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木么沙扎
摘 要:通過對語文教學中四個方面的探討,論述主體教育思想在小學語文教學研究中的作用。
關鍵詞:主體教育;語文教學;自主
小學語文教學的內容主要包括識字教學、閱讀教學、習作教學、口語教學等,語文課程具有人文性,是以教化學生為根本,體現了我國素質教育的普遍性要求。把主體教育思想引入小學語文教學中,即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把學生作為教育活動的主體,培育和完善學生的主體性,使之成為時代需要的社會歷史活動主體,進一步升華教育的意義。
在識字教學方面,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能動性。教學過程中要堅決摒棄傳統的教學方式,教師應該稍作示范,然后讓學生多多的練習。讓其在練習過程中正確地認識每個字的音形義,還應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字形的習慣,使其通過對中國漢字特點的觀察和理解后,能夠觸類旁通,學習和認識更多的字。然后,教師應該找一些相應的包含這些字、詞、句子或語段讓學生習讀,進一步加深學生對這些字詞的認識。
閱讀教學的目的在于讓學生體驗文章作者的思想情感,在于幫助學生獲取文本所表達的主觀感受,在于讓學生形成獨特的性格,形成豐富的精神世界。所以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首先要鼓勵學生自主選擇喜歡的文章來閱讀,然后教師再向學生推薦一些古今中外優秀作品,鼓勵學生在閱讀中發現問題,然后再自主解決問題,讓其在閱讀中思考,在閱讀中感悟,真正地形成自己的思維方式。
在習作教學中,首先,教師應給學生出一些簡單的題目讓學生練習寫作,經過一段時間練習后,教師要鼓勵學生自行擬題目,寫一些他們自己感興趣的題目,可以文體不限,字數不限。然后,教師對學生的文章進行修改指導,讓其不斷通順完善,待學生的寫作能力漸入佳境后,教師再規定一些較有深意的題目讓學生練習,不斷提高其能力。
口語教學的目的在于培養學生在不同的情境下準確、恰當、得體地運用口頭語言完成各類語言功能,所以在口語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創造一些情境或隨機選擇一些情境,讓學生扮演不同的角色,通過不斷地練習,培養學生正確地發音、正確地選擇詞語、正確地傳遞信息、正確地表達感情的能力。
總之,在教學過程中,要以學生自主活動為主,不斷培養學生正確的思想感情,指導其正確地理解和運用所學的語文知識,使他們擁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和寫字能力、寫作能力、閱讀能力、口語交流能力,要不斷地豐富其語言的積累,培養其語感,發展其思維。在教學過程中,還要重視提高他們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學生德、智、體、美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李良品.論中國語文教科書的近代化[J].學術論壇,2005(03).
[2]李靜.在語文教學中提升學生能動性的策略[J].文學教育:中,2011(04).
(作者單位 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布拖縣俄里坪鄉九年一貫制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