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成鳳
摘 要: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可以在創設問題情境的情況下,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樂趣和積極性、自主性和創造性。討論了小學數學教學中問題情境創設的基本方法和戰略原則。
關鍵詞:小學數學;問題情境創設;問題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概念在全國的全面推廣,對小學數學教學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開發問題背景,是一種較為先進的教學方式。學生的綜合能力可以充分發揮作用,對增強學生學習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但對當前小學教學情境,開發問題背景的教學技巧在教學過程中的應用尚未得到普及,本文在開發問題背景的學習情況下,就如何促進小學教學質量的改進進行了探討,以便更好地滿足學生的發展需要。
一、問題情境創設的原則
1.針對性原則
在提出數學問題的情況下,一般學生的思維處于起步階段,有探索新知識的創造傾向,目的是在這種背景下,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找出發現今天研究探討數學問題的各種數學公式。因此,創設情境必須有明確的目的性和針對性,通過學習任務來開展,必須把重點放在教學課程內容上。否則,即使是在教師擁有最好問題的情況下,也不能順利地完成任務。創設數學問題的課堂模式,可以避免“學生心不在焉”的尷尬,可以讓學生將精力都投放在課堂上。
2.趣味性原則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應該讓學生有濃厚的學習興趣,擁有自然萌發的參與感,從而可以順利地進入自主學習、主動探索的狀態。因此,創設的數學問題必須是新穎的、獨特的、生動的,這種教學模式能夠對學生產生吸引力,可以引起學生的關注和激發學生的興趣。現代心理學家認為:思維階段分為:發展直覺行動思維—直覺思維和所遇到的具體形象思維—具象思維—抽象邏輯思維等三個階段。以新生和二年級學生為主,是一個直觀的動作思維,隨著具體形象思維逐漸增加,進入三、四年級,并逐漸開始具體的形象思維,到了五、六年級,具體和抽象思維逐漸成熟,邏輯思維能力逐漸在學生腦中形成。也就是說,低年級學生比初中和高中的學生更關心的是“好玩、有趣、新奇”的問題,如,動物、游戲、童話;而中年級學生更關心的是“有用和具有挑戰性”的問題;高年級學生更感興趣的是“具有刺激性”的問題。通過教師開發問題;背景,我們必須充分考慮學生的思維特點,在生動、有趣的情況下,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
二、問題情境創設的策略
1.培養小學數學教師的問題情境意識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開發問題背景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良好的數學問題情境引導,可以讓學生掌握更多的數學知識,并能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綜合素質提高。在新課程理念要求下,教師應該讓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運用更生動具體的故事。教師創造問題情境是課堂的關鍵,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方法,這就是問題情境教學質量很大程度上建立在依賴于教師的整體素質的情況下。但從目前發展初等學校數學教學的情況來看,問題是對于情況的認識不足以及一些教師在不是充分了解問題的情況下,創設錯誤的問題情境,從而嚴重地影響課堂教學質量。
2.問題情境設計要來源于生活
數學是一門比較枯燥的課程,如果一個教師講課過程中,一味地向學生灌輸需要記住定理、公式,很快就會磨滅學生的學習興趣,并最終影響到課堂教學質量。在這種情況下,在設計過程中,教師應注重教學問題和實際生活情況相結合,讓學生在實踐中感到學習數學的價值。
3.把問題情境故事化
聽故事是兒童最感興趣的事情,尤其是低年級學生具有形象思維的特點。教師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和兒童的需要用他們喜愛的故事來吸引孩子的眼球,加深他們對知識的理解,提高他們的數學審美觀。開發問題背景,能夠有效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不僅可以學到知識,還可以感受到學習的快樂。
4.把問題情境活動化
學生在課堂中通過自己動手解決問題,并和小組伙伴密切研究,可以讓大腦對客觀事物的感知進入一個動態的過程,這個過程是考慮到內部語言模式內的情報過程和外部動作的情況下創設的。實踐活動開發問題背景是培養學生質疑能力的重要途徑,通過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讓學生獲取數學知識,學生通過自己的實踐經驗,在大腦中形成了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記憶,這樣記得最牢。教師要改變過去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讓學生對社會生活得以了解,讓課堂學習貼近生活,從而提高教學課堂數學效率。
參考文獻:
[1]孔企平.小學數學教學的理論與方法[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張璽恩.中國著名特級教師教學思想錄[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12.
[3]王付宏.創設數學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J].新課程學習:學術教育,2010(12).
(作者單位 江蘇省鹽城市鹽城濱海港經濟區中信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