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顯娟
摘 要:詮釋了開展課外活動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作用,并從四個方面深入淺出地介紹了如何通過開展語文課外活動來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有較強的操作性和實用性,對語文教學有一定的幫助。
關鍵詞:課外活動;培養;學習興趣
明代教育家王陽明說過:“今教童子,必使其趨向鼓舞,心中喜悅,則其進自不能已。”在語文教學中,經常開展一些課外活動,充分運用活動,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機會在活動中表現自己的成績,感受成功的喜悅,這對于提高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很有幫助。
一、開辦學習專欄
學習專欄的內容、形式可以多樣化。如,讀書筆記專欄、名言警句專欄、作文專欄、書法專欄等可以輪流出現在學習專欄里。讀書筆記的交流可以說是學生個人課外閱讀成果的交流,通過交流,可以使學生的這一成果更加豐碩。開辦名言警句專欄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寫作知識,而且對他們的日常行為也可以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真可謂一舉兩得。作文專欄的開辦可以激發學生寫作的熱情,同時通過互相學習也有利于寫作水平的提高。書法專欄的開辦也是不容忽視的,通過開辦書法專欄,可以激起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之情,從而重視書寫,而書寫是語文學習的一個重要方面。
二、經常性地召開討論會
討論會的召開可簡可繁。開始時可就課本中某一篇課文,由教師提出問題,然后讓學生各抒己見,展開討論。慢慢地讓學生對社會上的某一件事、某種現象、某個人物進行討論,交流看法。這種討論一般都是即席發言,可長可短。目的在于活躍思想,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三、有目的地參觀、游覽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
語文這一學科的實踐性要求在語文教學中讓學生接觸社會、深入生活,在生活中提高語文能力。比如,在訓練學生說話的條理性時,我特意帶學生到集市上去參觀,回來后再布置他們寫作《集市見聞》,結果他們寫得都相當有條理,有的學生對集市面上的某些現象還寫得相當深刻。
張存拙先生曾說過:“中學國文就是‘啟導學生思想感情之鑰,使活動于社會生活的情感中,收‘潛移默化之功而不自覺,這和其他社會學科、哲理學科僅屬于知識傳遞者不同。中學國文科是用語言和文字的使用方法去培養青年會說會寫、敢說敢寫的技能,這項目可包括會敘事、會達意、會說理、會表情。”課內得法善用,語文課堂將充滿歌聲、笑聲、掌聲,課外延伸有度,學生將舉筆能文、出口成章。“梨花開盡春又來”,如果每一個語文教師都能有效地將課內學習和課外學習緊密結合起來,相信每一堂語文課都會十分精彩,語文教學也就不再是死水一潭,她將鮮活且常清。
參考文獻:
張存拙.中學國文教材的改進和社會本位文化.國文月刊,1948(74).
(作者單位 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九曲灣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