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庭娟
摘 要:培養學生靈活運用語言的能力是合作學習的最終目的。小組合作學習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引入有利于學生學習積極性的調動,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合作參與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
關鍵詞:高效課堂 英語教學 合作學習
中圖分類號:G63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2(c)-0026-02
小組合作學習(Cooperative Learning),顧名思義,其學習過程既是信息互動過程,也是一種目標導向活動。它的前提是在教師的指導下以學生為學習的中心,其學習的基本形式是小組,主體是小組成員的合作性活動,標準是小組目標的達成,評價和獎勵依據是小組的總體成績。其特點是:參與合作學習的每名成員都有具體明確的責任分工,并且成員之間要相互幫助相互學習相互促進,積極主動的在溝通與交流中完成任務,體驗成功。
1 英語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合理構建
筆者曾觀摩了好些教師的高效課堂示范課,他們都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其中一個最重要的原因是教師與學生角色的轉換—— 學生由以前的“要我學”變為“我要學”;另外一個原因可以歸結為教師課前的精心準備和合理分組。
1.1 合作學習取得成功的前提是合理分組
小組的組建工作,是高效課堂的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小組成員一般有4~6名。筆者也曾做了大量的問卷調查,學生最喜歡的小組合作伙伴并非是教師眼中的好學生,而是與他們有共同愛好和話題的學生。教師要根據學生各自的學業水平、能力特征、性別及家庭成長背景等情況,將班里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并每組推選一名組長。一般而言,組長先由學習成績好,能力強,親合力強的學生擔任。教師沒必要把組長固定為同一名學生,而是在剛開始小組學習時培養成員合作的習慣,培養組長的協調能力,等過段時間后,力爭讓每名成員都有機會當組長,給他們搭建一個展現自我的舞臺,使其體驗成功的喜悅。如此而來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也可增強其自信心。
1.2 合作學習有效開展的核心環節是教師設定恰當的合作學習目標和合作學習任務
合作學習是一種目標引導性的學習活動,目標與任務的設定一定要明確清晰。合作任務要符合教學和學生的實際。教師根據學生的學習階段情況,合理分配教師和學生各自的任務。教師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方式把本課大段抽象、難以理解的文章分解成具體任務,要求每個學生根據自己的分工先獨立完成各自的任務,然后組內互相交流,實現“從同伴中學”的目標,最后全班交流,評選出優秀小組。
1.3 合作學習獲得成功的重要保障是建立科學的評價機制
教師要改變傳統的評價方式,將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為中心的評價機制轉向以學生的學習過程為中心的評價,重點強調學習活動本身的意義和價值。“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進步”可以作為合作學習的最終目標和尺度。教師一方面盡可能利用和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制定出更多更好的認可和獎勵的形式;另一方面對學生的認可和獎勵一定要及時。教師指導學生的著力點應定位在學生爭取不斷的進步與提高上,鼓勵學生與自己的過去比,只要自己比過去有進步就算達到了目的。這樣一來就會形成“組內成員合作,組間成員競爭”的新格局,從而進一步激發了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和勇于展現自我的勇氣。
2 教師在實施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過程中應該注意的細節問題
合作學習法改變了傳統課堂中“老師講,學生聽”這種單一的教學模式,強調以學生為中心組織教學。小組合作活動有利于提高學生語言實踐的參與度,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創新精神和競爭意識。但是,在課堂學習中有的小組學習是高效的,有的是低效的,要讓學生在熱熱鬧鬧的一節課堂中真正有所收獲,讓小組學習切實有效,需要我們教師對這種教學方式進行正確的把握。
2.1 小組合作學習中出現“責任擴散”現象
換而言之,學生的參與度不均衡,學習困難的學生參與度遠遠低于優等生,存在組內“權威”和“搭車”現象。有些學生在小組活動中特別活躍起主導作用,由此也抑制了其他學生的參與;有些學生則逃避自己的責任,敷衍塞責。究其原因,教師對合作學習的內容設計和引導不恰當,在分組時隨意性較大,往往是為了方便、省時,教師采用了按座位就近組合,沒有考慮到小組中各成員的個體差異以及均衡搭配,小組成員的分工也沒有采取輪換制。同時,部分學生缺乏合作意識和合作技能,雖然一些學生有合作的愿望,但是行為表現卻差強人意。
2.2 教師對合作活動內容的難易度把握的不太準確,缺乏對合作教學課堂的掌控力度
合作學習的課堂教學模式根據內容可以劃分為很多種,其中像拼圖閱讀活動、小組調查活動等需要一定量的時間,而教師往往對合作學習的內涵把握得不夠到位,教學設計時沒考慮到學生的實際知識水平和語言能力,僅僅是為了完成任務。有的教師為了體現這堂課的合作學習方式,從始至終都采用了這種方法,也不管其是否合理有效,對于一部分學生來說可以大顯身手,而另一部分學生則人云亦云了。在此情況下,合作學習將不能促進全體學生的發展,反而會遏制部分學生能力的提高,導致兩極分化,課堂非常熱鬧,但都是浮于表面。
2.3 缺乏科學的評價機制
評價是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不可缺少的環節,對合作式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合作學習的評價方式有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小組評價,自我評價等。但是在多次的課堂實踐過程中筆者發現,由于教師無法跟蹤所有小組的課余時間合作的準備情況,所以只注重討論和測試的結果,忽視了學習過程的評價,忽略了學習過程中的差異,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挫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這種評價方式無法將小組合作學習的優勢充分落實到學生的個體全面發展上來,不利于合作學習的健康發展。
3 結語
初中英語課堂中采取的小組合作式學習有許多可取之處,它面對的是全體學生,這種學習方式可以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留給他們更多的時間和空間,從而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同時,通過這種“開放”和“互助”的合作式交流,可以加強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合作交往及和諧配合,從而讓學生在主動參與的活動中完成合作意識的內化與協作能力的提高。
參考文獻
[1] 劉艷,劉媛媛,劉浩.淺析中學英語合作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及改進策略[J].現代教育科學,2009(1):99-101.
[2] 姜淑新.小組合作學習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嘗試[J].黑龍江教育:中學版,2004(11):28-29.
[3] 王清喜.初中英語合作學習初探[J].吉林教育,2008(5):83-84.
[4] 張國揚,朱亞夫.外語教育語言學[M].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1996.
[5] 蔡慧萍,蔡明德,羅毅.合作學習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M].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