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克鋒
摘 要:施行新課標以來,九年義務教育初中數學教學大綱在內容上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新課標的要求是要面向現代化,面向未來的發展戰略思想。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要堅持全面發展的方針政策,不斷創新教學思路,不斷完善教學方法,不斷積累教學經驗,因材施教,為學生今后升入高一級的學校,進一步地接受高層次的數學基礎教育打下堅實的基礎。下面簡要概述初中數學的教學特征,并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提出一些建議和意見,希望對提高新課標下初中數學教學質量有所幫助。
關鍵詞:新課程改革;初中數學;教學質量;措施
一、初中數學的學科特點
1.專而精地對待每一個知識點
初中數學知識點少、淺、難度適中,知識面相對小學來說是有所增加,但是相對高中而言,總體還是比較少的,所以,就需要專而精地對待每一個知識點。
2.初中學生較易模仿
初中學生由于學習數學知識的范圍小,知識層次還不是太高,所以,對實際問題的思維受到了局限,就使得初中學生模仿做題,他們模仿老師思維推理較多,與此同時,我們看到大量地模仿,給學生帶來了不利的思維定式,容易形成保守的、僵化的思想,封閉了學生的豐富的創造意識,這是我們在教學過程中經常遇到,但又極易忽略的。
3.初中學生自學能力還有欠缺
初中學生自學的能力較低,大凡考試中所用的解題方法和數學思想,基本上都已反復訓練,但是新課程中提出了應用型題、探索型題和開放型題,只有靠學生的自學去深刻理解和創新才能適應現代科學的發展。所以,對于我們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來說顯得比較緊迫,但是學生的自學能力是必須慢慢養成的。
以上提出的只是我在教學過程中歸納的特征,教學本身就是一個在不斷改進的過程,面對新課程,我們要想真正地提高學生素質,提高數學的教學質量,就要在很多方面注意改進和鞏固。
二、教師要更新教學觀念
按照初中數學新課標所說的,初中數學課程追求的基本理念是豐富學生的學習方式,改進學生的學習方法。對于數學這門學科來說,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講授仍然是最重要的教學手段之一,但是在新課標的要求下,我們必須注意的是讓學生更多地以主體的形象參與教學,師生互動的教學方法是最行之有效的。如何讓學生變被動地接受為主體參與教學,如何讓學生變被動要求學習為主動地我要學習,讓學生以愉悅的心態掌握教學內容,得到情感體驗與有效的教育,使教師的角色由簡單的傳授者轉變為引導者,根據這一思想,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教學設計,注意教學的方法,真正注重教學的時效性,從而真正實現有效教學。
三、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
初中學生正處于生理和心理成長期,他們對任何新鮮事物都有濃厚的興趣,探索意識是很強的,所以,我們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就要重點培養學生的興趣,只有學生對數學的學習產生了興趣,才樂意走進課堂,去品味數學的情趣,但是興趣不是說天生具有的,是需要我們給予引導,在一定基礎上產生和發展起來的,學生在學習數學時,很多抱有應付考試的思想來學習數學,在我們的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注意糾正這種錯誤的認識和學習態度,要教育學生從數學的功效和作用去學習數學,要注意舉身邊數學的實例,讓學生看到數學在生活中的發光點,認識到數學對人的發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只有這樣學生才會真正從心里愛上數學,這樣的方法才是有效的教學方法。
四、充分利用課本內容,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在現今的教學中,我們崇尚的是素質教育全面發展,新的教學大綱對于培養學生的接受變通能力,尤其是創新意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就意味著我們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手段要重新定位,我以為,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更多地運用好教材,畢竟教材是教學的根據所在,根據新課標下教學內容和特點進行妥善處理和深入挖掘,引領學生尋找新的角度、新的視點,使他們更好地去了解知識間的聯系,認識知識的本質,這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數學作為初中課程中一門相比較而言抽象性強、涉及面廣的學科,尤其是在教材改革之后,對于教師的知識面以及對學生的學習要求都有較大層次的提高,新課改后的教材內容更加形象性地體現出了數學這門學科的價值和特性,無論對于教師來說還是對于學生來說,都要滿懷信心和熱情。作為教師,我們要盡快地轉變思路,積極探索新的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密切聯系數學與實際生活之間的關系,積極引導學生掌握新的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對于提高新課標下的教學質量來說至關重要,我們要不斷探索新方法,不斷積累好的有效的教學經驗,只有這樣才能不斷提高我們的數學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孫希明.學習新教材,認清新特點.數學教育學報,2010.
(作者單位 福建省福鼎市第七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