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網絡環境下大學英語自主學習過程中教師的介入非常重要。教師可以利用各種機會,適時地引導學生探索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主動學習、確定學習目標、制定階段性學習計劃并監控學習過程、評估學習結果。筆者認為網絡環境下大學英語自主學習過程中教師應扮演十大角色:幫助者、組織者、激發者、監控者、指導者、診斷者、學習顧問、協調者、個體差異的發現者和評估者。
關鍵詞:網絡環境;自主學習;教師角色
一、引言
在21 世紀之后,隨著我國高等學校教育質量工程的推進實施,教育部于 2004年頒布了《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以下簡稱《教學要求》),在全國范圍內試點推廣確立了以基于計算機和多媒體網絡的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全新大學英語教學模式。新的模式要求廣大英語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習者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和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從根本上轉變大學英語教學模式。在基于網絡環境的新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中,自主學習及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被放到非常重要的地位。正如《教學要求》所言:“教學模式改革成功的一個重要標志就是學習者個性化學習方法的形成和學習者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因此,培養學習者自主也是 21 世紀我國大學英語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诰W絡環境的大學英語自主學習并非意味著不受任何約束的自由學習,而是在教師、學習同伴和教務管理部門等外部力量介入下的“自我導向、自我計劃、自我激勵、自我監控 ”的學習。
二、網絡環境下大學英語教師的角色介入
在基于計算機網絡的外語學習環境下,教師在自主學習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教師可以利用各種機會,適時地引導學生探索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主動學習、確定學習目標、制定階段性學習計劃并監控學習過程、評估學習結果。正如我國著名教育家葉圣陶老先生所說:“教師之主導作用,亦在于善于引導啟迪,俾學生自奮其力,自致其知,非為教師滔滔講說,學生默默聆聽。”隨著網絡技術的普及與發展,大學生的學習環境面臨革命性的變革,同時學生會在海量的學習信息面前有時會表現得束手無策而不知所措,教師進行合理的角色介入就顯得尤其重要了。我們認為教師在大學英語網絡自主學習過程中應扮演以下十大角色:幫助者(facilitator)、組織者(organizer)、激發者(motivator)、監控者(monitor)、指導者(guide)、診斷者(diagnostician)、學習顧問(counselor)、協調者(negotiator)、個體差異的發現者和指導者(individual difference detector)、評估者(evaluator)。
1.幫助者
在基于網絡環境的大學英語自主學習過程中,教師的幫助必不可少。學生在確定學習目標與計劃時會期盼著老師的指導與幫助,使其學習目標明確,學習計劃可行。同時教師還兼有資源的提供者的角色,有責任向學生推薦真實的語言學習材料和其他學習資源、有用的英語學習網站;幫助學生了解、認識整個網絡自主學習系統的龐大功能以及它對于英語學習的重要性。
2.組織者
教師應利用網絡資源和自主學習的平臺,組織各種課內課外的教學活動,包括個體活動(individual activities,如讓學生同計算機中的任務進行“對話”、練習語音、快速閱讀)、兩人活動(pair work,如e-mail交流)和小組活動(group work,如在線論壇)。
3.激發者
教師可以幫助學生設立自主學習目標,建議完成目標的方式方法,應常與學生溝通,增強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平臺和其它手段完成學習目標的信心。實行情感教育,激發學習動機。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主動性、學習動力和學習心理優勢必須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情感。對學生傾注真摯的關愛和熱情。
