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煒芳



摘 要:職高學生英語基礎普遍較低,傳統的英語作業對他們來說難度過大。以《英語課程標準》為指導,根據職高英語教學的實際需求,提出了優化作業的設計、完成和評價的體系。
關鍵詞:職高英語;個性化作業;現狀
一、職高英語作業的現狀
任何時期的英語教學工作,都離不開“布置作業”這個教學環節,但在職高現實教學中,學生逃避作業、少做作業的現象屢見不鮮。這是出于何種原因呢?
1.筆者對本校十五位英語教師的作業布置情況作了調查(表一):
從表一中,不難看出現行英語作業的弊端如下:
(1)作業設計思路以教師為中心,偏離“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
(2)作業方式以書寫為中心,忽視綜合語言運用。
(3)作業內容以課本為中心,遠離學生實際生活。
2.筆者對本校部分班級的學生作了“英語作業態度”調查(表二)
(注:升學班:2個,112人;就業班:2個,103人;女生班2個,105人;男生班2個,110人;)
3.筆者在本校部分班級進行了“我喜歡的英語作業”調查(表三)
從表二和表三中,我們可以得到以下信息:
(1)升學班和女生班對英語作業的重視度相對比就業班和男生班要高。
(2)職高學生比較喜歡應用型的英語作業而不是形式單一的抄寫練習。
(3)職高的英語作業應該和學生的專業學習和生活實際相一致。
那么,能否找出一種既能讓學生鞏固所學知識,又能促進學生生動活潑地學習,并結合可行的評價手段,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有效作業方式呢?個性化英語作業就是一種探索。
二、個性化英語作業的背景和基本理念
《英語課程標準》指出:“以學生的發展為基本出發點,教師要把凡是學生能夠自己獨立做的事情都給學生留出空間,讓學生有時間、有機會去選擇、決定,去思考,去體驗、感悟,去實踐。”這促使我們在作業設計時應關注人文內涵,符合學生發展要求。
個性化作業倡導教師在教學中從新課標出發,以教材為依托,因人而異,自主設計,充分開發學生的創新潛能,通過不同的方式,選擇不同的方法,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創新個性。個性化作業,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思想,讓作業成為學生自己的作業。
三、個性化作業的設計策略
1.多元策略,培養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所謂“多元化”是根據中學生的身心特點,注意搭配不同形式的作業,而避免布置形式單一,內容重復的練習,給學生留有創造、發揮的空間,從而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各方面的才能,更重要的是,多元化的作業將使學生保持繼續學習英語的熱情。
在作業設置時,在內容上要兼顧聽、說、讀、寫各種技能,在形式上則分為有聲作業和無聲作業兩種類型。比如,朗讀課文并錄音、寫出topic sentences并復述課文、查找相關文字和影音資料。在學習(浙人版)Book3 Unit5 Music時,讓學生查找各種有關Michael Jackson的個人信息和他的演唱會、聽一聽他的歌、看一看他的表演、評一評他的行為并討論以下話題:Are you a fan of Michael Jackson?Why do you like him?把討論的結果用幾句話寫出來。在完成這些作業的過程中,學生自然將新舊知識聯系起來,能綜合運用所學語言知識,同時借助網絡等新型媒介,了解和豐富知識的內涵。
2.分層策略,啟迪不同層次學生的思考
統一作業、統一要求的課堂上常出現這樣的情況,有的學生十來分鐘便做完作業,有的學生用整整一節課的時間也做不完。讓有差異的學生做無差異的作業,勢必會造成有的學生“吃不飽”,有的學生“吃不了”的現象。這樣,學生英語能力的發展會受到遏制。承認并尊重這種差異性,是主體學習的一個重要特點。
因此,教師在布置作業時,應樹立“彈性”意識,避免命令式、強制式,從學生實際出發,設計多梯級(A、B、C類)作業,其中A類作業偏重于綜合運用,C類作業偏重于鞏固基礎,B類作業則介于二者之間。“如何預習新課單詞”可以設計以下三個層次的作業:A類運用所有生詞寫一段文字;B類用生詞把所給短文填完整;C類抄寫生詞,包括中文意思及詞性。這樣的作業設計,既能讓稍差生跳一跳摘到果子,又能保證優等生免受“饑餓”之苦,給學生留有自主選擇的空間,發揮其學習英語的主動性,通過不同度、不同量的作業練習,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在不同程度上都有所提高。
3.開放策略,展現學生的自我風采
