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烏達
摘 要:高效課堂一直是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想要實現的目標,它不僅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加知識,而且可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使學生獲得更加全面的發展。因此,在新課程改革的推動下,教師要更新觀念,使語文課堂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最終,為實現高效的語文課堂打下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小學語文;素養;效率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應激發和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引導學生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初步掌握學習語文的基本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同時,語文課程還應通過優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諸方面的和諧發展。”也就是說,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立足于教材,從學生的角度出發,使學生在語文教學中獲得健康全面的發展。
一、在實現高效語文課堂的過程中培養學生情感教育
受素質教育的影響,我們的語文課堂不再是簡單的知識傳授、應對考試,而是要讓學生的素質水平、情感態度等方面都獲得大幅度的提高,以促使學生獲得健康全面的發展。并且,語文課程蘊含豐富,教師要充分挖掘教材,引導學生在感悟文本作者在文本中所賦予的思想感情中逐步豐富自己的情感,進而促使學生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
例如,在教學《地震中的父與子》時,除了通過學生之間的互相聽寫,讓學生正確讀寫、理解“昔日、廢墟、疾步、絕望、瓦礫、開辟、破爛不堪”等詞語之外,本節課的教學重點還包括:引導學生從課文的具體描述中感受父親對兒子深沉的愛以及兒子從父親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所以,在授課的時候,我借助多媒體向學生展示了相關的地震情境,目的是讓學生親身感受被地震掩埋的人們的無助,甚至是絕望,順勢引導學生閱讀教材,體會父愛的偉大,從而大幅度提高學生的情感教育。
二、在實現高效語文課堂的過程中提高學生審美能力
審美是一種具體的、復雜的、動態的個體心理活動過程,正是由于各種心理因素的積極參與,審美活動才能得以順利進行。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揮語文教材的魅力,讓學生從小感受美,體會美,從而使學生在美的世界健康地發展。
例如,在教學《山中訪友》時,這是一篇構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滿童心和好奇心的優美散文,所以,為了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讓學生在閱讀教材中欣賞文本中描繪的自然景色。因此,在授課的時候,我采取的是自主學習的方法,首先,我引導學生思考了以下幾個問題:(1)作者去山中拜訪了哪些朋友?(2)通過朗讀感受山泉的清明、溪流的歡快、瀑布的雄渾、懸崖的挺拔和巍峨、白云的潔白和寧靜、云雀的欣喜和歡樂,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3)作者在文本中都用了哪些修辭手法?并勾畫出具體的句子?簡單的問題思考,只是為了讓學生感受作者在文本中寄托的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從而使學生感悟大自然的美,逐步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讓學生在美的世界里感悟語文的價值,找到學習語文的樂趣,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三、在實現高效語文課堂的過程中鍛煉學生表達能力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其工具性是語文學科的特點之一。然而,我們的實際情況卻是,學生的表達能力較差,不能用準確的詞語去描述自己的觀點和看法。這種現象,著實讓我們語文教師困惑語文的價值究竟體現在哪里?我們的語文教育出了什么問題?為什么我們的學生都成為考試的工具?這都是應試教育惹的禍,雖然,素質教育已經開展多年,但是,一些家長認為,如果小升初不能考上好的初中就意味著上不了重點高中,也就意味著不能考上好的大學等等一系列的影響就開始了,所以,導致小學階段的素質教育不能落到實處。因此,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充分發揮語文的價值,從而使學生獲得全面健康的發展。
例如,在教學《狼牙山五壯士》時,為了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從小培養學生良好的語言邏輯能力,在講完這節課之后,我創設了“復述”的環節,讓學生在課下熟練閱讀課文,并用自己的話將這則故事講述給其他同學,這樣學生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而且,還可以體會五壯士為了掩護群眾和主力部隊,抗擊日寇的英雄氣概和不畏犧牲的崇高精神。所以,在新課程改革的推動下,教師要注重口語表達能力的提高,幫助學生獲得更大空間的發展。
總之,在授課的時候,教師要從語文教材出發,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而且對學生的素質水平和語文素養的提高等方面都會得到大幅度提高,進而實現高效的語文課堂。
參考文獻:
[1]李娜娜.如何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J].學周刊,2011(24).
[2]孫霞霞.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J].才智,20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