4.監控者
教師應能監控學習者學習目標與計劃的制定及執行情況,要能通過多種途徑隨時監控學生的學習進度及學習效果(如通過網上作業上傳、組織學生開展討論、通過 e-mail、qq、及微信等方式交流)、監控學生的學習質量(如嚴格設定每通過一個單元的學習與測試才能進入下一學習流程)、監控學生自主學習時間。
5.指導者
教師在要有計劃地、系統地向學生介紹學習內容、進度、作業布置、時間安排以及教學目標,并針對不同學習內容提供不同的學習方法。在大學英語網絡自主學習過程中也應為學生指明正確的自主學習方向,比如,如何在繁雜的學習資源中選擇適合自己需要的;采取哪些學習策略從而將自主學習與課堂英語學習相結合。
6.診斷者
教師應定期對學生自主學習情況進行診斷,及時發現、排除阻礙學生下一階段自主學習進展的障礙。借助e-mail 等迅速、有效的渠道與學生交流、探診問題。
7.顧問
當學生面臨學習困難或陷入困境時,教師要能及時為學生排除學習障礙,給予有效學習建議,提供及時的幫助,鼓勵學生克服困難,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8.協調者
所謂協調者,指的是教師在學生自主學習過程中應能協調可能出現的各種矛盾與問題,如學生與學生的矛盾、學生與教輔資源的矛盾、學生與老師之間的矛盾等。教師協調者的角色是自始至終貫穿于大學英語教學與網絡自主學習整個過程的。
9.個體差異的發現者和指導者
因材施教是大學英語教學應遵循的重要原則,這就要求外語教師要注重分析學生的個體差異,了解個體不同的學習風格,實行個性化輔導。這就需要教師開展一系列監控、指導、診斷、評估等教學活動,還應定期地、有針對性地對個體學生進行跟蹤調查研究、給予個別指導和鼓勵。
10.評估者
建立科學的評價體系,依據科學評價尺度加強對學習過程和結果的評價可以有效促進教學目標的實現。作為評估者,教師對學生的網絡自主學習既要進行反映學習結果的終結性評估(summative assessment),同時也要進行反映自主學習過程的形成性評估(formative assessment),將過程評估與結果評估有機結合起來。
三、結語
在網絡環境下的高校大學英語的教改實踐中,大學英語教師必須更新教學理念,確立新的教育觀念。新的教育觀念包括新的教學觀、新的課程觀和新的講授觀。新的教學觀,即由師生互動過渡到學生互動和人機互動,逐步確立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中心地位;新的課程觀,即由師生以教材為中心過渡到學生以計算機和課件與教材的有機結合;新的講授觀,即由面面俱到的以教師唱主角的填鴨式講授過渡到以促進學習者進行主動知識建構的、按知識結構體系來進行的講授,實現以“導學”為主的精講多練。在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習者的自主性、積極性和主體性,從 “教”變“導”。充分發揮教師幫助者(facilitator)、組織者(organizer)、激發者(motivator)、監控者(monitor)、指導者(guide)、診斷者(diagnostician)、評估者(evaluator)。學習顧問(counselor)、協調者(negotiator)、個體差異的發現者和指導者(individual difference detector)、評估者(evaluator)等 10 種角色功能。積極引導學生善于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引導學生學會借助工具書、參考資料解決在學習中碰到的問題,引導學生善于運用所學的學習策略在自己的學習中靈活運用,形成知識社會所需要的更高的自學能力、技術能力。
參考文獻:
[1]朱甫道.網絡輔助大學英語教學條件下教師的主導作用[J].外語界,2004,(1).
[2]楊曉麗.高校網絡英語教學:問題、特點及教師角色[J].外語電化教學,2005,(1).
[3]趙燕霞,郝枚.多媒體網絡模式下動態的、發展的英語教學過程系統---教師導學與上機自學[J] 外語電化教學,2006,(3).
[4]張萍,趙洪月.網絡學習監控探究[J]中國教育信息化[ J].高教職教,2009,(15).
[5]張紅玲等.網絡外語教學理論與設計[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10:82-94.
[6]趙凌云.湖北經濟學院大學英語自主學習監控情況調查[ 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科版),2011,(11):197-198.
作者簡介:吳丹(1981-) 男,湖南平江人,長沙師范學院外語系講師,研究方向:英語教學 商務英語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