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凱 李真臻
摘 要:大學生已經成為眾多網民中的主體,新時期高職院校的大學生黨建工作如何進行?拓展新空間,到網上去做好大學生的黨建工作,已成為當前增強大學生德育工作實效的新要求。對網絡時代高職院校學生黨建工作如何開展進行了分析和探索,以新的視角論述了“網絡黨建”這一具有時代與戰略意義的黨建新課題及其在高職院校學生黨建工作中的應用。
關鍵詞:網絡時代;高職院校;學生黨建
20世紀90年代末期才興起的我國高等職業教育,在短時期內跨越式地向前發展,據教育部“十一·五”數據統計,經過十多年的發展,高職院校的數量、招生和在校人數都占據了高等教育規模的“半壁江山”,成為高等教育大眾化的有力支撐。
2000年7月1日,第一個組工網站“北京黨建”啟動;2009年11月21日,國內第一家政府微博“微博云南”開通。十年變遷,即是互聯網信息大爆炸下新媒介的快速更新換代,也體現了網絡黨建工作的與時俱進。
胡錦濤同志在《努力開創新形勢下黨的建設新局面》中強調:“現在信息網絡化程度越來越高,對黨的建設提出挑戰,也帶來機遇。各級黨員干部要學習和熟悉信息網絡,善于運用信息網絡,提高運用信息網絡進行引導和管理的能力。”大學生已經成為眾多網民中的主體,新時期高職院校的大學生黨建工作如何進行?拓展新空間,到網上去做好大學生的黨建工作,已成為當前增強大學生德育工作實效的新要求。
為了更好地順應時代發展,必須加強高職院校的網絡黨建工作。這是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的重要途徑,也是黨建工作在方式方法上的綜合創新,更是時代與科技發展給黨建工作提出的一個全新的研究課題。
一、我國高職院校學生黨建工作現狀、存在問題及原因分析
相對于十年來飛速發展的高等職業教育規模,作為高等職業教育重要組成部分之一的學生黨建工作卻有些滯后,也存在很多不足。
高職院校學生規模相對普通高校來說比較小,因此學生黨員人數偏少,學生中黨員、積極分子所占的比例也較低。
高等職業教育為三年制,黨的基層組織發育不是很成熟,不能照搬本科院校的學生黨建工作格局——“大一有黨員、大二有黨小組、大三有黨支部”。
高職學生思想覺悟有待提高,政治素養相對薄弱,部分學生對黨的認識不足,有的學生入黨源動力和推動力不夠。
針對存在的問題,尋求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總結經驗,歸納形成模式,才能利用它進一步幫助我們認識高職院校學生黨建工作的一般規律,進而指導我們有效地開展工作。
二、學生黨建工作的創新途徑
近年來,高職院校學生黨建問題的研究越來越受到黨建工作者的關注,產生了大量的理論研究成果。歸納起來,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個內容:一是新時期高職高專學生黨建工作重要性的研究,明確了學生黨建工作所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二是高職院校學生黨建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的研究,主要側重學生黨員的教育、發展、管理,提出了一些可行性辦法。三是對高職院校學生黨組織的體制機制建設研究,這是高職院校學生黨建的一個新的研究方向。
高職院校學生黨建工作,其主要目的是培養和加強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與道德品質,幫助學生樹立堅定的共產主義理想和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從而自覺自愿地為人民服務。在學生黨員培養、發展、教育、管理等環節,傳統工作形式較少考慮到當前青年大學生的群體屬性、內在特點和當前的時代要求。
如何充分利用和發揮高職院校信息技術和互聯網絡設備十分完善與先進的優勢,創新針對“90后”學生的黨建工作?主要途徑在于構建網絡時代高職院校學生黨建工作的新模式,努力走出一條可持續發展的新路子。
