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楠 宋潔
摘要:
正確的學習動機是幫助學生有效學習的觸發器。學習動機包括內在驅動和外在刺激,即內因和外因。內因取決于學習者,外因取決于教師。只有學習者與教師共同作用,才能使學習效率最大化。作為學習過程參與者之一的教師,應該充分地利用元認知策略不斷地激發并強化學生學習語言的興趣,指導自主學習,從而學習動機被最大化地激發。
關鍵詞:學習動機;元認知策略;自主學習;學習者;教師
在中國應試教育大環境的影響下,大部分學生把英語當做是一種考試工具,老師不斷輸入考試所需要的信息。這種情況使大多數學生學習積極性低、效率低、壓力大。
怎樣才能使學習者有效地學習語言呢?這個問題引起了許多學者及老師的普遍關注。為了幫助語言學習者成為一名成功的學習者,研究者們試圖確定影響學習效率的因素。他們發現學習動機是影響學者學習語言的一個重要影響因素。學習者強烈的學習動機是學好語言的關鍵。學習者應該依靠他們的內在動力而成為一個成功的學習者,然而外部的刺激也不能忽視。作為學習過程參與者之一的教師,應該充分地利用元認知策略不斷地激發并強化學生學習語言的興趣,指導自主學習,從而學習動機被最大化地激發。
一、學習動機、元認知策略的理論基礎
學習動機是推動學生學習的一種內部驅動力,是支配和調動學生學習行為的內部原因,是使學生主動學習的動力,它與學習活動可以相互激發,相互加強。學習動機的產生受內外兩種因素共同影響,即,內在驅使及外在刺激。在語言學習的過程中,學生的興趣以及社會和教育對學生學習的客觀要求是學生學習語言的內部驅使。而在學習過程中,教師的參與是一種外在刺激。
元認知策略是個體調節和控制認知行為的方法與規則,主要分為:計劃策略、監控策略、和調節策略。
二、學習動機的研究和分析
在這個部分,我們將會對即將要進入大學的學生進行調查問卷分析。通過分析,我們能了解他們英語學習的普遍情況,從而提出適當的教學方法來強化學習動機并提高英語學習的效率。
(一)調查問卷的內容顯示如下:
1.你對英語感興趣嗎?
2.你在英語上花費大量的時間嗎?
3.你滿意你的英語學習嗎?
4.在你的學習過程中如何提高學習效率?
5.你的學習動機從哪來?
6.你滿意教學方法嗎?
7.你對于學習英語有自信嗎?
(二)問卷調查的結果
1.80%的學生對學習英語感興趣
2.40%的學生合理地分配給英語時間
3.70%的學生不滿意他們的學習效率
4.10%的學生認為提高取決于教師;70%的人認為提高取決于自己
5.30%的學生認為學習動機來自于社會需要;60%的人認為學習動機來自于個人需要
6.0%的學生完全滿意教學方法
7.超過50%的學生對學習英語有信心;40%只有一點點信心。
三、分析結果
通過這個調查結果,我們可以看出,大多數英語學習者對待英語學習的態度是正確,有著良好的學習英語的心理基礎。然而怎樣才能加強學生的內在驅動,使其形成穩定的學習動機,從而實現成功的學習?這需要學習過程中兩個重要參與者---教師與學生—共同努力,相互作用。
學生是主要的參與者和學習主體。大多數的學生都對英語感興趣并認為學習是由于自身的需要,這種興趣與學習需要形成了學習動機。學習者想獲得成功,就必須充分利用興趣去強化學習動機。作為學習過程的參與者—教師,需要幫助學生找到有效的學習方法并利用有效的教學方法來鞏固和加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形成穩定的學習動機。學習動機越穩定,學習效果越好,越容易成功。成功的學習能增加學習者的自信心,提高學習期待,增強求知欲,更能形成較高的學習動機,從而完成新一輪的學習,這是一個循環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著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讓他們自己體驗成功感和能力感。元認知策略是最有效的自主學習策略。教師應在原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上進行認知策略教學。
四、培養學生的元認知能力
認知能力對于語言學習者是十分重要的。培養這種能力不僅依賴于學習者自身也依賴于教師。大多數的學生認為他們的成功主要取決于自己。因此如果他們想獲得學習上的成功,就必須充分利用內在因素去激勵學習動機。作為一個好的英語老師,我們應該幫助學生樹立這種信念:只有通過自己的刻苦努力,學習才能獲得成功;指導學生把成功歸因于內在因素,利用元認知策略指導學生自主學習。
在課堂上,教師應教育學生充分認識到自己自主學習者的身份,營造一個自主學習的氛圍,完成從安排者、控制者、講師到推動者的角色轉變,把學習的責任更多的轉移到學生自己身上。在學習過程中,利用豐富的教學資源組織多環節教學,設置與英語相關的活動,如,英語演講比賽,歌唱比賽等。鼓勵學習者積極參與,從而激發和培養學習者的興趣,形成穩定的學習動機。教育學生不斷反省自己的學習動機,學習態度以及投入到學習中的時間和精力,因為只有學習者自己才能更誠實更真實地審視自己。
在課外,教師要不斷地鼓勵學生相信自身的智力潛能并能夠在課外運用元認知策略進行自主學習。推薦合適的學習材料并布置與課堂任務相關并適合運用元認知策略的作業,通過收集學生對材料和任務的反饋來定期地監督和檢查學生策略的使用情況。
這樣,老師不僅能夠了解學生在使用策略的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并在他們需要時及時提供幫助,也能修正和改善他們的指導來滿足學生的實際需求,使學生成為一個成功的自主學習者。
【參考文獻】
[1]秦曉晴.動機理論研究及其對外語學習的意義[J].外語研究,2002(04)
[2]陳乃秋.成教英語教學學生學習動機的激發[J].中國成人教育,2002(02)
[3]戴煒棟,束定芳.試論影響外語習得的若干重要因素[J].外國語,1994(04)
[4]王曉旻,張文忠.國內外語學習動機研究現狀分析[J].外語界,2005(04)
【作者單位:河南農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