保學生德育教育在歷史教學中的順利開展。
(一)對教師進行適時培訓,提高教師對德育教育的認識
學校應當根據德育教育的落實情況,定期組織教師進行深度培訓學習。通過學習培訓,教師會對歷史教學發展前景及學生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有全新的認識。培訓可以促使教師樹立高度的責任心,意識到德育教育對于初中學生的重要意義,以便在高效完成課堂教學任務的同時牢記德育教育的融入。
(二)教師從自身尋找突破口,實現德育教育的融入
首先,提升教師人格魅力,把握德育教育在課堂教學中的方向。教師是進行德育教育的關鍵因素。因此,歷史教師應當注重自身思想素質的提升,注意平時的言談舉止,注意職業道德的培養。究其原因,教師的高素質會對學生產生直接的影響,對學生是一種鞭策,感染學生改變自身的道德素質,朝更高的方向發展。這也是高素質教師人格魅力的體現。
其次,教師應注重總結科學教育方法,激發學生對德育教育的熱情。歷史教師應當注重科學教育方法的不斷歸納。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結合學校實際情況和學生的群體特點,有針對性地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激發學生接受德育教育的熱情。另外,教師應當充分注重學生在接受教育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注重和諧師生關系的培養,敦促他們實現自我管理、自我完善。
(三)給學生各抒己見的機會,在探究型學習氛圍中進行德育教育
很多時候,學生對歷史事件有著自己獨到的看法。因此,在歷史教學中不應當抹殺他們的想法看法,而是給他們機會,讓他們充分完整的表達出來,也有利于大家對歷史事件的理解。比如,在講述岳飛抗金的內容時,我們可以先行朗讀岳飛的著名作品《滿江紅》,讓學生談談對岳飛的認識,一旦談到對岳飛的認識問題,岳母刺字、岳飛抗金的歷史事件就會很自然的被談出來。然后緊接著通過岳母刺字來對學生進行良好的愛國主義教育,使歷史課堂教學的德育作業凸顯出來;接著要求學生對岳飛抗金事件發表自己的看法,有人會認為岳飛是了不起的民族英雄,其愛國主義思想應當得到世人的尊崇和發揚;有人會認為,金與宋是中華民族的內部戰爭,統一是社會發展的大趨勢,岳飛的行為恰恰是阻礙統一的行為;還有人認為,南宋王朝已經非常腐朽,窮途末路,岳飛卻大力維護,并沒有值得肯定的地方。探究性學習還有助于學生獨立思維的培養。
初中的德育教育直接影響著學生未來的學習生活。因此,在歷史教學中融入德育教育是符合教育發展潮流的,社會各界應給予充分的關注和支持。面對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存在的不足,我們更應發揮用于擔當的教學精神,認識形勢,切實增強責任感,端正工作態度,在課堂教學中,努力加強對學生的德育教育,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責編 閆 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