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曉峰
摘 要:家長會是每個班主任必須面對的課題。如何召開有效的家長會,擺脫傳統的“分數分析會”“告狀會”等模式,使家長容易接受,形成教育活力,是值得研究的課題。從初一兩個學期兩次家長會的具體實踐,提出了初一年級開家長會應該明確班級理念、關注過程,為構建和諧家校關系做出探索。
關鍵詞:家長會;初一;實踐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并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但絕大多數家長并非教師,也沒有教學經驗,因此幼兒園諸多的家長都處在“外行看熱鬧”的狀態。下面筆者談談如何讓家長以合作者的身份,融入幼兒園的教育教學,有效地提高幼兒園保教工作的質量,促進幼兒健康的發展的具體做法。
一、管理家長精細
為了讓家長更好地發揮家長的專長,參與幼兒園各項活動,幼兒園應當建立和完善班級家長管理組織網絡。
1.深入了解家長,建立家長資源庫
為深入了解幼兒的家庭情況,幼兒園建立了家長資源庫。在幼兒園的統一安排下,每年九月份新生入園時對家長的情況進行大規模的、深入細致的調查摸底。摸底對家長的職業、特長及每天、每周陪孩子的時間,能否抽時間參加幼兒園活動,參加幼兒園的“家委會”等方面進行深入了解,并對家長資源庫進行分類整合,實施信息化管理,利用家長的職業優勢為幼兒園的教育提供多種支持和服務。
2.開展專題培訓,提高成員素質
為提高家長的素質,幼兒園采用分層培訓和專題培訓相結合的方式,對家長每半年至少舉行一次交流和培訓。一方面對家長進行《溝通從這里開始》的專題培訓,內容包括《幼兒園家長規章制度》《家長學校工作制度》等等,讓家長明確自身的權利和義務;另一方面,對家長開展《我也是實幼人》的專題討論,讓家長樹立主人翁意識。同時對承擔助教的家長開展《立足助教,說讓孩子聽得懂的話》《把握好助教的度》等培訓,讓家長學習一些適合簡單的教育方法、教學手段,練習普通話,減少使用不規范的方言,掌握一些教學用語和兒童用語,讓助教活動更加完善。
二、參與服務全面
幼兒園要充分挖掘家長資源,充分利用家長的特長,讓其成為幼兒園提供教育服務的助手。為了最大限度地做好“服務”文章,教師根據班級管理的需要設置“班委”:班長、勞動委員、文體委員、學習委員、網站管理員。在幼兒園各項活動中,“班委”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幼兒園的大型家長開放活動中少不了“班長”積極地參與策劃和組織、聯絡;牢固的戶外器械離不開“勞動委員”辛勤的付出;“迎新春親子聯歡會”“冬季運動會”都能看見“文體委員”熱情、忙碌的身影;家長素質的提高,需要“學習委員”的言傳身教;幼兒園的網站、班級的博客,需要“網站管理員”的專業和堅持?!鞍辔钡膮⑴c,使得幼兒園給予幼兒、家長和教師的服務更加的完善,真正做到“讓幼兒開心、家長放心、教師有信心”。
三、參與教學深入
幼兒園遵循按需開展、溶于日常、有機滲透的原則,結合幼兒在園的學習、生活,通過組織多元、多角度的活動,讓家長深入幼兒園工作的各個層面,走進幼兒、走進教學、走進幼兒園,全方位地感受幼兒園辦園目標、辦園理念及教育教學,讓家長對幼兒園的管理和教育教學有話可說。
1.感官體驗,了解幼兒在園生活
家長把幼小的孩子交給幼兒園,總是不放心孩子:今天吃飽了嗎?吃得好嗎?穿暖了嗎?今天睡覺了嗎?今天玩得高興嗎?為了讓家長了解孩子在園的學習、生活及成長情況,幼兒園開展了“讓感覺告訴你”系列感受活動,讓家長聽一聽、看一看、吃一吃、玩一玩,深入食堂、活動室等,了解幼兒伙食配置情況、觀察教師、保育員的規范操作及幼兒一日生活,充分了解幼兒園的生活管理、膳食管理、學習管理。(1)聽,聽園長介紹幼兒園實施保育與教育的具體措施;(2)看,參觀廚房制作食物的操作流程,讓家長了解幼兒園食品衛生安全管理情況;(3)吃,品嘗幼兒園自制的餐點,讓家長了解幼兒園的營養配餐;(4)玩,參與幼兒的戶外活動,了解幼兒園發展幼兒動作的具體做法。零距離地接觸,使家長對幼兒在園情況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對幼兒園的工作多了一份關注,也對幼兒園在教育教學方法多一些認識。
2.換位體驗,了解幼兒園的教改理念
為了讓家長了解課題研究對幼兒發展的重要性,幼兒園采用讓家長降低身高當孩子的“換位體驗”方式,讓家長感受幼兒在教研教改中的發展和收獲。例如,幼兒園在音樂課題的研究過程中,運用了奧爾夫教學法對幼兒實施音樂教育。為了讓其感受到奧爾夫教學法的魅力,幼兒園組織了生動的體驗活動。家長在和教師一起表演、游戲、律動的互動中,感受到了學習音樂不單純是唱一首歌,學一個舞蹈,而是在玩音樂的過程中認識各種音樂元素,感受到世界各民族音樂特征,促進幼兒情感、態度、能力的全面發展。
3.深入觀摩,了解幼兒園的教育教學
為了進一步提升幼兒園的教育教學質量,營造人人深入教學、人人參與教學、人人關注教學的良好氛圍,幼兒園讓家參與教師教學的課堂評價,構建家園有效交流的平臺。幼兒園采用家長預約和幼兒園邀約兩種方式相結合,讓家長分期分批觀摩教師組織教育教學的情況。在觀摩過程中,家長圍繞幼兒參與度、教師親和度、活動自主性、教學準確度、活動創新度等五個方面進行亮分,讓家長寫出“我最欣賞的方面”和“我的建議”,全面評價教師的教育教學。通過觀摩,不僅讓家長看到了孩子在幼兒園學習活動的真實表現,也對幼兒園教育方式、方法,幼兒園的教育目標及對教師的工作有了教全面、系統地了解,促進家園的溝通、合作。
4.認真執教,參與幼兒園的教育教學
教師只是一個人的教育資源,其創造性、知識經驗都僅僅是一個人的,而家長參與擴大了教師的教育經驗。例如,在《家鄉在小吃——冬至包》的活動中,先從幼兒園家長資源庫中尋找擅長廚藝,會制作本地小吃的家長中發出倡議書,采用自主報名方式,挑選家長、教師志愿者。教師與家長共同研究孩子的特點,共同制定的活動計劃,并根據家長的實際情況進行培訓,讓家長用規范在語言,適宜的教學方法,生動地講解冬至包的制作方法。同時,幼兒園邀請部分全職媽媽,培訓后輪流到各班語言區和兒童閱覽室當“故事媽媽”,更好地激發幼兒的閱讀興趣。讓家長參與教學,一方面擴大了教育資源,豐富了幼兒的知識面,另一方面幼兒對家長參與教學的喜愛,也吸引更多的家長參與到幼兒園的教育教學中。
總之,要讓家長深入地參與幼兒園的各項活動,幼兒園要切實把家長看作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有選擇地開發和利用家長資源幫助家長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使幼兒園與家庭教育資源發揮其最大功能,促進兒童的發展和教師的自我成長。
(作者單位 福建省漳平市實驗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