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小飛
摘 要:想象,在字典中的意思是心理學上指在知覺材料的基礎上,經過新的配合而創造出新形象的心理過程。也就是說,想象力是以往的經驗、體會加上想象加工成新的事物的能力。想象也是一切實踐活動的前提,是學生掌握知識、探索未知的重要心理因素。許多科學家或者在某領域有所建樹的成功者,無不具備豐富的想象力。因此,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是非常重要的。就小學語文聽說讀寫的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想象力進行簡單闡述。
關鍵詞:聽聲;閱讀;復述;寫作
一、聽聲想象
聽聲想象,就是說聽到聲音產生各種感覺和聯想,形成一種內化了的獨特形象的思維過程。我們知道,即使聽到完全相同的聲音,具有不同生活體驗的人也往往會產生不同的想象。這里主要說的是傾聽課文朗讀。有時候,教師或學生聲情并茂的朗讀,能使學生更深入地了解課文內容,進入角色,激起感情共鳴,產生無限遐想。如,當教師面帶微笑地讀起這段話——“每年四五月間,龐大的海龜成群結隊爬到沙灘上來產卵。漁業工人把海龜翻一個身,它就四腳朝天,沒法逃跑了”,即使沒見過沙灘和海龜的孩子,也可能會想象到海龜的樣子,特別是翻身以后的有趣樣子。故而教師要特別重視范讀,讓學生在靜聽教師繪聲繪色、抑揚頓挫的朗讀中引發想象,培養想象力。要注意的是,首先,教師范讀要到位,要根據教材內容的特點選擇朗讀基調及朗讀語氣和技巧,盡力把文中描寫到的情景讀出來。其次,朗讀前要指導學生邊聽邊想,聽后說說“你看到了什么?你感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你知道了什么?”之類的話,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聽。當然,還可以聽取他的聲音,如,播放一段風雨交加的聲音或者鳥鳴的錄音,讓學生聽后想象說話,編編故事。這樣,學生聽錄音時想象的空間就大了,思維的角度也會異彩紛呈,使學生個性得到淋漓盡致的表現。
二、閱讀想象
閱讀想象力是每個學生必須具備的一種重要思維能力,它直接影響到一個人在閱讀他人文章時能夠感悟、理解的程度。我們在指導學生朗讀時就要特別關注學生的這種能力的培養。讀課文時,要求學生邊讀邊想,并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盡可能地在腦海中再現文章所描繪的那個情景。在語文教學中,如果充分發揮錄音、錄像、幻燈、投影、電視等電教多媒體的優勢,將聲音、形象與講授有機結合,形成立體教學氛圍,可以大大拓寬學生的想象空間。由于小學生視野的局限,在思維上無法認知一些視覺上不曾見到過的事物,利用電教多媒體對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有著教師直接用語言描述無法替代的作用。如,《香港,璀璨的明珠》這篇課文中有一些比較抽象的詞語,如“琳瑯滿目”“光彩奪目”“璀璨無比”等。教師在教學時如果能適時播放香港夜景的錄像,那么學生就較容易把握這些詞匯。學生頭腦中因為存在香港夜景的表象,就可以引起其他相關的想象,進一步體會到香港夜景的美。又如,教《盤古開天地》一課時,教師可以請學生看圖片想象,然后輕聲朗讀盤古倒下后身體的變化。學生隨著聲音融情入境。這既渲染氣氛,又使學生看到了相關的畫面,進行了聯想,激發了想象。
再如,第五冊中寫景的課文《葡萄溝》,如果啟發學生朗讀時聯系自己曾看到過的花架以及各種絢麗色彩的葡萄,就不難領略葡萄溝那“一個個綠色的涼棚”下“葡萄一大串一大串掛在綠葉底下,有紅的、白的、紫的、暗紅的、淡綠的,五光十色,美麗極了”的迷人風光。另外,還需多讀課外書。讓學生在書海中暢游,可以擴大眼界,增加認識,積累材料,豐富頭腦中的表象,使學生的想象力得到充分發展。
三、復述想象
如果說閱讀想象更多地再現了文字表達的內容,那么復述想象還必須再現語言文字本身并且加以變通,最后,內化成自己的語言再表達出來。這有一定的難度,我們可以變換復述的方式來鍛煉學生的想象力,同時提高其記憶力和表達力。
1.模仿性復述。這是比較初級的復述方式。即復述內容與原文大體相當,只稍作改動。學生主要可通過再現原文語言文字來表述。但必須用自己的話來說,不能變成背誦課文。
2.概括性或擴展性復述。概括性復述要求學生把一篇比較長的課文用簡要的話概述出來。如,把《陶罐和鐵罐》《神筆馬良》之類的長篇故事的故事梗概說出來。這不僅需要學生熟悉原文,更需要學生有較強的概括力,做到抓住重點,分清主次,語意連貫。而擴展性復述正好相反,要把簡略的內容詳細化、具體化,有時可添加適當的內容。
四、寫作想象
心理學家和教育學家認為,由無意想象到有意想象,由再造想象發展到創造想象,是兒童想象發展的一般趨勢。我們所要培養的有意想象力又分為再造想象力和創造想象力兩種。我認為,在“寫”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想象力是一條捷徑。除平常的命題寫作和自由作文外,下面列舉幾種較有趣而又有效的寫作指導方法。
1.串珠法。教師給出一串詞,如“天空”“草地”“小朋友”,請學生選用這些詞,連成一個句子或一段語意通順的話。
2.續編法。有的文章結尾沒有挑明結果如何,后事如何,可以讓學生在此處做文章繼續想象下去。如,《坐井觀天》一文結尾,小鳥告訴青蛙天無邊無際,并請它出來看看,那么青蛙跳出來后會怎么樣?學生一定會有很多出人意料的猜想。有時還可以索性只給個開頭,任由學生想象將發生什么。如,教師先出示:“窗外,雨嘩嘩地下著,小明躺在床上翻來覆去睡不著。……”再讓學生想象省略的內容,學生能浮想聯翩,編寫出形形色色的故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想象力就得到了鍛煉。
3.錦上添花法。我們可以通過比擬使許多描寫更生動。如,看到一個蘋果,可寫成:“這是一個紅彤彤的蘋果。”也可以要求用比擬的方法寫成:“這是一個紅紅的蘋果,紅得那么可愛,像小姑娘展開了笑臉。”我們如能經常訓練學生用比喻、擬人的方法去觀察思考,那么我們眼中的世界也許不再是呆板的動植物組成的大自然,而是花能笑和鳥會唱的充滿靈性的情趣世界。我們也才會幻想像鳥一樣飛,像魚一樣游,像馬一樣跑,才會有更多的憧憬,才會不斷為實現我們的幻想去創造和進步。
當然,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想象力的途徑是舉不勝舉的。想象如思維的駿馬,有了它,思維就可以在未來生活的道路上縱橫馳騁;想象如入云的階梯,有了它,人們就可以摘取聳入云端的智慧之果。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提高學生想象力,不但有助于閱讀和欣賞語文中豐富多彩的內容,更有助于拓寬小學語文教學的外延,也更有助于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
參考文獻:
關文信.新課程理念與小學課堂教學行動策略.北京:中國人事出版社,2003(05).
(作者單位 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經濟開發區九年一貫制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