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生不論是在心理還是生理上的獨特性都使得小學階段的數學教育與其他階段相比更具有特殊性,而小學數學教育是最基礎、最根本的教育活動,是學生以后學習更高難度知識的基礎與前提。因此,新課程改革明確提出加強對小學生數學教育的關注,調動小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當然,最根本的措施還是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關鍵詞:小學數學;學習興趣;師生關系
數學是一門具有很強邏輯性的自然學科,對于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空間想象能力以及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要求較高。但是小學生由于年齡方面的原因,往往在理解能力和邏輯能力方面較差,再加上數學知識的高度概括性和抽象性,使得小學數學教學效果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
傳統應試教育下的小學數學教學將精力過多地放在了學生的考試成績上,而忽視了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由于教師講授的知識只是與考試內容相關的部分,并不能與學生的實際生活實踐相結合,導致學生對數學學習缺乏興趣,自主學習的積極性不高,數學教學質量受到很大程度的影響。因此,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是改善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的有效手段。
一、豐富課堂教學情景,激發學生的課堂學習興趣
小學生一般對新鮮事物具有極強的好奇心,但是很難長時間集中注意力,因此教師在教學課堂上可以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景,用一些新穎有趣的事物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的課堂參與熱情。教學情景的設計除了與數學知識相關以外,還要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相結合,將教材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實際有機結合在一起,讓學生真正參與到數學課堂教學之中。
二、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教師要積極轉變自己的角色,與學生建立平等、和諧的朋友關系,及時幫助學生解決遇到的困難,理解差異、尊重個性。和諧的師生關系可以緩解上課的緊張氣氛,這樣學生才敢在課堂上表述自己的意見與看法,這個時候教師要給予及時的鼓勵,消除學生回答問題的后顧之憂。只有學生真正融入課堂教學之中,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才能進一步得到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也才會得到相應的改善。
小學數學教學是以后學生學習工作的基礎,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參考文獻:
歐義.淺談數學教學實踐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2(03).
(作者單位 江西省武寧縣第二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