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立強
摘 要:品德課堂必須能撥動學生的心弦,讓學生在體驗活動中逐漸生成自己的思想,體驗活動要緊扣目標,活動資源要精選,活動形式要能引發學生的直覺體驗,使學生成為課堂上真正的主人,發揮品德課堂的實效。
關鍵詞:品德;情感體驗;教學實效
新課程理念下的品德與生活(社會)是以兒童社會生活為基礎,讓學生在各種各樣的活動中去感受、體驗、探究和領悟,從而使情感得到交流,良好的習慣得以形成,能力得以發展,促使兒童良好品德的形成。現在的學生比較有個性,他們的自我意識和獨立性正逐步增強,所以,我們的品德課堂必須能撥動學生的心弦,讓學生在體驗活動中逐漸生成自己的思想,體驗活動要緊扣目標,活動資源要精選,活動形式要能引發學生的直覺體驗,使學生成為課堂上真正的主人,真正發揮品德課堂的實效。
一、緊扣目標體驗活動目的性要明確
教學目標是品德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它標志著學生在道德認知、情感等方面的收獲和成效。只有緊緊圍繞目標進行活動,才能確保學生體驗活動的形式和過程是有效的,有助于目標的達成。
如,一位教師在執教品德與社會三年級下冊《可愛的家鄉人》一課。課堂上,教師讓學生交流自己收集的資料,說說“我們的家鄉有哪些可愛的人”。盡管教師盡力啟發,學生的活動還是寥寥無幾,目標無法達成。于是,這位教師認真研究了本單元的教學目標:了解熟悉自己所生活的周圍環境,學習通過不同渠道獲取信息的方法,感知家鄉人的可愛,激發熱愛家鄉的感情。圍繞目標,教師設計了一張表格,主要話題是:(1)你們村(社區)有哪幾位村干部(社區負責人)?(2)村里(社區)有哪些公共設施?(3)近幾年你的村(社區)有什么欣喜的變化嗎?經過一個星期的調查,教師欣喜地發現學生搜集了大量的第一手資料。課堂匯報交流時,學生暢所欲言,真正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有效地達到目標。
二、精選資源體驗活動內容要聯系生活
品德教材中的每一幅畫、每一句提示語都引發我們思考:學生現今存在的問題是什么,從而更好地把握學生的真實生活。因此,在整合活動內容時,我們必須關注學生的生活,挖掘和提煉生活中的資源,要根據“小中見大、就地取材、生動有趣”的原則,幫助學生解決實際問題,促進學生的品德和社會性發展。
1.小中見大
活動內容的選取切口要小,能讓學生在生活中踐行,使活動落到實處。
比如,在教學浙教版四年級上冊《集體處處有規則》一課時,為了讓學生了解規則到底藏在哪里,執教者選取了幾個點,讓學生進行討論。如,做操的時候,需要遵守哪些規則?做游戲的時候,需要遵守哪些規則?過馬路的時候,需要遵守哪些規則?這樣,讓學生到日常的學習中、生活中去尋找,需要遵守哪些規則。通過討論交流,學生就從身邊的生活小事中了解到集體處處有規則,如果人人守規則,這個世界將是多么的美好。
2.就地取材
品德課程的生活性特點要求教師在實施課堂教學時,要有效地開發和利用本土資源,將學生的生活經驗作為教學的出發點,有的放矢地進行課堂教學。活動內容的選取注重選擇發生在學生身邊的實踐活動。
如,一位教師在教學浙教版四年級上冊《集體力量大》一課時,在教學的最后一個環節設計了“我的集體生活大派對”活動:請大家說說班級里有哪些集體活動讓你感受到集體的力量大無比?由于問題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學生的話匣子一下就打開了。
3.生動有趣
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習內容和學生的生活背景一致性越高,學生接受的程度也越高,興趣也就越濃厚。
如,一位教師在執教浙教版《品德與社會》三年級上冊《熱鬧非凡的市場》一課時,突破常規的課堂教學模式,把整節課設計成了“逛市場”的體驗活動:課一開始播放了市場變遷的鏡頭,集市—小店—超市—大型商場,并配上輕松愉悅的背景音樂,喚起了學生平常購物時的愉快體驗。隨后進行探秘“同一商品在不同的購物場所為什么價格會有所不同”等,教師把教室布置成幾個市場:批發市場、阿華超市、商店、聯華商場。整節課中,學生興趣濃,體驗深刻,效果較好。
三、對話交流體驗活動形式要引發學生直覺體驗
作為品德教師,應該精心地設計每一個課堂教學活動,找準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在交流中引發學生的直覺體驗,說出自己的獨特感受。
一位教師在執教《寸金難買寸光陰》一課時,為了讓學生明白“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的道理,設計一個感悟時間談感受的體驗活動。第一步,讓學生閉上眼睛靜靜感受一分鐘的時長;第二步,讓學生分組在一分鐘里做各種活動,有的抄生字,有的查字典,有的算口算等;第三步,通過比較,讓學生談感受。這樣,在活動中,引發了學生的直覺體驗,學生真切地感受到了一分鐘竟能做這么多的事,想想自己平時浪費的時間太多了,真是不應該呀!
在品德課堂教學中,通過創設符合教學目標的情境和活動,促使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讓學生的情感隨著活動的開展逐漸延伸,內心得到體驗,在體驗中,學生的心靈得到共鳴,思想品德得以升華,這樣品德教學才能取得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吳菊云.如何指導上好小學品德與社會課[J].中小學教材教學,2005(11).
[2]吳偉偉.社會課程教科書的主題開發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
[3]來春華.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程情感目標與知識能力目標達成的有效性.新課程:教研,20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