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月芹
摘 要:電視事業的迅速發展給電視編輯提出了更高要求,在事業心、主體意識、思維水平等方面都要求具有較高素質,提升電視編輯的有效途徑和方法。
關鍵詞:電視編輯 技能素養 提升
廣播電視新聞編輯是整檔新聞依據重要程度或內容的組合而產生的編輯活動,主要職能是通過編緝活動,使整個廣播電視傳播有組織、有計劃、有規律地進行,使整個廣播電視傳播活動質量更高,效果更好。電視編輯素質的高低,是決定電視節目質量優劣的重要因素。隨著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生活的需要和不斷發展的時代要求,對電視編輯應具有的素質也提出了更高、更嚴的要求。
一、電視事業的迅速發展給電視編輯提出了更高要求
1.事業心
編輯工作的性質決定了編輯勞動的隱匿性,但廣播電視工作是黨的事業,需要一批有事業心的人發揚奉獻精神,做好編輯工作。這要求電視編輯有強烈的事業心。強烈的事業心是干好編輯工作的力量源泉,編輯有強烈的事業心才能熱愛自己的崗位,工作才有動力,才能把自己的興趣、抱負和理想寄托在廣播電視事業上,心甘情愿地為他人作“嫁衣”。只有具有強烈的事業心,才能在辛苦的編輯工作中兢兢業業,對工作認真負責,把優秀的廣播電視節目奉獻給人民群眾。電視編輯還要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這是因為,廣播電視是黨的喉舌,是黨和政府聯系群眾的橋梁和紐帶,是黨的重要輿論宣傳陣地。編輯必須把輿論導向和社會效益作為最高標準。若缺乏這種責任感造成輿論導向的錯誤,勢必嚴重影響宣傳效果,甚至禍及黨和人民。從這個意義上說,高度的責任感和事業心,是電視編輯業務素質的基礎。
2.主體意識
電視編輯在廣播電視節目制作和播出過程中處在主導地位、起著核心作用。電視編輯對此應有清醒的認識。編輯的主導地位體現在編輯依據黨的近期宣傳政策和策略,組織選擇和編輯稿件。而編輯的核心作用體現在整個節目在編輯制作播出過程中都要以編輯工作為中心,電臺、電視臺的其他部門應以編輯為中心開展工作。編輯的主體意識,主要體現在節目選題的確定和記者的選擇方面,即要自己找米下鍋。寫什么、怎么寫、讓誰來寫,編輯都要根據近期宣傳方針,提出選派記者的意見和建議。從這個意義上說,廣播電視節目編輯是廣播電視節目的總體設計師、編輯制作節目的總導演。一些大的宣傳活動,一個時期的戰役性宣傳報道,記者、通訊員眾多,政策性強,涉及面廣,既要正確把握輿論導向,又要嚴格掌握分寸,沒有電視編輯積極參與,節目的制作、播出是不可想象的。廣播電視節目編輯主體意識更重要的還體現在對受眾負責對社會負責方面,制作播出具有正確輿論導向的貼近實際、貼近群眾、貼近生活的廣播電視節目是編輯的職責。
3.知識結構
電視編輯工作是黨的新聞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從事編輯工作的人員必須有相當程度的文化知識,這是不言而喻的。要想做一名出色的編輯,編出高質量的廣播電視節目來,對編輯的知識要求就更高了,總體說來,編輯合理的知識構成應包括專業知識、語言文字知識和相關的知識。我們通常說編輯是“雜家”、是“通才”,即應博學多聞。因此,對于編輯來說,首先應有過硬的專業知識,這是開展工作的先決條件。電視編輯應深入、系統地掌握專業的知識,形成一個有序的知識結構。假如一個編輯不具備系統、扎實的專業知識,好的場面記錄不下來,好的鏡頭剪輯不出來,好的選題提煉不出來,編輯工作就很難開展,廣播電視節目的質量也就無從談起。文字知識對于電視編輯來說,猶如木匠手中的斧子,是其開展工作的工具。很難想象一位語言文字水平一般的人,能做好編輯工作。編輯要刻苦研究語言的邏輯、語法、修辭,使自己的文字水平達到相當的程度。只有這樣,工作起來才能得心應手,加工后的稿件才能做到層次分明,論述清楚,語言通順,文字簡煉、準確,語氣貫通。
4.思維品質。一是思維有廣闊性。二是思維要有縱深性。三是思維要有敏捷性,對新聞的反應要快。四是思維要有邏輯性。五是思維要有獨立性。六是思維要有宏觀性。要做到對一段時期出臺的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社會經濟的發展情況,重大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及背景、當地黨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心中有數,對稿件內容的選擇能審時度勢,抓住“熱點”,把握輿論導向。
