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會哲
摘 要:閱讀是學習之母。因此,在語文閱讀教學中,要明確閱讀能力的重要性,我們應該從實際問題出發,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結合學生的情況,為學生制訂行之有效的閱讀方式和方法。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閱讀能力
一、明確閱讀能力的重要性
閱讀能力是能夠綜合體現學生的語感、語速、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的一種綜合能力,同樣也是需要學生通過長時間的學習和訓練才能培養出來的。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這樣一段話:“閱讀用形象的話來說,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也是鼓帆,也是帆前進的風,沒有閱讀就沒有帆,也就沒有風,閱讀就獨立地在知識海洋里航行。”再加上在應試考試的試題中,閱讀理解也占了相當大的分值。由此可見,閱讀對語文學習的重要性以及閱讀能力培養的重要性。
二、教給學生閱讀方式和方法
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師認真地設計教學過程,教會學生閱讀的方法,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閱讀,從而受益終生。
1.整體感知。先讓學生略讀全文,對文章的內容有個初步的把握:文中主要講述了些什么?留給你印象最為深刻的是什么?文章的寫作順序是什么等。再讓學生大聲地朗讀課文。只有大聲地將課文的每一字每一句都讀出來,學生才能發現一些自己把握不準,不敢確定讀法的字詞,然后再通過查字典或其他工具書的方式來認識課文生字。最后是讓學生復述課文,讓學生憑借兩次的閱讀,用自己的語言將課文的內容表達出來,這樣不僅能夠檢驗學生閱讀的效果,還能鍛煉口頭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
2.部分理解。對文章有了整體的把握之后,要對文章進行深入的理解,那就是把課文分開來細讀。首先,明白每一句話表達的內容,知道作者表達的方法,從而培養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其次,理清文章的思路,劃分段落層次,歸納段意,從而把握準確部分與部分之間以及部分與整體之間的關系。
3.整體深化。這就是要精讀,要對文章的內容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并且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文中的人物有什么值得我們學習的高尚品格?文中的故事想要告訴我們一個什么樣的道理?文中的哪一句話能夠和你的感情發生共鳴等等。通過對文章進一步的了解,來加深認識,從而受到教育。
參考文獻:
[1]趙溫浪.語文閱讀教學要找準切入點[J].貴州教育,2006(13).
[2]翟啟明.新課標語文教學論研究[M].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05.
(作者單位 河北省石家莊市欒城縣冶河中心寺上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