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仁成 句永平
摘 要:自主探究學習是指學生積極主動地、獨立地發現及解決問題,獲得自主發展的學習方式。也就是要改變學生單純的接受知識的學習方式,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去探索發展。
關鍵詞:小學數學;自主探究學習;探究意識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進行自主探究性學習是時代發展的要求,也是教育改革的趨勢。如何在數學課堂上開展自主探究學習呢?我談談自己的體會。
一、創設問題情境,激發探究興趣
在教學中,要巧妙地創設問題情境,將學生置身于問題情境中,激起學生迫不及待地要求獲取問題的情感和積極自主探究的興趣。例如,在教學五年級上冊“可能性”時,課件播放足球比賽前的畫面,然后提出問題:用硬幣決定誰先開球是否公平?這樣既激發了興趣,又設置了懸念,使學生自然產生主動求知的心理沖動,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探索知識的過程中去。
二、聯系生活實際,拓展探究空間
“數學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服務于生活。”在教學中,我盡量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拓展探究空間。比如,學習統計圖表知識后,我讓學生在班里調查學生最喜歡的運動項目,并分析整理成相應的統計圖表。學生通過數學活動,感受到數學的魅力,享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發展了他們的數學技能。
三、注重動手操作,體驗探究樂趣
學習知識的最好途徑是通過自己的實踐去發現,因為這種發現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內在的規律、性質和聯系。例如,在教學《圓柱的認識》時,提供材料讓學生動手做圓柱。學生通過選擇材料、動手制作圓柱的過程時,發現圓柱的兩個底面相等,圓柱的側面展開是一個長方形或正方形,同時還發現當長方形的長或寬和底面周長相等時,才能做這個圓柱的側面。通過動手實踐操作,為學生提供了自主探究的機會,成為知識的發現者、探索者、創造者。
四、構建探究意識,體驗成功喜悅
蘇霍姆林斯基說:“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教師不僅要激發學生心靈深處那種強烈的探求欲望,而且要讓學生在探究活動中獲得成功的情感體驗。在教學“梯形面積公式”一節中,我給學生提供了多種圖形學具,讓學生自由探索來剪一剪、拼一拼。每個人都積極動手,想辦法。學生利用多種方法推導梯形面積公式,他們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悅,會促使學生不斷地探究下去。
(作者單位 吉林省扶余市得勝鎮第二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