5.組織能力。應經常組織戰役性報道,包括開辦欄目、制定方案、采訪策劃、組織拍攝系列(連續)報道,發動觀眾對某一熱點問題開展討論等,同時要與記者、通訊員形成魚水關系,幫助他們出主意、想點子、服務好,指導具體的新聞采編,組織新聞業務方面的培訓學習,形成整體宣傳合力,打造品牌欄目。
6.觀察力。觀察力是做好電視編輯的基本功,也是發現記者人才的關鍵,又是把握新聞方向和增強廣播電視宣傳力度的重要保障。要培養敏銳的觀察力,編輯記者只有在“為什么”上下功夫,在激活主體意識和創新能力上作文章。如果缺乏了這兩個意識,人云亦云,隨波逐流,使受眾和記者難以判斷和選擇,最后成為黨委、政府、社會及受眾的垃圾新聞。
7.文字表達。廣播電視新聞與其它媒介的傳播方式不同,對文字的修改、標題的擬定等都有很高的要求,如何使它們靈活地搭配、使用,都需要花一番功夫。特別是文字的表達特別重要,應當有新的思想和新的觀念,言之有情,言之有物,承上啟下,力求整體美,給受眾以簡潔、明快的感覺,呈現生活化、平民化、故事化、情節化、人物化的編輯風格,拉近新聞事件與受眾的距離。編輯要有無私奉獻的精神作支撐,時常激勵自己發揮“鏍絲釘”精神和培養“心境無私天地寬”的素養,使編輯與記者、與受眾具有相容性。
二、提升廣播電視新聞編輯素質的有效策略
1.加強學習提高指導能力
編輯為人作嫁衣裳,是新聞報道的統籌者、把關者,既要下達明確的報道指令,指導記者采訪,又要組織稿件、修改稿件,實現正確、準確的輿論傳播,因此,“編輯工作必須從整體出發,綜觀全局,根據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精神,結合社會客觀需要,來判斷和比較各種稿件的報道價值,衡量稿件的大小意義,最后決定采用哪些稿件,所采用的稿件以什么方式發表,以及各自在版面或時段中處于什么地位等?!弊龅竭@一些,編輯人員就要刻苦學習,更新知識,在思考中掌握新的理念,在實踐中獲得新的靈感,培養新的思維方式,提高節目駕馭能力,獲得理想的工作效益。編輯還有一項重要工作就是通聯,對記者或者是通訊員進行培訓,使他們能夠及時采制廣播電視所需的新聞稿件,近些年我們的編輯經常深入基層記者站開展業務指導,如怎樣做好廣播新聞口述報道、記者如何做好現場出鏡等等,這些針對性的業務培訓,為突發事件或現場報道做好了鋪墊,使新聞整體質量得以提高。
2.提高新聞的預見性和權威性
新聞貴在時效,新聞時時發生,該不該報?怎么報?對正在發生的新聞事件,其發展趨勢如何?這對編輯來說都是新聞價值判斷和職業敏感的考驗,巴格達當地時間2003年3月20日5時35分,伊拉克戰爭打響了,對于很多媒體來說,都以為不可能發生戰爭,而央視國際頻道卻對此做出準確的判斷。那天晚上,采編播人員全部在崗,事先做好戰爭爆發的報道背景資料,靜觀事態發展,當伊拉克戰爭一打響,央視國際頻道第一個做出報道,在搶時效的關鍵時刻,編輯準確把控,新聞事實、新聞背景、新聞分析等有條不紊地播出,權威的報道,滿足了受眾的需求,在國際上贏得聲譽。有人說911事件成就了鳳凰衛視、伊拉克戰爭成就央視國際頻道,使國外媒體人對中國媒體刮目相看。央視國際頻道這一漂亮的報道,全在于知識的積累和對國際形勢的準確判斷。對一些突發事件來說,新聞不可預見,但是在如何報道突發新聞卻可以提前準備預案,這種預是就是編輯作為整個新聞樞紐所要做的功課。在前年的動車事故中,媒體編輯就是在報道過程中準確把握分寸,涌現了很多高水平的報道,像溫州臺《 兩歲女孩奇跡獲救》、《“溫州溫暖”中國力量》、浙江電臺民生資訊《7.23事故中的孩子們》、浙江電臺交通之聲《溫州動車追尾、各方展開緊急救援》、浙江之聲《7.23甬溫線特大鐵路交通事故特別直播》等新聞作品,都體現了編輯的全局意識和新聞的把控能力。
3.多接觸鮮活的生活
編輯是幕后工作,因工作程序關系,它不像記者那樣直接到一線,從某種程度上說,編輯“遠離”了生活,在工作中,編輯與記者常會就稿件的處理有不同的意見,一些記者抱怨編輯把稿件改偏了,究其原因,一方面編輯根據當下的報道重點和整檔節目需求,對稿件主題或角度做調整,記者不理解;另一方面,就是編輯長久蝸居辦公室,遠離火熱的生活,以慣性思維去處理稿件,沒有看到生活的某些現象所隱藏的典型意義。針對這一不足,我們妥善安排工作,抽出編輯,輪流安排他們參與《走基層》之進社區、進工廠等等系列采訪,讓編輯和記者一同到一線采訪,直接指導,讓記者了解編輯意圖,同時也讓編輯通過實地采訪,感受生活的鮮活,增強了編輯的情感投入,深刻感受社會變革。這種實地走訪,增強了編輯對普通百姓的感情,增加了對基層情況的了解,這種情感也是提高編輯綜合素質的重要途徑。
參考文獻:
[1]趙卓文《電視編輯素質淺談》,編輯之友,2010.3
[2]秦海峰《編輯如何提高思維能力》,中國文化報2010.6.3
[3]李民《從生活中汲取智慧:電視編輯如何實現自我發展》,新聞采編,2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