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秋紅
摘 要:升入小學以后,就進入所謂的問題年齡時期,并且開始接受正規教育,學校和家庭就會把他們看做小大人,容易將其身心健康發展忽略,這樣就會導致學生產生很多心理問題。在此期間,讓學生接受良好的心理教育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這會對他們今后的人格發展方向以及發展速度起決定作用。
關鍵詞:小學教育;心理健康;探索研究
小學生是否能夠健康快樂地成長關系著我們國家的興衰和未來。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僅是他們健康成長的需要,也是時代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心理健康教育作為小學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我國現代教育應該具備的一個重要內涵。
一、當前我國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勢
1.有一部分的小學生缺乏健全的心理
伴隨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有很多能夠對小學生的心理健康產生不良影響的因素應運而生。例如,社會暴力、網絡游戲等等。還有很多的教師和家長對孩子寄予非常高的期望,這樣不僅會導致他們的心理壓力過大,還會讓他們感覺到很嚴重的挫敗感,從而失去學習的興趣,更有甚者,會走上違法犯罪道路。有一小部分學生會和教師對立,常常不做作業,甚至頂撞教師,經常和其他學生產生摩擦,這些都是因為他們缺乏健全的心理。
2.我國嚴重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的師資力量
我國目前缺乏充足的心理健康教師,尤其是中小學更是嚴重缺乏。而品德教師往往都不是專門從事心理學研究的,更沒有接受過全面系統的心理學專業訓練。有的教師雖接受過一部分的相關知識和技能的培訓,但因為對技巧過于生疏或者工作上的壓力過大,所以很難抽出時間來學以致用。
3.很多家長對心理健康教育知之甚少
因為受到應試教育觀念的嚴重影響,我國絕大部分的家長對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重視程度遠遠不夠,還有的覺得是沒有必要。小學生一旦犯點小錯誤或者考試成績不夠理想,家長所采取的教育措施就只是責罵,久而久之就會嚴重影響小學生的心理健康。
二、教師進行正確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措施
1.教師要不斷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
自信是每個人不可或缺的心理品質,如果一個人缺乏自信心,那么他將不會勇往直前,戰勝一切困難。教師要做的就是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善于發現自己的長處。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老師應該充分尊重學生的人格,不斷增強他們的自信心。
2.教師在課堂中應合理、科學地評價學生
如果小學教師能夠在平常的教學活動中合理、科學、適時地評價學生,會使學生對自己有一個充分的了解。教師應該善于發現學生所具備的優點,并且給予肯定和表揚,這樣做不僅能夠讓學生保持輕松愉悅的心情,還能夠感受到成功的喜悅。教師對學生表現好的方面要適當給予贊賞,這樣能夠讓學生引起足夠的重視和關注,能夠不斷激勵學生發展良好的心理素質。當學生產生恐懼心理時,教師應該給予其耐心的開導和足夠的關心,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活動當中。
3.教師要幫助學生塑造健全的人格
所謂心理健康也就是人格健全,是具有健康向上的人生觀,能夠將自己的愿望、行為、目標和需要有機地統一起來,能夠接受現實、改造現實和面對現實。為培養學生較好的適應能力以及健全的人格,教師在進行教學活動時,應該重新塑造和完善學生的人格。小學生普遍都比較喜歡集體生活,而且特別善于和別人交往,但有很少一部分學生性格較為孤僻,不喜與人交往。對于這部分學生,教師要給予更多的關心和愛護,還要鼓勵全班學生和他們交朋友,讓他們能夠感受到同學和教師給予的關懷,幫助他們塑造活潑開朗的個性,有利于他們更好地融入集體生活中。
4.教師應該為學生營造寬松、和諧、民主的教學氛圍
教師和學生進行情感交流的關鍵場所就是課堂,和諧寬松的課堂氛圍能夠將小學生的心理障礙完全消除,能夠讓學生自覺主動、輕松愉快地參與到智力活動中,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在課堂上暢所欲言。融洽的師生關系,不僅能夠消除學生的緊張心理,還能夠進一步拉近教師和學生之間的距離。與此同時,教師也可以利用機會加強學生的心理訓練和心理疏導,不斷豐富學生的體驗和情緒,加強學生對情緒的自我控制能力和自我調節能力,能夠讓學生擁有穩定、積極、健康的學習情緒,從而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中不斷提升自己,鍛煉自己。
目前,我國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已經逐漸成熟,在實踐和理論研究上都具有一定的水平,很多的行為學專家以及心理學專家都開始對此進行深入探討和研究。開展每門學科都需要嚴謹的理論基礎,只要將理論付諸實踐,就能夠使它們更具可行性。面對新課改的新形勢,教師和學校必須給予學生足夠的重視,尤其是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問題。
參考文獻:
李夢陽.區域性推進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和實踐[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1(3).
(作者單位 廣東省汕尾市城區奎山小學)