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凱寬
【摘 要】在新的課程標準下,初中化學教學要求打破傳統思維和傳統模式的限制,加強化學教學模式的創新,提高初中化學教學的有效性。所謂化學課題教學指的是教師與學生通過化學問題的提出,在積極溝通的基礎上,通過開展調查、討論、探究、分析等活動,獲取對某一化學問題的認識的過程,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探究欲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義,有助于學生科學知識的積累和綜合素質的提高。
【關鍵詞】新課程;初中化學;課題教學;有效性
初中化學針對不同課題的教學,主要目的在于借助研究性學習的方法,培養學生勇于實踐、敢于創新的精神,以及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初中化學課堂教學中選擇不同的課題時,教師要充分發揮引導性的作用,要堅持以學生的學習狀況和現實生活為載體,可以針對不同課題設置不同的學習小組,讓學生針對某一課題開展互動、合作、探究式的學習,這對保證學生在初中化學課堂上的主體地位,更好的貫徹素質教育的教學理念,促進學生的綜合素質的提高都是非常有利的。對此,初中化學教師要敢于對現行的化學課堂教學模式進行創新和發展,堅持正確的課題選擇原則,積極尋求針對不同課題的教學方法,提高初中化學教學的有效性。
一、初中化學課題教學中的一般原則
選擇課題是開展研究性學習、提高化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基礎和前提,而不同的課題又往往需要采取不同的教學策略和學習方法,課題選擇的合理性往往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學生在初中化學課堂上的探究過程,甚至會對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產生重大影響,所以我們必須堅持正確的課題選擇原則。
(一)科學性
課題的選擇不僅要滿足初中化學教材中對知識和能力的要求,還要緊密聯系學生生活的實際,要堅持以培養學生的化學思維能力和綜合素質為核心,注重多種學科知識之間的滲透與融合,使學生能夠針對不同的課題對化學知識進行更系統、更全面的研究和應用。化學教師只有選擇更多具備科學性的學習課題,才能讓學生從更多不同角度和更多層面去思考現實世界中的化學問題和化學現象。
(二)可行性
學習課題在初中化學課堂中的實施,由于經常會受到主、客觀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因此教師在選擇課題時,需要充分考慮到課題的可行性,緊密結合初中生的知識結構、認知能力以及課堂內外教學資源的配備等情況,根據課堂教學的實際尋找課題教學的切入點,盡量立足初中化學學科內以及相關的知識,這樣有助于學生在空間和時間上更好地開展探究式學習,增強課題學習的針對性。
(三)問題性
化學課題教學強調以問題為中心,以探究為基調進行選擇。對此,問題的設置要面向全體學生,或者針對不同的學習小組設置不同的課題,要確保每個學生的積極參與,并設置明確的研究目標。同時,問題的選擇和設置要盡量具備開放性和吸引力,能夠為學生的個性才能及思考提供足夠的空間,激發學生參與化學學習的內在動力和潛能。
(四)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
新課標明確提出了學校要不斷加強教師隊伍的綜合素質建設,要求教師不僅要積極轉變教學觀念,具備更加豐富的專業知識,還需要具備更高的信息素質和責任感,提高教學過程中的設計能力、組織能力、溝通能力和控制能力,這是教師提高初中化學課題教學成效的重要保障。
二、初中化學課堂教學的有效實施策略
課題教學法在初中化學課堂上的有效實施,并保證化學教學的質量和效果,就必須堅持正確的教學方法和實施步驟。通常情況下,會針對不同課題將教學過程分為課題選擇、相關知識講解、問題分析、方案探究、總結與評價等五個步驟。
(一)課題選擇
教師在進行教學課題的選擇時,一定要貼合初中生的現實生活,根據初中化學課程的重點內容、難點或者社會熱點問題進行精心選擇,特殊情況下可以選擇跨學科、綜合性或者學科前沿課題,并與學生進行交流和溝通后最終確定課題。
(二)相關知識講解
選擇課題后,教師要根據課題對相關背景知識進行講解。例如,教師在課題設計為“空氣污染”時,不僅要涉及到教材中空氣污染的種類、來源、防治等內容,還應當擴充空氣污染的危害、化學分析方法、化學檢測儀器等教學內容。教師要通過對相關知識的講解,讓學生及時掌握相關理論知識,為學生接下來的問題探究奠定良好的基礎。
(三)問題分析與討論
問題分析屬于課題研究的具體實施階段,接下來,教師應當為學生提供互聯網、圖書館等信息檢索工具,為學生的互動、交流提供良好的平臺。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若干小組,在教師的有效引導下,對學生搜集到的信息進行篩選,指導學生就課題涉及到的問題進行更充分討論。
(四)方案探討
每個小組根據在問題分析與討論環節所形成的研究成果和學習體會,設計出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并以文字的形式表達出來。接下來,教師應當針對每個小組的設計方案進行探討和研究,讓學生在大膽假設、認真合作以及積極參與中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積極尋找化學課題的最佳答案。例如,針對“空氣污染”這一課題,教師應當引導學生積極尋求空氣污染的治理措施,制定科學的空氣污染治理方案,這不僅有助于學生掌握更多的化學知識,還能夠促進學生環保意識的培養。
(五)總結與評價
針對學生在課題研究中的個體表現和探究結果,教師應當積極開展總結與評價,對學生在課題學習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有效分析,并制定有效的解決措施。同時,教師應當對每個小組解決方案的可行性進行評價,讓學生掌握更多的化學專業知識,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并最終就每個學生以及小組的成績給予最合理的評定。
綜上所述,在新課程標準背景下的初中化學教學,要想針對不同課題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教師對學習課題的選擇是至關重要的。初中化學教師只有積極轉變教學觀念,準確把握初中化學學科的特性,準確尋找課題式教學的切入點,豐富課題式教學的方式與方法,才能使初中化學課堂變得更加精彩,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不斷提高。
參考文獻:
[1]丁福安. 新課改背景下初中化學教學策略的分析[J],新課程學習(中),2011,(11)
[2]劉衛榮. 淺議新課程下初中化學的有效教學[J],新課程(教育學術),2010,(06)
[3]封永輝. 談課題式教學中對學生素質的培養[J],科技信息,2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