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世軍
摘 要:課堂教學,首要的任務是“育人”,課程改革的重要任務之一是“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培養,更明確了在課程中要進一步加強對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及情感教育。而課堂教學中班級合作學習小組的建立和運用,對培養學生的人格意識、合作意識、集體觀念等有著特殊的功能意義。因此,在課堂教學中科學合理地運用小組進行合作學習,不失為“課堂教育”與未來社會發展相吻合的一條潛在的育人契合途徑。
關鍵詞:班級;小組合作;育人功能
課堂教學,首要的任務是對“人”的教育,更進一步講,就是對學生如何“做人與做事”的教育,然后才應是知識、技能與方法的獲取。
缺少德育教育的教學,是殘缺的、不完全的教學。我國多年來的應試教育恰恰在現實的課堂教學中更注重了知識的傳授和對學生成績的追求,而忽視了學生的德育教育、情感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改革的重要任務之一是“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培養,更明確了在課程中要加強對少年兒童和青年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及時輸入正能量,力排社會上一些“權力觀”“金錢觀”等腐朽思想的侵蝕和滲透,從而讓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
要讓學生在掌握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學會做人和做事,除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外,很重要、更具體的一環,就是學校教育中的“課堂教育”。如何讓“課堂教育”更積極地發揮其育人功能?班級合作學習小組的科學建立和合理運用,有其重要的功能。
一、小組合作可以培養學生的健全人格
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一講了事,學生可以一聽完事,有的學生可以一節課或幾節課、甚至數天完全不說一句話,“插秧式”地呆坐或“單干”,致使同桌之間有時也互不“謀面”、互不交往。在日常的教育教學中,面對一班學生,教師也不可能全面及時地把握每一位學生的思想意識和心理狀態,或顧此失彼,或不始而終。加之多年來課堂教學中德育教育的嚴重缺失,久而久之,班級內不乏出現諸如沉默寡言、舉止怪異、性格孤僻等現象的“問題學生”,也使個別學生或在學習中、或在生活中遇到較大困難時產生自暴自棄、輕視人生或生命的心理和行為。
然而,班級內合作學習小組的建立,讓小組成員在集體完成某一預定的任務時,往往各有分工、各司其職,面對共同的目標,只有當小組成員齊心協力、并肩奮斗時,才能在更短的時間內更加出色地完成任務。小組合作的性質和特點促成了生與生之間不斷的交流與合作,這一積極的學習過程,也能及時排除學生各自內心的其他干擾,在小組成員的彼此關照、彼此鼓勵中實現目標的有效達成。
這種形式的長期運用與存在,能促使全班學生在更大的范圍內時時參與、事事參與,并讓學生體悟到成員之間相互關注、彼此關懷的重要性和被重視感,逐步培養小組成員各自融入團隊的意識和能力,“逼迫”學生逐漸養成勤于思考、敢于動口、勇于動手的良好習慣,真正實現“教書育人”的有機結合,進而讓學生形成活潑的性格、健全的人格。
二、小組合作可以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
傳統課堂下的班級就是一個大組。大組內,生生之間相對孤立,各行其是。學習過程中,學生在教師的講授下也多以單獨的聽、記為主,師生之間特別是生生之間交流較少,大多數競爭者往往以獨立的個體而存在。因此,傳統課堂培養的學生顯得孤獨而自私,缺乏溝通與包容,在學生深入社會這個特殊的大家庭時,就會在思想、心理等方面形成較大的反差,難以適應現實的社會生活,不易融入集體、缺乏團隊精神,工作中也很難有效地與他人開展合作,工作效率低、效益差,難出成果或出不了成果。
相比較而言,班級內的小組合作就更具科學性和激勵性,面對共同的任務,既有小組與小組之間的競爭,又有各小組內成員之間的積極合作,每一個小組和學生個體都既有“攻堅克難”的團結性,又有“時不我待”的緊迫感,因此在彼此的競爭中可以培養學生團結協作、以大局為重的團隊意識和合作意識。
三、小組合作可以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觀念
集體主義觀念是指某一團體或某一階層組織在道德規范、行為準則以及價值取向等等方面形成的綜合意識旨意。就班集體來講,在傳統的課堂中,當學生處在各自的班級內部時,大多數學生會忽略自己的班級文化、班級利益和班級榮譽,只有當班與班之間發生某種關系時,如班級間的教學評比、班級間的活動競賽等,學生才會感到集體的存在,或為班級的獲勝而雀躍,或為班級的落后而沮喪。
而在班級內運用小組合作學習時,小組與小組之間往往存在著有形無形的競爭,使成員時刻意識到小集體的存在和對集體榮譽的爭取。同時,小組成員共同確定的組名、共同制定的組規組訓、共同喊響的口號等,往往能體現和激發小組成員的集體意識,特別是小組之間長期的有形競爭,更能潛移默化地激發和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觀念。
總之,課堂教學,要以“生”為本、以人為本,發展學生是關鍵,為現代社會和未來社會培養合格人才、優秀人才是重點。鄧小平說:“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教育家托夫勒說:“教育必須轉移到未來上來。”又有教育學觀點認為教育是“為一個尚未存在的社會培養新人”。的確,教學不能只鉆“成績”和“選拔”的“牛角尖”,要把育人放在首要位置,只有將育人與教學緊密結合,才能讓學生得到健康全面的發展,而班級合作學習小組的科學建立和合理運用,不失為“課堂教育”與未來社會發展相吻合的一條潛在的育人契合途徑。
(作者單位 甘肅省定西市安定區巉口學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