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玉峰
摘 要:職業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體育與健康課程是職業學校的必修課程。作為職業體育學校的體育教師,我們要聯系職業學校學生未來的工作,思考:以后學生走上社會需要什么?在體育與健康教學中我們能給予什么?這對于職業學校體育與健康教學的改革有深遠的意義。
關鍵詞:職業學校;職業體能;職業病;體育教學
一、體育在職業體育教育中的重要性
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是以促進體質與健康發展為目標的綜合類課程,是實施素質教育和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徑。現在社會的迅速發展,對職業技能型人才提出了更新的要求。職業技能型勞動者向著科技化、強度高、節奏快、要求效率高的方向發展,同時現代勞動要求勞動者能夠承受在噪音高、溫度過高或過低等特殊的環境中工作,就我校而言,從事護理工作的護理人員還要有一定的職業體能。從而通過體育與健康的教學讓學生在校有針對性地熟練掌握一到兩個運動項目和對職業病防治的健康知識,培養新型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在工作中的良好心理素質、溝通能力、應變能力等職業素質。同時在職業工作環境中,從事工作的職業中勞動者身體長期從事著同樣的活動產生身體某一部位或關節的職業病,通過適當有針對性的體育活動鍛煉,對職業病的防治有一定的防治或減緩的作用,為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服務。因此,發展職業學校的體育教育是十分重要的。
二、職業學校體育教育原則
1.職業生涯相適應原則
職業教育有著一定的特殊性,不同于普通學校的體育教育模式。職業勞動工作環境、生理和心理、傳染性疾病對身體的職業傷害都會不同程度地影響職業教育。因此在發展職業學校體育與健康教育過程中,首先要全面考慮學生以后所從事的各工種的職業特點和職業學校學生將來所要從事的職業體能和對職業病防治相匹配,幫助職業學生更好地走上職業崗位并能更快更好地參加到未來的工作中去。
2.預防性原則
職業技能性人才在今后所從事的工作中,會產生職業病。在職業學校體育與健康教學中怎么進行職業病的防治是職業學校的核心問題。所以在職業學校體育與健康教育中培養學生自我進行體育鍛煉的良好習慣顯得尤為重要,在課堂教學中授予學生正確的健康知識和科學的體育鍛煉方法是實施預防性原則的標準,保證對課后學生進行體育鍛煉項目、場地、器材的保障并對安排體育專職教師進行輔導。
3.針對性原則
由于各職業學校學生所學的專業不同,所以以后從事的工作各不相同,從事的各種工作對職業體能和可能會出現各種職業病就各不相同,因此在制訂各專業人才培育方案、體育與健康教學目標、具體的授課計劃時都要考慮到不同專業學生的專業特點,安排針對性的體育項目和健康知識,保證足夠的教學時數。
4.實用性原則
當代勞動技能型人才在現實的勞動工作中就業壓力、經濟壓力非常大,勞動之外的時間非常有限,所以在進行鍛煉時身體會受到時間、經濟、空間和環境等方面的限制。因此在體育與健康教學中就必須從實用性出發,讓學生學會在工作環境中,利用工作中的條件進行鍛煉。
三、如何實施職業學校體育與健康教育
1.貼近專業
樹立“終身體育”的意識,培養良好的自我體育鍛煉習慣,科學地進行體育鍛煉。從事職業學校的體育教育工作者應該指導學生正確認識自己本職業的特點,從事本專業工作的相關體育知識的運用,創設良好的課堂氛圍,引導學生根據本專業特點和自己的個人愛好去選擇自己喜歡的體育項目,同時教會學生進行對職業中的各種職業病的防治,為終身體育奠定基礎。
我們職業學校的學生正處于青春發育后期,不同年齡段的學生生理和心理的發育程度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在體育教學中要考慮學生年齡和個體的因素。低年級學生主要以培養學生興趣愛好為主,根據學生的專業特點傳授學生有針對性的體育健康知識;高年級學生主要以發展學生的專業職業體能為主。在體育教學過程中,要針對不同專業學生對體能的不同需求選擇不同的教學內容。如:康復專業的學生主要發展他們的手指及上肢力量、護理專業的學生主要發展下肢力量和對護理職業病下肢靜脈曲張的防治。在運動項目中發展各專業學生的所需的職業體能,以學校的實際情況和現有的運動條件引進新的運動項目,簡化運動項目的規則,營造快樂運動、活躍的課堂氛圍,讓更多的學生從被動的學習轉變為主動的學習,關注個體差異、分享運動帶來的快樂,而不是進行俯臥撐、倒立等比較枯燥的身體素質練習。
2.轉變體育教師理念
在職業學校中的體育教師受學科觀念的影響,體育教師在職業學校中的地位、經濟收入和專業課老師相比要差很多,職業學校有一些領導或教師認為體育與健康教學可有可無,這種觀念是錯誤的。體育教師與專業課教師是一樣的,都是為了培養學生成為社會所需要勞動技能型人才服務,為了學生更好地走上工作崗位服務于社會。
體育教師的業務水平的高低參差不齊,是影響職業學校體育教育工作的一個方面。因此職業學校的有關部門應安排體育教師外出參加相關培訓和進修,加強學習理論知識在教學實踐中的運用,提高體育教師自身的專業知識儲備、改進教學方法,不斷提高體育教師業務水平。
參考文獻:
[1]彭奇林,陳志培.工學結合、半工半讀教學模式實踐與研究[J].職業技術,2010(1).
[2]佘遠富,劉超.論大眾化背景下高等教育的社會適應性[J].高等教育研究,2010(1).
[3]王晟紅.論職業教育教師的作用及使命[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0(2).
[4]孫柏楊,李志強.課堂教學藝術須擴展高職教學全過程[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0(5).
(作者單位 江蘇省淮陰衛生高等職業技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