作業設計的開放性是指:教師在設計作業時,面向每位學生的個性發展,尊重每位學生發展的特殊需要。比如,讓愛好表演的學生根據課文內容自編英語短劇,在練習英語口語的同時發展其表演能力;讓有美術特長的學生根據所學內容進行英語單詞卡片的制作,或根據英文意思展開想象進行繪畫;讓喜愛音樂的學生先自己學唱英文歌曲,然后在班內當“教唱員”。在學完(高教版)Book I Unit 8 Hobbies后,嘗試讓全班學生分小組合作演一演課本劇,讓所有學生都體驗一下Tom Sawyer是如何讓自己的妙計得以實現的。課后英語基礎好的學生當編劇,有組織能力的當導演,愛好美術的當舞美,有表演天賦的自薦當演員,甚至還有人當“音樂制作人”和攝影師。等到會演時,邀請班主任、科任老師、家長來參加,會上學生表演得惟妙惟肖。會后用彈性評價制(自評、組評、觀眾評等)產生了“最佳演員”“最佳導演”等。
作業設計的開放性還指: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和內容,在保證作業質量的前提下,放手讓學生自己設計作業,自己選擇作業,自主定量,把做作業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而且學生對自己創造出的習題更感興趣,練習也更投入、主動。
學完(浙人版)Book2 Unit6 Traffic后,請學生觀察上學途中會遇到哪些交通標志并繪制出如下示意圖(traffic signs on the way to the school)在班內和校內進行展示和講解。
4.實踐策略,體驗英語學習樂趣
英語教學是語言的教學。在作業設計上要面向學生的整個生活世界,立足課本,放眼課外。課堂上,教師要充分利用各種電教手段,千方百計把現實生活引進課堂,為學生創造情境。課外讓學生走出課堂,走入社會,走進生活,參與語言實踐活動,讓學生通過實踐完成作業,鼓勵學生去發現、思考、探索、解決問題,在探索研究中獲得不同的實踐體驗,感受語言運用的快樂。
實踐性作業以多樣的、真實的交際情景為基礎,通過語言的實踐活動來完成。在作業設計上要做到“三”結合:(1)要結合家庭生活,讓家長提供英語實踐的機會。(2)要結合教材,對課文拓展延伸。(3)要結合社會生活。我們甚至可以結合職高學生的實際,嘗試英語的專業實訓,寫一寫My Internship Report和My Internship Diary,根據個人情況說一說My Career Plan,想象并描繪未來的工作和生活。
四、個性化作業的完成方式
在英語課外作業設計具有個性化的同時,也應讓所有不同學習層次的職高學生在作業完成過程中有個性化的體驗。
1.自主選擇內容、時間
每個學生從個人實際出發選擇作業的內容、數量,可以是適合自身特長的作業,可以是自己比較感興趣做的作業,也可以是適合自己水平能力的作業。作業完成的時間更具靈活性,不再拘泥于當天、當周或只局限于課堂與回家完成。給學生一個可以充分創造、發揮的廣闊天地。
2.合作完成,多向交流
個性化作業允許學生自主選擇完成方式:獨立完成,合作完成,甚至可以請家長、老師來共同協助完成。此時,老師不是學生作業面前“居高臨下”的批閱者,而是學生完成作業的合作者、資料提供者與參謀者。如,排課本劇、辯論賽、知識搶答、出綜合試卷、采訪調查等作業,以合作完成,更利于知識的鞏固。
五、個性化作業的評價機制
對不同學生的不同智能布置了不同形式的作業,那么在作業評價上,也應采用不同的評價方式。
1.自信的自評
學生根據作業情況,積極地評價自己,發現自己的成功與不足,在作業完成匯報單上填寫不同等級。如,Good,Progressive,OK。學生自評的過程實際上是學生自己的反思過程。這種評價會全面影響學生的行為,培養其自控意識。
2.客觀的互評
小組同學集體評議作業的優良,可以彌補自評的不足,有效提高學生的自我認識水平,同時也是一個相互學習的機會,學生可以學會客觀地評價別人,欣賞別人的優點,學人之長補己之短。在互評作業的過程中,還要為他人的作業出謀劃策,提出改進意見,并進行修改。通過互評互改培養學生良好的團隊合作精神。
3.激勵與肯定的師評
師評是自評、互評的有效補充。教師在批改與評價中,對不同學生采用不同評價。如,對學困生多采用表揚性評價,及時肯定點滴進步,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對中等生要采用激勵性評價,既要指出不足,又要指明努力方向;對優等生要采用競爭性評價,堅持高標準、嚴要求。此外,教師還應根據作業的難易,學生所費的時間、精力等進行綜合評價,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英語學習活動。
總之,個性化英語作業對于學習基礎、學習熱情都不高的職高生來說還是較為適用的。通過“自主選擇作業→合作完成→積極評價”能夠在生活中、專業學習中體驗英語學習,這給了他們一種全新的學習方式,不僅能豐富他們的英語知識、激活英語技能,更有利于他們學活學好英語。
參考文獻:
[1]王秋紅.英語寫作教學中的“同伴批改”.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04(09).
[2]夏妹芝.激勵性評價方法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體驗新課程(英語).湖南出版社,2002.
[3]沈青海.我的作業觀.學英語,2002(49).
(作者單位 浙江省嵊州市中等職業技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