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維仁
摘 要:學生資源是指學生在學習、行為及活動中產生的生成性資源,這些資源對教師教學的利用有很大的幫助,因此,要有效對這些資源進行開發與利用,本文就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學生資源進行研究,探討教師怎樣對學生資源進行有效開發與利用。
關鍵詞:小學語文 資源開發 利用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2(c)-0062-01
在對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資源進行開發與利用的過程中,教師是這個行為的主體,教師對學生資源的開發程度就決定著教師對資源的利用程度,目前,我國教育界對此認識不夠深入,實際實施過程中存在較多問題,有很多誤區,對此,我們要共同探討如何對學生資源進行有效開發與利用,提高教師的課堂教學質量,提升教師的職業素質能力,實現有效教學需求。
1 學生資源的概念認識不清
對于知識的看法,沒有統一標準的概念對其定義,在過去的記錄中存在兩種說法,一是唯理論,即認為知識來源于理智;二是唯實論,即認為知識來源于經驗;盡管兩種觀點強調的觀念不同,但目的是不謀而合的,都是對真理及客觀規律的表達,認為知識就是真理,是普遍存在的。然而,時代的轉變,新時期對知識觀的認識也有所轉變,在新時代背景下知識不在是封閉的,而是逐漸走向開放,多元化的,因此,教師在這一過程中要有充分的認識,高度調動積極性,對學生學習中所表現的個性化、多元化及思維方式的變化加以重視,進一步對學生資源進行有效開發,加以利用。
目前,部分教師對學生資源的理解程度不夠,范圍狹隘。
1.1 對學生資源概念模糊不清
對于目前教師對學生資源認識程度做了個調查,調查結果如下:有很多教師對學生資源的概念沒有足夠的認識,在訪談中也得到確認,很多教師有的根本不知道,有些知道一些,也只能說出簡單的基礎概念,含糊不清。
1.2 對學生資源內容認識不夠
目前,有很多教師對學生資源的認識還不到位,沒有認識到師生互動的重要性,不理會學生的“為什么”,可以說是一種不盡職,工作不積極態度不認真的體現,對資源內容理解膚淺,傳統的理解為知識的傳授,老師教課學生只管接受的局面,忽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行為思想動態。
1.3 對學生資源缺乏研究
現在對于教師對學生資源認識現狀還存在一種現象,就是教師對學生資源有點基礎認識和了解,但缺乏對資源研究的興趣,還一味的以授課為主,缺乏對學生資源開發的研究。
2 小學語文教學中的資源開發與利用對策
2.1 定期對教師進行培訓,實行激勵制度
在對小學語文學習中學生資源進行開發的過程中,教師在此過程中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教師對學生資源的了解、發現及挖掘直接影響著對學生資源的有效利用,因此,要大力調動教師對學生資源進行開發的積極性,對教師進行定期培訓,實行激勵制度。培訓的內容要針對目前對學生資源認識不清的現狀,有針對性、有計劃的進行。首先,就要加深教師對學生資源概念的認識理念,將學生資源的作用放大化,讓每位教師重新定義有效利用學生資源的重要意義;其次,實行激勵制度,鼓勵教師邁入對學生資源深度開發道路,將對學生資源的開發能力作為教師評估的一項標準,給予一定獎項,提高教師對學生資源開發能力的培養。
2.2 完善學生資源管理制度
在鼓勵教師有效開發學生資源的同時,還要完善學生資源管理制度,建立統一完備的管理模式,對學生資源進行有效管理,對成果進行分享,相互交流、探索,各校間相互合作,共同將學生資源的作用發揮到最大,也要建立健全的管理體統,對學生資源成果進行有效保管,按照一定方式存儲與計算機中,建立檢索系統,有助于教師可以方便的對成果進行查找、使用。學校間可以進行友誼聯賽,在各小學中選出一些學生,就語文知識舉辦知識競賽,給予一定的獎品與獎狀,教師精心布置考題,進行有組織、有目的的篩選題目,按難易程度進行分輪評比,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準備,也設置一些搶答題,提高學生反應速度,最主要的是設置一些創作發揮題,充分了解學生的創作思想,對學生的創作成果進行有效管理利用,針對學生在比賽中的不足給予課后輔導,進行講解,是學生充分掌握知識要點又鍛煉了活動實踐能力,教師又能進一步對學生資源進行深入理解與運用。
2.3 給予政策上的保障
隨著新課改的推行,對學生資源的開發與利用也納入課改要求,自然就需要教育部門級國家政府進給高度重視,關系于學生的發展問題都是大問題,都需要無條件的給予支持與鼓勵,因此,國家和政府以及教育廳要對學生資源的開發進程給予一定的政策保障,確保制度有效進行,建立新的評價體系,打破傳統的以單純授課為主線的教學模式,重視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思想活動范圍,行為舉止的改變,充分將學生放于主體地位,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的資源進行有效管理,進度挖掘更為廣闊的資源,鼓勵學生發揮本能,挖掘學生內在潛力。
3 結語
新時代的教育小學語文教育工作者要靈活運用自己的專業知識把傳統的一些長期利用的教學方式定期替換補充,因為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教學模式以漸漸跟不上時代腳步,為了避免教師被時代所淘汰,強性要求教師要注重學生資源的開發并有效利用。可見,新時期教育工作是一個既繁瑣又需要大量時間和細心度才能做好的工作,只有做到了科學的管理,先進的思想理念才能為國家教育事業做出一定的貢獻,這從宏觀上也體現了整個社會的進步和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
參考文獻
[1] 鐘啟泉,崔允都,朱慕菊,等.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解讀[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1).
[2] 沈建民.教師的課程意識與專業成長[M].浙江大學出版社,2009(12).
[3] 石中英.知識轉型與教育改革[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