三、網絡黨建工作的探索與實踐
目前高職院校網絡黨建工作大多以校園網為基礎建立黨建網站,部分高職院校建立了黨建工作信息系統,但依托互聯網應用的學生黨建新工作模式還未得到重視。
在從事系/部學生黨員培養、發展、教育、管理過程中,筆者注重結合目前學生網絡生存介入度較高的特點,通過MSN、QQ、Fection等即時聊天工具和Email郵件建立師生間的緊密聯系,通過QQ群將預備黨員、積極分子網聚在一起。由于工學結合教育模式的深入實施,三年級學生實習期大部分都不在學校,預備期黨員的自主學習和教育,主要通過郵件、短信、QQ群討論完成,較好地解決了組織生活異地化的問題。
拓展網絡黨課教育空間,創新載體,可以提高黨組織影響力和吸引力;發揮網絡遠程教育功能,可以加強入黨積極分子和預備黨員的培養考察;通過網絡視頻遠程接收新黨員,創新了學生黨員發展的模式;開發黨建信息管理系統,能夠提高學生黨員發展工作的效率;只有建立機制,才能進一步加強和改進網絡黨建工作。
1.新工作模式的構建
基于“90后”學生網絡生存現狀,探索構建以校園網和黨建主題網站為學習資源的“網絡黨?!?,以院系黨建BLOG/播客、黨務微博、支部郵箱為中心的“網絡宣傳部”,以QQ群和音(視)頻會議軟件為陣地的“網絡支部”的新工作模式。
信息資源的整合。最大化地利用網絡信息資源,加大宣傳力度、提高傳播效果,杜絕對傳統工作方式的負面影響效果。
有效載體的結合。利用學生喜歡、不會產生網絡依賴的網絡傳播工具和互動平臺。
建立和完善高職院校網絡黨建工作機制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其主要措施有:
科學合理規劃,全面系統建設,構建黨建網絡新體系;
發揮網絡優勢,注重欄目開發,搭建黨建工作新平臺;
創新網絡載體,強化功能應用,探索黨建工作新手段;
堅持正確引導,突出各自特色,增強網絡黨建實效性;
加強宣傳教育,強化參與意識,提高黨建網絡應用水平。
2.新工作模式的實施
學生黨建工作內容、形式的創新,需要科學化的實施機制。
實效性的保證:先進文化引導、強化隊伍建設。
可持續發展的措施:專業化的技術支持、規范的制度保障、資金的持續投入。
網絡黨建是一項長期的任務,從網絡時代高職院校學生黨建工作的實際出發,結合建立網絡黨建工作體系的要求,其主要措施有:
成立機構,加強學院網絡黨建的組織領導;
建立制度,確保網絡黨建工作有效開展;
加強隊伍建設,為網絡黨建工作提供人才保障;
加大投入,為學院網絡黨建工作提供保障。
社會信息技術的進一步發展,網絡黨建勢在必行。通過研究網絡時代高職院校學生黨建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分析存在的問題和原因,努力探尋規律,總結經驗,探討對策,才能研究學生黨建工作的新載體,創新黨建工作的內容和形式,構建網絡黨建工作長效機制。提出切實有效的解決措施,努力形成“以網絡黨建理論帶動高職院校學生黨建實際工作,同時以實際工作促進理論發展”的局面,指導當前高職院校學生黨建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這樣才能確保工作的順利進行。
參考文獻:
[1]唐佳海,宋元林.高校網絡黨建工作的特點、現狀與戰略選擇[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1(12).
[2]張婷.網絡黨建的交互性研究[J].廣西社會科學,2007(08).
[2]羅嘉文,張曉冰,陳少徐,等.高校網絡黨建研究現狀及對策[J].韶關學院學報:社會科學,2007(08).
[4]萬正立,張瑞,夏濤.大學生黨建網絡系統的構建[J].今日南國:中旬刊,2010(12).
[5]左曉琴.論高職院校黨建工作創新的“三性”[J].廣東教育:職教版,2012(04).
(作者單位 江西省南昌市制造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